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衣服,还是缺衣柜?
如果把你所有的衣服全部装进一个大麻袋里,你想找一件今天要穿的衣服就会很抓狂。
如果是把从小到大所有穿过的衣服都装在这个大麻袋里面呢?是不是更抓狂?
抓狂找不到衣服怎么办?只能买更多的衣服!其实,买更多衣服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更难解决。
你缺的不是衣服,而是衣柜。你需要有衣柜,把所有衣服按照春夏秋冬季节,或者衣服、裤子、内衣、外衣分门别类整理好。
你麻袋里面其实已经不缺衣服了,继续往里面塞衣服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
不论装什么东西,你都要先建造容器。仓库也好,房间也好,箱子也罢,总之你要有“容器”,才能装得了东西。
知识和思维更是如此!你的大脑和思维就是那个大麻袋,你接受的所有信息、学到的所有东西一股脑儿全部塞进去,要找的时候你找得到吗?要用的时候你用得出来吗?
你是不是感觉懂了很多,但是倒不出来?你是不是学了很多,但是用着不顺手?你是不是悟了很多,但是越来越迷茫?是不是努力了很多、奋斗了很久,但是事业却连雏形都还没有?
因为你都在买衣服,而不是建衣柜,都是在搬砖而不是搭框架,都是在战术层面努力,而不是在战略层面积累......
年轻时,需要谦虚学习,什么东西都往麻袋里面塞可以理解,毕竟塞进去就是自己的。
到了中年,就不能再胡乱往麻袋里面塞东西了。你需要对自己麻袋里面的东西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看看缺什么,再往里面装什么。
你的电脑是不是分C盘、D盘、E盘?是不是有文件夹和路径?有的人电脑里虽然资料很多,但是分门别类整理有序,要用的时候马上就能找得到。
电脑里的资料你会整理储存了,大脑里的资料你会吗?也有人电脑里的资料都是一团乱麻,从桌面开始乱,脑子里更是一团浆糊,根本就没有目录。
你学来的知识也好,所思所想也罢,经验教训也好,心得感悟也罢,必须要有分门别类的地方放置,要有存储架构和思维框架。
你必须要有装知识、经验、能力、思想、理念的东西,这就是系统。
大脑可以理解为U盘,你必须要先格式化,设置好路径,必须要有框架和目录,学来的东西才有地方安放,有地方安放才能慢慢吸收消化。
学习成长感悟过程中,更重要的不是你学来的知识、经验、方法,而是你所建造的容器,是放置这些东西的方法和系统,也就是思维框架。有了思维框架,再往里面装内容就会很简单,而且很高效。
一定要有系统,系统是承载的基础。
君子不器,大道无术,君子之道在体不在用。“体”可以理解为系统,理解为整体;“用”可以理解为观念、术和工具,可以理解为任何模块式的东西。要在“体”的层面完善,不能只在“用”的层面精进。
人不能没有世界观,那你就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有了自己的世界观,才能观世界,才能通过观世界来调整修正完善自己的世界观。
你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去学别人的思想。你有自己的思想系统,才能汲取别人思想的精华,精进自己的思想,溶入自己的思想系统。如果你自己本没有思想,要么你学不会,要么你就成了别人的信徒。
你首先要有自己的方法,才能去学别人的方法,否则就是邯郸学步。你有自己的方法系统,才能把别人的方法要点拆解吸收后溶入自己的方法系统,才能真正学会,因为你会的,只可能是自己的方法。
你要有自己的思维框架、智力模型、理念方法系统,你才能解剖榜样、学习先进......你有了自己的系统,才能把别人系统中的精华、亮点和智慧分解、溶入自己的系统,真正变成自己的。
没有系统,就无法承载你的观念和方法,你的学习成果、奋斗经验、方法都无处安放。
如果没有完整的系统,你学到的知识、接受的培训、成败的感悟就无法沉淀下来。
如果你的思想、理念、行为改变的成果没有完整的系统来承载,就一定会迅速消散,如剑过水面,掀起一阵波澜,很快就归于平静。
有了系统,这些东西就可以消化吸收,不断改良、完善自己的系统,你所学所悟、你走过的每一步才有意义。
人到中年,要重新审视目标信仰,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去哪里。倒着活,谁都能活明白。40岁如果能把余生都想明白了,还可以再倒着活几十年。
其次要有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为什么为,为什么不为。
最后要有方法系统,有自己的方法论,有自己的三板斧。
有了自己的方法系统,就可以日积月累,不断点点滴滴吸收外界和他人思想行动的精华消化于自己的系统之内———这就是积累!
没有系统,莫谈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