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上市公司CIO开会,双方团队在讨论下一阶段的合作方向,大家各抒己见,有很多想法,非常发散。
后来这个CIO说:“我们先想一下终局是什么,再来讨论具体的合作内容和计划”。
双方团队都很赞同,快速聚焦到对终局的构想,并梳理了4个方向和期望的最终效果。然后在这4条意见的框架下进行讨论,很快对合作内容及下一阶段的计划达成了一致意见,非常高效。
会后回想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快速达成合作,得益于这个CIO运用了一种方法:以终为始。
我第一次知道以终为始是在大学时读斯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学到的,当时主要用于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这个思考方法在团队会议或日常决策时也可以使用,非常有效。
以终为始就是在一开始就想清楚最终的目标,然后再努力去实现。
以终为始有三个原则:
一是凡事要有目标;
二是凡事要有计划;
三是凡事要有原则。
每当你困惑于当前的两难选择时,一定要看看终点在哪里,这是把你从当下困境中走出来的最佳方法。有一句话叫“不仅要低头看路,也要时不时抬头看天”是同样的道理。
活得别太当下,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眼前的利益或事情上,有的时候当下看起来很大的困难,当你用长期主义把眼光放到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去看的时候,眼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举个例子,经常有学弟咨询,纠结是要读研还是立即工作?有的人纠结于读研会浪费两年的时间,少挣两年钱。
这时候就要运用以终为始的方法,想想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哪个选择可以让你更快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这样你的选择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大部分人在35岁之后一年挣的钱可能是你刚毕业时三年甚至五年的总和还多。读研这两年的时间,放在人一生几十年的长度来看,只有几十分之一的时间,所以何必纠结这2年的时间 !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在工作或者实践中学习成长更快的人,可能更适合出来工作,边工作边学习。
所以,心中一定要有那个“终”,才知道应该怎么“始”。
就像盖一栋大楼,一定要先设计,主体设计、室内设计、外墙设计等等,然后出施工图,有了图纸之后才能开工建设。这就是以终为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终为始?
斯蒂芬.柯维提供了一个方法:墓地测试法。
当你去世时,你希望人们如何评价你这一生?你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为科学研究做出非凡的贡献?你希望他们怎样评价你的品格?你希望回忆起你的哪些成就或贡献?
当你认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后,你就会触及内心深处的某些基本价值观,以此可以进一步确定你的人生目标。
当你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后,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
尤其是在进行时间管理时,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并非与之南辕北辙,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
因为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本质上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定把时间资源分配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如何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就要明确你的”终“在哪里。如果没有那个“终”,或者把“终”搞错了,你越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到达错误的地点。
以终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就像导航,你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就不会纠结于选择走哪条路。即使走错路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墓地测试法一般用于重大决策,但是大部分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需要上升到这么重要的高度。
但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经常问自己,这件事情可不可以不做,不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如果没有什么影响,那就应该果断地放弃不做,不要开”始“。
一旦决定要做,就要想清楚这件事情的终局是什么样,以此来指导过程中的所有决策,清楚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要坚持,哪些要调整。
比如学习,开始学习之前就要想清楚自己要学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或效果。如果要提高演讲能力,你就要想清楚在什么时间提升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的目标是要三个月内可以在几百人的大会上发表演讲。那么就可以大量地阅读提升演讲能力的书,请教演讲高手,然后经过大量刻意练习,就可以快速提升你的演讲水平,达到既定目标。
在生活中的长周期决策,最适合使用以终为始的方法去做决策。什么是长周期决策呢?比如选择工作、选择配偶,以及前文提到的读研的例子。长周期决策的结果不会立马显现,大多会以几个月甚至几年、十几年后才会看到结果。因此,一旦决策,要有耐心坚持到既定的目标达成。
熟练运用这个思考方法后,你会发现很多结果,都是我们自主决策带来的,而不是被动强加的。久而久之,你对自己的生活掌控力会越来越强,幸福感也会越来越高。
在企业管理里面,我们经常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是典型的「以终为始」。
所谓的战略,就是你要先有一个远方的目标,然后设计一条通往这个目标的路径,最后根据情况做定期调整。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一定要是远方的目标,而不是目光所及的目标。比如,5年内成为行业龙头,而不是明年业绩增长50%。
第二、路径一定是可执行的,而不能模糊。比如,新开8个销售办事处,而不是拓宽销售覆盖范围。
第三、动态调整。因为行业趋势、宏观环境、技术发展、内部资源、以及当前的执行效果等等各种原因,不定期对战略进行复盘和及时调整。
这,就是以终为始。
如果需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完整体系图,可以关注公众号,发送“高效能”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