这是罗小川 第137篇 原创文章
不抄袭不搬运,每一篇都是原创干货
用真情实悟,传创业之道,解管理之惑
为营销人、创业者、管理者、团队长赋能
如果你想创业,还想创业成功,请早点把“商机”这个词从你的字典里抠掉!
“商机”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商业带来的机会、商品带来的机会、项目带来的机会、平台带来的机会......
“商机”有两重内涵,第一,机会是外部的,外来的,例如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新行业、新市场、新公司、新团队......总之,有“新”的意思。第二,要抢“先机”,“先”才是“机”,抢先了才能吃到红利,排到后面了,黄花菜就凉了,本质上是前面的人掠夺后面的人,所以必须要快,必须靠“抢”。
尽快丢掉你的“商机”思维吧!
首先,商品和商业模式已经不再是机会了,商机这个词可以从创业者和管理者的字典里抠掉了。因为“商”这一端已经过剩了,不论是商品还是商业主体,都已经严重过剩,紧缺的其实是另一端——“人”,不论是人才还是消费者,都非常缺。(建议大家复习一下这篇往期文章:赚钱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一个巴掌拍不响,商业行为离开了商品和服务不行,但离开了消费者更不行。现在,商业活动之所以减少,是因为缺消费者,缺能搞定消费者的团队,而不是缺商品,缺商业主体(公司、平台)。
所以说,商品不再是机会了,商业主体也不再是机会了,加入什么平台,拿到什么项目根本就不能算是机会了,消费者才是机会所在,能生产消费者的团队才是机会,会精细化运营管理才是机会。
拿到商品销售权就能出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商机”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可参阅往期文章:商业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创业的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现在是运营出效益、管理出效益,而且运营和管理的落脚点一定是消费者,一定是团队经营和消费者链接。过去跑马圈地不过是粗放式、外延式发展,唯有精耕细作、种好自己的地才是内涵式发展。
生产力不足的时代,产品为王,需要去抢先机,因为谁先拿到商品谁赚钱,所以经商要讲“先发优势”;如今是生产过剩的时代,运营为王,管理致胜,所以要讲“后发优势”,抢不抢先意义不大了。
“商机”的本质,是能产生或促进“商业活动”,“商业活动=消费者+商品”,真正的“商机”,已经不是商品的事情了,而是团队如何运营、培训,消费者如何链接、教育。
真正的机会不在“商”,而在“人”——团队和消费者。所以,团队经营哲学才是你的机会,消费者教育才是你的机会。
其次,“先”不再是机会了,“先机论”可以休矣。我不否认,百米短跑中起跑很重要,抢那零点几秒很有可能影响胜负,但是跑马拉松呢?走万里长征呢?创业不是投机,终生事业又不是捞一把就跑,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经营,去追赶,去反超,抢不抢先意义不大。
先生大概率就会先死,先跑大概率也会先倒,人生比的不是先后,而是高低,古代人是活在我们前面,但并不因此就比现代人成功;事业比的是成败,而不是谁先干谁后干,争个先后有意义吗?
过去,很多人亲眼看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羡慕不已。其实没什么好羡慕的,你只看见它飞起来,你想过它怎么安全着陆没有?它总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摔下来,飞得越高,摔得越惨。翅膀硬了,早晚能飞,无需去抢风口,抢风口的大多都是翅膀不硬的!
有很多人在讲“先机”来建团队,讲我们是新行业、新平台、新产品,要把握快速平台、项目发展的红利期......你的“先机”能讲多久?如果今年加入是抢占了先机,那明年呢?还讲得下去吗?明年团队还要不要发展呢?
如果你的听众们都相信了先机,加入了你的团队,抢到了先机,明年会不会又去别处“抢占先机”呢?一定会的!因为这是你自己根植的基因和价值观。
如果成功靠抢占风口,你的伙伴也会不停地去抢风口,你准备带着他们一直找风口吗?风向不停在变,你还可以带着大家不停兜圈圈,那如果风停了呢?怎么办?
不要去“招商”了,“商”已经不再是机会了,你要招的是“人”,经营好自己的团队,链接好自己的客户,扎扎实实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不要去找“商机”了,找“人机”还差不多,链接人,教育人,培养人才是你真正的机会——去建团队,生产消费者!
如果要加入别人,不要看他有什么产品,有什么平台,那些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要看他有什么样的经营哲学……
往期推荐:
销售的尽头一定是创业
打工的风险其实远大于创业
创业的两种方式,颠覆你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