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感到迷茫?
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生活的无趣。
到了时间点,你需要他工作,他就去工作;需要他考研,他就去考研;需要他找到一份工作,他也会好好干,但问题是他觉得没意思,做什么事都没劲,甚至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也不想生孩子,不断往后拖延。
他们认为自己每天浑浑噩噩地养家糊口、还房贷,但从来没有感受到做这些事的意义、价值、重要性。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身边很多人感叹“最近很迷茫”、“最近很空虚”,本质就是没有目标感!
没有目标的人都有一种“漂泊感”。
什么叫“漂泊感”?就是无所事事,觉得干什么都没劲。
就像在大海里面航行,如果你不知道最终要去的目的地,就只能随波逐流,四处漂泊。这就是漂泊感。
如何走出迷茫,找到人生方向?
你可以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人生有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归结起来,无非是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拥有目标感可以让我们告别迷茫,找到人生方向。
目标感与精彩的人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活力,一个是适应力。
为什么有崇高目标的人会更有活力?是因为活力来自目标的激励作用。长期目标带来激励作用,而适应力来自对崇高目标的追求。
当你找到了一个可以不断向前努力的方向的时候,你的人生其实更容易平衡。我们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当面临选择时难以决策,这正是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所致。
那些追逐崇高目标的人总是心怀喜悦,即便是要付出持续的牺牲,他们也感觉有使命在驱使自己这样做。
威廉.戴蒙曾针对具有社会影响的人进行一项研究发现,与普通人不同的是,这些成功人士能清晰地回答“你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很重要?”这样的问题。
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崇高的目标,驱动着他们每天努力向前。
这个目标是他们的终极关切,对他们取得个人成功至关重要——让他们充满活力;在实现目标时,赋予他们满足感;在遇到阻碍时,又给予他们坚持的决心。
目标感是驱使人的日常行为的动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根源
‘人生目标’就是‘终极关切’。它是‘为什么’问题的最终答案:
‘为什么你在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它跟你有关?’
‘为什么它很重要?’
人生目标是驱使人的日常行为的动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根源。
如果你希望自己活得有劲、有韧性、有活力,那就不能只满足于找到一个物质层面的短期目标,而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崇高的长远目标。
比如,很多人说“我近期的目标就是买房”、“我近期的目标就是升职加薪”,这是一个短期的物质目标,它可能给你带来了一时的动力,你不需要太长时间,可能努力一两年后你自己都会奇怪:“买房真的那么重要吗?”。
或者等你实现了目标以后,你会发现房子没有给你带来预期的幸福感。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更宏大的目标,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漂泊感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同样表明,拥有宏伟的、大胆的、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能够让人热血沸腾,而这种激情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与其尝试开一家小公司,还不如大胆想象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与其尝试对一小部分人产生积极影响,还不如把目标定为帮助成百上千万的人;与其把每天跑3公里作为自己的跑步目标,还不如立志去跑一次马拉松。
当肯尼迪宣布10年之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时,他设立了一个超高的目标。这个宏大的目标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激情澎湃,能够瓦解自满情绪、促进创新、激发斗志、开阔视野。
很多企业家的做法都已证明:树立远大目标是卓有成效的。
史蒂夫·乔布斯就用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一种混合了人格魅力和愿景的魔力,足以让人们相信他们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苹果公司带到了新的高度。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经常利用“过于乐观的截止日期”促使公司实现技术上的巨大飞跃。
所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宏大的长远目标,至关重要!
如何拥有一个好的目标
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戴蒙给目标下了一个定义:
“目标,是指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可概括的意图。”
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对你有意义,第二个是对这个世界有意义。
在设定长远目标时,应遵循50%~70%原则。
好的目标让人感到肾上腺素激增,产生一种既兴奋又害怕的感觉。
肾上腺素的突然上升其实源自一种情感冲突。理想的长远目标通常乍看起来都不容易实现,所以总是伴随着不确定性,会让人有点儿畏惧它。
但与此同时,这个目标又是让你觉得必须努力实现的,所以会让人产生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心中也会因此充满了希望。
如果你设定了一个看起来雄心勃勃但其实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那这个目标对于你自己来说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更糟糕的是,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你很可能会感到懊悔,因为你本来可以实现一个更大的目标。
如果你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说“我要在一年之内成为美国总统”,最终你只会感到失望。
如果你有90%的把握实现某个目标,那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就太容易了。
相反,如果你只有10%的把握实现某个目标,那你给自己定的标准很可能过高了。
研究发现,如果实现某个目标的可能性在50%~70%之间,那它就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大胆地为自己设一个理想的目标。要敢于做大,敢为人先。要比任何人都更投入、更迅速。
要利用好恐惧因素和50%~70%规则。
设定完延伸目标后,有的人最终能够实现目标,但也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无法实现目标。
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远大的目标都会促使他们踏上征途,即便未能完全实现目标,他们也是成功者,因为他们肯定比那些把目标定得很低的组织和个人走得更远。
莱斯·布朗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飞向月球吧,即便最终登不上月球,你也能落在群星之中。”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人为什么会痛苦?
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人生
让你越活越好的5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