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团队,任何人,最缺的都是同一种能力,追根溯源的能力。
你有没有追问的意识?有没有追根溯源的意识?
地上有水滴,用拖把拖干就是了,只有少部分人会思考,地上为什么会有水滴?是顶上漏水吗?如果是,为什么会漏水......
开一家美容院,只需5万元加盟费就够了,设备厂家提供,简单培训就能上手,门槛低,赚钱很容易。你会不会继续追问,门槛低,利润还高,厂家为什么不直营非要搞加盟呢?既然不需要多高的门槛,不需要多少能力,凭什么大家不做,只留给你做呢......
如果公司业绩没有达标,你会不会深入追问为什么这个月销售业绩不好?
因为销售人员不够。为什么销售人员不够?因为老销售在离职,新销售留存不下来。为什么老销售要离职?因为制度不合理。为什么新销售留不住?因为没有培训和辅导。为什么没有培训和辅导?因为经理不重视。为什么经理不重视?因为他刚晋升管理岗,只会自己做业务,还缺少管理意识......
刨根问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反思现象和结果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追问很惹人讨厌
想要真正搞明白一个问题,需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中间需要补学的知识太多,旁枝末节也太多,根本刹不住车......
如果仅仅是有追问意识,但把握不住问题的方向,问不到点子上,问不对最关键的问题,就刨不出根,就找不到源头。这种情况下的刨根问底就是唱反调,就你事情多,肯定会被人讨嫌的。
一般人问不对问题,能够循序渐进连续问对问题的人,能够连续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能追到根溯对源,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曾经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要攒钱买地并不难,难的是充分认识真正理解为什么要攒钱买地!思想认知是观念态度的根,观念态度是行为选择的根。没有根,行为就缺少坚定持久的力量!
有行动就会有结果,坚持不懈就更容易胜利,问题是,为什么要行动?为什么要坚持?你给的答案——也就是根,能不能支撑行为——长出叶来?
能追到根溯对源,就把握住了中心思想,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准确掌握方向、原则和尺度。
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抵挡不住,向齐国求救。
齐国朝堂为要不要救赵争执不下,最后齐王问计于孙膑。孙膑不谈救与不救的问题,而是反问齐王,“敢问齐王之志若何?”
如果找不到根,不明白逻辑,救与不救都是错。我经常讲一个道理,仅仅就问题来谈答案,你的答案对与不对其实都不对。不审势,则宽严皆误,不明白逻辑,则是非皆非。如果不找到根,溯对源,不论你怎么做,也不论你做什么,都没有灵魂和中心思想,就都是错。
齐国如果满足于偏安东海之滨,魏国攻赵与齐国何干?任赵国自生自灭就是了。如果齐王志在天下,则赵国存亡事关重大。
因为魏国吞下赵国可增加人口百万、国土千里。燕国与中山国也将失去屏障,魏国可随时攻灭,整个黄河之北,从阴山草原到辽东海滨,纵横万里皆成魏国腹地,其势将难以阻挡。到那时候,齐国如何西进,又如何志在天下呢?
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其实都是次生类问题,都不是根本问题。
所谓次生类问题,是相对于根本性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而言的,是衍生出来的问题,是旁枝末节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次生类问题关注和解决的只是手段和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
举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例子,受贿其实就是个次生类问题。因为受贿不是根本性问题,关键是枉法了没有?舞弊了没有?滥用、错用、私用公权力了没有?
举贤可以不避亲,关键在于是否颠倒了是非黑白,办了坏事。本质问题是应该管住公权力,不管住公职人员履职用权,就算不收钱,还可以收锦旗、收人情,还可以结党营私、争权力、搞派系,不收钱同样可以颠倒是非、枉法舞弊、栽赃陷害……
古代佞臣贼子之所以大奸大恶,更多是因为心术不正,恶毒卑劣,如颠倒是非、排除异己、栽赃陷害,更多是干不干坏事,而不是是否贪财受贿……
其实,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活得不像自己。思想是别人的思想,观点是别人的观点,生活方式向别人看齐。他们以为的思考,不过是选择谁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而已。
追到根溯到源了你能不能正确处理?
追到根了,溯对源了,该采取什么措施?你必须掌握天道和人性,必须掌握事物发展演变的阶段和规律,然后从中推波助澜,通过四两拨千斤去影响并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