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定目标,而现实中最大的管理问题就是定不对目标。
只要目标对了,方向对了,散散步也能完成西天取经,搬搬砖也能建成高楼大厦。
目标不是管理者拍脑门定下来的,大目标、长期目标从经营哲学中来;小目标、短期目标、中间目标、过程目标从大目标和长期目标中来;所有的大目标、小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共同构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完成从愿景、宗旨逐步分解为各个阶段性目标、各个不同类别的小目标、子目标的过程。
所有目标皆有根,皆有源,皆有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以终为始、自上而下、追根溯源,目标的源头一定是经营哲学。所有的大小目标、子目标一定是为终极目标和宗旨服务的,也一定与经营哲学存在某种内在逻辑联系。
现实中,很多企业无效目标、无根目标太多,无端空耗企业资源。如果你的企业不是以终为始、自上而下来制定目标,而是可以从中间就定出目标来,那就如同一个人浑身的穴位不成脉络体系,互不相通,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运行效率可想而知。
经营哲学衍生出大目标、总目标,大目标、总目标衍生出子目标、小目标、过程目标,这些子目标、小目标又不断衍生衍化出更小的目标直至细化为具体的制度、职责、日常工作和行为举措。
也就是说,目标要逐步细化、转化为最细致的点点滴滴的经营管理活动、日常工作和履职行为,就如同植物的养分从根到茎,再到枝叶,最后流向每一个细胞一样。
反过来,企业的一切岗位、一切经营活动、一切管理举措、一切日常工作都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都是有的放矢。就如同高手下棋,每一步棋都有其用意和目的,都是在布局、运局、行局,都有逻辑。
任何一家企业,其所有的岗位、所做的所有工作,汇聚起来就如同玩拼图游戏一样,刚好拼完达成目标的所有条件和要素。这是一个严密而精确的系统,每个零部件之间都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并且协同有序,企业高管其实就是这个系统的设计开发人员和运营维护人员。
很多企业并没有从逻辑的角度以终为始、自上而下建立这样的以目标为纽带、以逻辑因果关系为支撑的运营管理系统。这样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往往人云亦云、人为亦为。别人设哪些部门,我们就设哪些部门;别人搞绩效考核,所以我们也搞绩效考核;别人说拓展训练好,所以我们也搞拓展训练;中央抓作风建设,所以我们也抓作风建设……
管理更多的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因时、因势、因目标和资源条件相机抉择。换一种理解方式,在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组织效率就能完美,组织目标就能如期实现。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履职行为以及每项工作安排都是达成目标不可或缺的要素、因素,都可以准确测算出其对总目标的贡献度、贡献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设计好这个系统,系统中的每个部门也好,每个岗位也好,只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整个系统就能实现最优效率,并且100%达成目标,实现企业的宗旨、愿景和终极目标。当然,现实中只能接近,不可能100%做得到,那是极限,只能接近,永无不可能抵达。
真正的目标,或者说有效的目标一定是人们内心真正认可的目标,一定要经得起而且已经经过了逻辑上的论证。
目标如何达成是一道论证题、证明题,只有经过因素分解并从逻辑上已经完成论证的目标,才能让人们真正有信心,也才可能真正有思路、有方法,也才可能对目标进行有效管理,进而达成目标。
目标是一整套传导体系,把企业的经营哲学、梦想初心、宗旨、愿景分解、细化、传导、转化为具体的岗位工作甚至是具体动作。
只有目标数字却没有逻辑论证的目标并不完整。目标一定是自带逻辑的,一定是自带思路和方法的,这是产生目标必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否则就是空话和口号。
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定出来的目标就能够完成,因为目标是怎么定出来的,就怎么去完成。能真正定下目标,说明思路和逻辑是清晰的,理论上就是可以达成的,关键只差执行落实的问题了。
目标就是规划图+施工图,有了真正的目标,只要会搬砖,再大的工程都不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