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存在?


我最近几年一直用iphone手机,今年上半年我尝试更换为Android手机,强迫自己使用了三个月,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又换回到iPhone。这几年Android手机在功能和性能上提升了不少,但是在跨屏体验上,和苹果生态体系的设备相比,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当我使用Android手机+MacBook笔记本电脑的组合时,这种跨两个生态设备融合,在体验方面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比如当我在MacBook上写了一篇文章,我需要把它通过微信或第三方软件发送到我的手机上才能在手机上进行查看和编辑;同样我在手机上写的内容也需要通过微信或第三方软件同步给我的MacBook。在移动和云的时代,这种体验让我觉得非常的不方便。iPhone手机和MacBook通过云服务无缝结合,我的所有信息可以在Mac上使用,同时也会实时同步到我的iPhone上。对于办公而言,前1分钟我还在mac上写作我的材料,当我合上MacBook后,我在手机上可以继续我的工作,这些信息都是实时同步的,这就是云的魅力。在这方面苹果的体验的确做得更好。
01
这让我想起了微软重新崛起的历史,微软在经历了在个人PC时代长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在移动时代陷入了增长困境,开始逐步没落。
2014年,全球个人计算机出货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稳定增长之后,销量已经达到顶峰,开始进入下滑状态。当时,全球单季度个人计算机出货量为7000万台左右,而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3.5亿部。不仅个人计算机销量下滑,连带着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遭受冷遇。
与此同时,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呈急剧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智能手机的爆炸式增长,而在这一领域,微软不仅没有领先,甚至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的微软CEO鲍尔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花费了71.7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诺基亚,希望通过window phone+诺基亚手机的方式,打造一个独立于iOS和Android之外的第三大手机生态,以此重回移动时代的巅峰状态。
但事与愿违,当时的苹果和谷歌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两个产品,已经没有兴趣再去适应第三个系统,尤其是这个系统还没有带来任何令人惊喜的增量价值。不久之后,微软就宣布此次收购彻底失败。鲍尔默也宣布辞去微软CEO的职位。
新任CEO纳德拉接手微软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微软为什么存在?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纳德拉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公司高管沟通,询问微软的工程师,以及和团队一起拜访用户,从用户口中听到他们对微软的期待是什么?他们希望微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
后来,纳德拉发现了移动竞争格局中一个空白,而这个空白恰好是微软可以填补的。在移动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办公、处理个人事务等。但是数据都是独立存在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上,人们要在手机、平板和电脑之间来回拷贝数据,体验非常不好。
终端设备可以移动,但是数据没有移动。因此,微软的价值是可以定义人类体验的移动性,通过云服务将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打通,保持实时统一。无论你在电脑、平板还是手机上,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云端获取最新的文件和数据,无缝衔接,不需要拿着U盘在不同设备间来回拷贝数据。移动性和云的结合,构成了微软转型的基础。
基于这个认知,纳德拉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大力发展移动应用和云服务。微软不需要通过扩大手机的份额来增加用户规模,甚至都不再需要自己生产手机,只需要将微软的office等应用运行在所有的手机上,包括竞争对手的iphone和Android手机上。至此,苹果和谷歌已经转变为微软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了。
至此,纳德拉回答了微软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对微软来说,他的存在是为了打造可以赋能他人的产品。不仅仅是赋能个人,以及赋能人们建立的组织,比如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等。
2021 年,美国微软以2.46万亿美元市值超过苹果公司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公司,重回巅峰。
纳德拉在微软的成功,源自于纳德拉经常反思“”我们为什么存在?”,进而找到微软新的机会。
02
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如此。
无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存在?” 可以让自己从一团乱麻似的琐事中理出轻重缓急来,让工作更有成效。
在工作中经常反思能做出什么贡献非常有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自己的职业目标,专注于关键要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个人动力和责任感。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公司或组织中的价值和影响力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你帮助的人越多,从你身上穿过的信息就越多。
信息是什么?信息即权力。
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是什么坏事,干得越多,接触的人也就越多,掌握的资源也就越多,在组织中的作用也就越大,价值也就越大,不可替代性就越强。
不要以为这是资本在压榨你们的劳动剩余价值。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工作中很多人觉得这件事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能少干点就尽量少干。
少干活儿看似自己舒服了,钱也没有少赚,但实际上,你的价值输出越少,可替代性就越强。会逐渐失去在组织中的位置。
工作几年后你就知道,大部分情况下,职场的壁垒就是经验壁垒,经验越多,你的价值越高,可替代性就越小。
所以很多麻烦的事情千万不要嫌麻烦,组织中和你无关的事情,能帮忙就帮忙。
价值,产生于交换。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今天体验了ChatGPT,真正被震撼到了
想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要牢牢记住这8句话
精进:如何从别人的反馈中提升自己
喜欢就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