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舒适圈待久了,就容易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等同于拒绝了新的成长。
一个人只有不断拓展自己能力的边界,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拥有面对风雨时的坦然与淡定。
有句话说得好: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破圈,就是打破固有界限,去链接更广阔的天地。
这个过程,势必伴随着艰难险阻。
但你每突破一个边界,人生就会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青海湖中,生长着一种湟鱼。
这种鱼,在出生的第一年,会快速生长,长至一斤左右。
然而第一年过后,湟鱼基本会停止生长,哪怕它十岁左右,也只有一斤多重。
所以,以前的渔民,通常只等湟鱼长满一年,就会将其捕捞。
而湟鱼的生命,也在自我停滞中,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反观人的命运,亦是如此。
若不能持续破圈,便会被现实所困;
若不能一直成长,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就像梁启超所说: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你也不愿被环境所困,请逼自己养成这三种“破圈”能力。
一、走出舒适圈
无忧无虑的日子谁都追求,安安逸逸的生活谁都愿过。
可长久沉湎于此,一旦遭逢逆境,便会彻底失去应对的能力。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个叫老布的犯人。
他在狱中待了五十多年,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给狱友送几本书,从不用为生计而发愁。
然而这种“好日子”,随着他被释出狱戛然而止。
他出狱后,无法应对外面世界的风雨,恐慌之下,选择了上吊自杀。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时的安逸,也许能带给人一时的享受。
可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便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悲剧。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时刻保持走出舒适圈的意识,才能始终把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突破认知圈
有时候,把我们“圈”在原地的,不是外界的因素,而是我们的“固有思维”。
思维会被各种圈子禁锢。
如果不打破这些圈子,便只能如囚徒一般,在困境中自守。
只有学会转换思维,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新出现的问题,才能打破枷锁,获得真正的成长。
下图是能力圈模型,我们要尽可能增强“能力圈”,同时努力扩大“认知圈”,时刻保持对外部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去探索陌生的领域和未知的世界。
没有广阔的视野,就容易受到自身认知的局限。
只有不断突破认知,跳出思维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很多时候,困住一个人的,根本不是外界,而是思维里的高墙。
只有不断推动思维之墙,路才能越走越宽。
不断向外破圈,你才能站在更高维度,审视自己的人生。
三、升级朋友圈
普通人的圈子,谈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
智慧人的圈子,谈的是格局,想的是成全。
不同的圈子,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层次。
你若想迈向更高的人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突破原有的圈层,去靠近比你优秀的人。
《化繁为简》的作者罗蓓分享过她拓展人脉的心得:
她几乎每周都要去拜访一两个企业家或者结识一两个杰出的专家。
一个人再“高”,也不可能撑破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并不是说认识了几个高人,你就获得了对世界的终极认知,那还差得远呢!
只有不断地跨界,跨到新的行业和新的专业领域,去认识新的行业和新的专业领域中杰出的人物,才能不断获取新的认知。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朋友圈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无论这个小圈子里的人有多么优秀。
时间一长,就会呈现滚雪球效应,你积累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洞见越多,认识的人就越优秀。而认识的人越优秀,反过来又会推动你积累更多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洞见。
洞见即媒介,当你拥有越来越多的洞见时,就可以实现向上社交,结识更多的高人,实现阶层跃迁。
所以,不要站在低洼的泥沼里,抱怨生活停滞不前。
先改变你的圈子,再重组你的人脉,你才有机会抵达人生巅峰。
从现在开始,主动去破圈,不断去重塑,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你就能稳立于时代的洪流,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提高阅读时间价值,这些书建议别读
彼得·林奇:投资的大局观和25条黄金法则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