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这是罗小川第102篇原创文章
坚持原创,每一篇都有干货
传创业之道,解管理之惑
为营销人和创业者赋能
赚钱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引言:为什么很多人凭运气赚来的钱,会凭实力亏掉?因为赚钱的逻辑正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很多认知很高、人品很正的人赚不到钱?为什么商界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以疫情结束为分界线,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了下半场,不论是经济结构还是增长方式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经济上半场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中场解决的是市场营销问题,下半场要解决的是管理和运营问题。
      过去赚钱的底层逻辑
      一、敢“下海”,敢为人先
     新中国并不是建立在前朝的基础上,而是发动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革命,彻底打散了所有最基层的微观经济组织,所有人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然后推倒重来。
     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建国、从计划经济开始改革开放的独特国情,决定了所有产业都是从无到有,所有富豪都是白手起家,所有行业都是从零起步,所有市场都是从未开垦过的处女地。
     确立了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道路,在人口红利、资本红利、制度红利面前,所有行业都进入了捡钱时代。谁进入谁就捡钱,那个时候比拼的是胆识和勇气,不论是摆地摊还是开个小卖部,敢为人先就都能赚到钱。
     中国所有行业都有过这个阶段——红利期。比如说抖音,当年你只要敢开直播,哪怕是直播睡觉,都会给你流量,你都能赚到钱!
      二、敢“下注”,敢打敢冲
     既然进入就能捡钱,进入的人肯定越来越多,然后各行各业就会步入抢钱时代。这个时期比拼的是速度和力度,比手笔,比粗放,比生猛,谁速度快,谁赌性大,谁力度大,往往谁就抢得多。
     这个过程就是跑马圈地,所有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野蛮生长。这个时候,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阶段赚钱的关键是敢于下注,敢下重注,敢大干快上,比如说加各种杠杆,资金、团队、广告。当年的贾跃亭、许家印都是这么干的!
     继续说抖音,你在直播,别人也在直播,你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但别人敢下重注去投流、招团队、建矩阵,抢走了更多流量,是不是等于在抢你的钱?
      三、敢“创新”,敢破规则
     市场本来是无主的,凭什么你先到就是你的?我抢回来不行吗?所以,跑马圈地不能定江山,跑马圈地后期还要争抢地盘争抢市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的淘金热中,先到的淘金客跑马圈地,但随着淘金客越来越多,后面更多人什么也没有抢到,还得了红眼病,怎么办?
     一部分人悻悻离开,但少数亡命之徒开始想歪点子,直接去淘人——抢夺甚至是猎杀淘金客。你看,这就是bug,谁先破坏规矩,谁就迅速获利。
     这又是一片新的天地!大家都排队,但你插队,你肯定占便宜;大家都足金足两,你短斤少两,你肯定赚得更多;大家都老老实实做交付,你玩套路,你肯定赚得又多又快......
     于是乎,各种魑魅魍魉、牛鬼蛇神、歪门邪道开始大行其道了,很多人都变“聪明”了。有人做了初一,就拦不住更多人要做十五!
     各种模式,各种套路,各种平台,各种盘,各种币,各种专家、网红、大师......大家都开始“创新”了,研究套路、研究模式、研究投机,只要能发现“曲径”、潜规则,只要能找到“bug”,只要能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只要敢突破底线,就能获得巨大利益,就看谁最先不要脸,然后看谁最不要脸了!
     君不见,越是情绪化、低俗化的内容,越是丑态的表演,越是广为传播,很多三观不正的人迅速走红。当然了,有很多金毛和哈士奇更红哈!
     人们越来越沉溺于短平快的自我安慰,不再追求理想和奋斗,不再相信梦想和逻辑,不再信仰长期主义,不再相信“好人会有好报”、“付出就有回报”、“耕耘就有收获”了。
     我也不怎么敢讲我有认知,也不怎么敢讲大道理,因为人家一句话就可以噎死我:“你赚了多少钱嘛?”虽然骨子里鄙视人家,但是不敢说,还不得不违心地承认人家是成功人(我就不用“士”了哈)。
     记得我曾经发过一个视频,大意是说现在有股逆流,都不去种果树,到处找快成熟的果子去摘!以前我们讲顾客是上帝,讲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现在呢?讲顾客是韭菜,讲流量为王,直接摘果子就行了,谁有时间跟你磨叽,去发展信任,找准需求?
