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理解销售,销售才能干得更好,那么,到底什么是销售?你又如何认知、理解销售?
所谓销售,笔者的定义是寻找目标客户,建立有效链接,传递思想理念,激发客户需求,然后用既定产品予以满足的完整交易过程。
销售是一项交易,是由我们主动发起的交易。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每一项交易的含义。正是通过交易,我们彼此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东西。
我们精美的晚餐并非来自酿酒师、牧民、菜农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不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不向对方谈论我们自己的需求,而是谈论他们的需求及他们的利益所在。他们为了他们,我们为了我们,但隔了一笔交易,只有交易才能让双方都实现目的。
销售的四个内涵
我们发起销售,我们肯定有需求,但前提一定是对方也有需求。客户的消费、购买行为最大的内在驱动力一定是客户自己的需求,是客户的自利心,这是内因。
我们的产品是为满足客户需求而产生的,其生来的使命就是为了解决目标客户的需求、问题和痛点,这是销售的第一层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讲,销售就是帮助,是帮助客户发现需求、确认需求、满足需求,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和痛点,满足他们的自利心,是一种爱。
销售的第二层内涵是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的功能要能完全匹配,产品的功能恰恰就是客户的需求点,恰恰符合客户需求的具体形态,二者必须要能扣合吻合。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产品是三角形,客户的需求就恰好是三角形,或者说你就必须找到三角形的客户;产品是五角形,客户的需求就恰好是五角形......就像扳手拧螺帽一样,二者一扣即合,这样才能用该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之所以创立和产生,是因为先看懂了客户的需求,基于客户的需求设计、生产出产品。
到了销售环节,产品已经固化了,我们需要激发、调整客户的需求,让客户的需求调整为能与我们手中产品恰好扣合的形态,或者直接找到这样形态的客户,这样才能刚好用我们手中的产品完美解决客户的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的初心、定位、理念与未来的销售难度是息息相关的,这是企业先天性的基因。
销售的第三层内涵是顾客的需求是你唤醒起来、激发出来的,或者说,是因你引导、启发、启蒙而产生的,并非早已存在的,并非是客户早已认识到的。
很多时候,客户的需求是潜在的,客户本人并没有完全意识到,需要我们给予客户新的场景,新的视角、新的维度、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在新视角、新维度下,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启发下,客户才能看见或者重新发现自己的需求。
更多时候,客户自己发现的需求与我们手中的产品并不一定能直接扣合,需要我们通过观念、理念的引导进行调整、修正。客户的需求只有经过调整、修正才会与目标产品更加契合。
销售的第四层内涵是必须要先激发需求、调整需求、确认需求、刺激强化需求,然后才能去满足需求,先后顺序不能错、不能乱。
先后顺序是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体现。没有经过需求的调动、确认和刺激强化,所有的产品说明、促成都是无力的,都没有逻辑的力量来支撑,自然就缺少了穿透力,沦为了花拳绣腿。
不经过需求的激发、调动、确认和强化,所有的销售动作都是无的放矢,都是打乱拳,都是盲打,能否中的只能靠运气。
有一种力量看不见,但是非常大,这种力量叫做逻辑。思想和行为的启蒙与演变,都一定遵循了某些道理和逻辑。
真正说服客户的,不是你,也不是语言,而是他内心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