     总结一下,上半场中国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型增长,靠投入更多的土地、矿产、厂房、劳动力,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
     通过上半场,中国经济完成了原始积累,以房地产为抓手完善了交通基建等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为抓手完善了信息网络基础;以制造业为抓手完善了工业门类,完成了物质基础建设与储备。
     一句话,我们国家彻底解决了生产力问题,基本完成了物质文明建设的任务。
     然后,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没法再跑马圈地了,这时候大家开始卷,卷到极致,无所不用其极。
     这时候赚钱要比心机手段了,因为你敢下注别人也敢下注,你烧钱别人敢烧更多钱,大家这时候比的是“择手段”,本质上其实是比“出千”,在此就不赘述了。总之,别人有枷锁有顾忌,但你没有,别人讲原则守规矩守底线,但你不用,你肯定赢。
     所以,到了中场阶段,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能使的招数都使过了,不择手段的手段都上过了,该割的韭菜都反复割差不多了,该忽悠的傻子也都再三忽悠过了,该利用的bug都利用上了,套路渐渐不再得人心了,就开始进入下半场了。
     这个时候,用心经营、诚信服务、长期主义、精细化运营管理的作用才会逐步凸显出来。下半场,我们追求的是运营产出比,是智产比、心产比,不再是投产比!
     不同的市场阶段,成功所需要的要素是不一样的。从哪里爬起来的人,往往就会在哪里跌倒。靠搏一把成功的人,往往因为搏一把而失败;靠潜规则上位的人,往往因潜规则落马,正常不过。
     凭运气赚来的钱,凭本事亏掉也很正常,因为你只有投机、冒险和下注的本事,没有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本事。
     我们国家前些年大兴土木修桥修路,建房子建新区,这是硬件设施,然后诞生了很多互联网平台,给很多人带来了就业创业机会。社会基本框架已经完善了,然后呢?就要看如何管理和运营了。
     所谓运营,就是靠管理去优化、配置、盘活资源,让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现在已经不缺产品了,缺的是如何把合适的产品送到需求匹配的人的手里去,以产生更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跑马圈地的时代早已结束了,现在是要看你如何经营你的一亩三分地了,PK的是精耕细作能力!
     举个例子,以前建团队靠的是人海战术,PK的是拉队伍的能力,是开发能力,甚至是忽悠能力。但是队伍拉起来,你能经营好、管理好吗?能持续稳定、基业长青吗?未来关键是看能不能把人培养好,把队伍带好,PK的一定是运营管理能力。
     搭建框架的时代,发展比较粗放,秩序不够完善。粗放的发展模式,必然造就粗鄙的社会。
     人人都追求短期利益,都奉行捞一把就走,只关心当下怎么搞钱。这种环境下,人要变得粗鄙才能生存,老实清高的人赚不到钱,还容易被耻笑,被排斥。研究模式、技巧,研究bug,冒险投机,反而更容易赚钱,这是现实。
     过去搞房地产的,搭建各种平台的,玩各种模式、套路的,很多人赚到钱了,他们靠的就是胆子大,会玩套路,不择手段,还有运气——撞对了风口。
     未来呢?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对称,中间环节越来越少,机会越来越均衡,渠道越来越公开,韭菜和傻子也越来越少......     未来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在运营团队、经营人心上面,放在构建系统和优化服务上,放在充实内容、完善精神指导、增强内驱力、挖掘潜能上,不再是依靠各种捷径或投机,不再是依赖资本和资源驱动。
     资本不足时,投入资本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资本过剩时,很多问题是资本解决不了的;物质匮乏,吃不饱饭的时候,让我干啥都忍了,现在对不起,很多人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了!
     过去,你只需要回答物质和利益层面的问题就够了,比如说讲产品、讲制度、讲模式,总之都是讲利益。现在,你得讲另外的东西了,得讲点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过去,团队有项目干,有事情做,有钱赚,就足够了;未来,你得有自己的经营哲学了,你得回答更多问题了。否则,凭运气赚来的钱,早晚会凭实力亏掉。 
      好人不必悲观,群魔乱舞的时代,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往期阅读:
            销售的尽头一定是创业
            创业的两种方式,颠覆你的认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