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触: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却不知道自己这么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经常加班到深夜,可是感觉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候什么也没做,身体却感到异常疲惫。
那么,我们究竟是受到了什么困扰呢?其实,让你感到疲惫不堪的真正元凶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的工作心态。
不良的工作心态就像是不断舀取你内在能量的勺子,慢慢地掏空你的身心。
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避免在工作中感到劳累。
心态对了,工作就不累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调整心态,让工作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比“内卷”更可怕的是“内耗”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晨起来原本心情愉悦,可是上班路上走着走着,负面情绪慢慢占领了你的心境。
工作中的我们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有时候任务还没有开始,就开始厌烦;有时候机会就在眼前,却开始迟疑。
作家李筱懿讲过自己的故事。
24岁那年,有位猎头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去一家知名的公司做总经理的秘书。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李筱懿想了又想,还是退缩了。
她觉得自己身高不够、外语差点火候、专业和秘书不对口等等,最终委婉回绝了那位猎头。
猎头无奈地笑了:在别人否定你之前,请你先不要自我否定。
没有任何机会会对你三请四邀的。
果不其然,5年后这家公司成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当初顶替她的另一位秘书女孩也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习惯胡思乱想、提前焦虑只会让自己备受煎熬。
让我们学会放下无谓的纠结,摒弃对他人眼光的依赖。
当我们以一颗纯净之心应对工作中的各种纷繁复杂,我们的未来才会展现出无尽的可能性。
比“受委屈”更可怕的是“玻璃心”
董明珠曾表示:“在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这种玻璃心让人无法承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和提醒,甚至会对号入座、反复琢磨,最终导致身心疲惫。
内心强大的人则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受到委屈的影响。
央视前主持人王小骞曾分享过自己的往事。
她在大学快毕业时在一家电视台实习,当时的要求是必须做出一部可以播出的作品。
她为了这部作品付出了很多努力,熬了数百个日日夜夜。
然而,在录像那天,却发生了一个意外插曲。
她准备许久的节目被另一个知名女主持人录完了,这意味着她长期的心血白费了,同时也可能面临毕不了业的风险。
她在演播室外急得直流眼泪,委屈地蹲了许久。
直到节目结束,那位女主持人才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王小骞思索再三,犹豫着要不要问清情况。
没想到那位女主持人直接朝她发出一个不屑的眼神。
那一瞬间,她终于明白了职场上的一个真相:当你弱小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只有当你变得强大之后,身边才会有笑脸相迎。
这件事对王小骞的刺激很大,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尽全力提升自己的主持技能,最终在央视出人头地,她的主持生涯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马丁说过:“对于一个能戒掉玻璃心的人来说,任何煎熬的岁月、失败的打击,都是来渡他的。”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泪水和喊叫只会展示出你的脆弱,而紧握牙关挺住才是职场中的成熟表现。
你必须学会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自己化解心酸和苦累,坚强地承受一切压力。
只有当你能够独自承受所有的委屈,你才能通过工作赢得你想要的生活。
比“压力大”更可怕的是“抱怨多”
职场就是江湖,压力和困顿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们不能期待工作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停滞不前,也不能幻想负担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逐渐减轻。
与其浪费宝贵的时间在怨天尤人上,不如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用实力去改变一切。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一心想要成为一名记者,但却在寻找实习岗位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最终只能去时尚杂志社担任主编助理。
她的上司米兰达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女性,经常因为一些细节问题抓住安迪不放,甚至在出现过失时对安迪破口大骂。
面对这样的压力,安迪总是忍不住抱怨,她向同事们倾诉工作压力大,埋怨上司难伺候。
然而,这样的抱怨最终却让同事们感到厌烦。
有一天,一个同事对安迪说:“你根本没有在努力,你只是在抱怨。很多人热爱这个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要清醒点。”
这句话点醒了处在混沌中的安迪。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尽最大努力配合上司的工作,并且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时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
终于在短短的时间内,她成功从一个只会抱怨的菜鸟蜕变成了一个精通时尚领域的达人。
影片的最后,安迪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米兰达的推荐信,如愿进入报社当上了记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比尔·盖茨说过:“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并且不为此而抱怨。”
没有人的工作是一帆风顺的。
面对困难和挑战,怨天怨地只会让你的心情更加糟糕,而且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用的地方,你才能沉下心来提升自己。
当你能够停止抱怨,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工作,你就真正踏上了幸福的正轨。
比“低收入”更可怕的是“高期待”
很多人不快乐的原因,就是对工作回报的期待过高。
太看重希望,却轻视了行动;太急于得到回报,却忽略了付出。
因此,他们总是会陷入失望的境地。
十几年前,古典在武汉偶遇了一个朋友,闲聊时朋友吐了一路的苦水。
原来,他在上家公司工作了两年,薪资一直没有变化,于是他找到领导要求加薪。
但是老板却以他“工作没有长进”为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
他一气之下,果断辞职。
他觉得国外的环境会更公平,于是准备去国外大展拳脚。
但是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了武汉。
古典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说:“在国外,我以为国外的公司多么好,工作多么轻松,结果根本不是这样。”
古典感慨地说:“我们总希望生活如愿,但到头来,多半是希望落空,备受打击。”
作为职场人,我们自然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在工作中得到及时的回馈。
但是,过高的期待只会成为禁锢我们的囚笼。
想起电影《阿甘正传》中的故事,阿甘只是个智商75的低能儿,但是他干什么事都能成功。
为什么?因为阿甘从来没有想过要成功。
他只管去做,不问结果。
打橄榄球时,他不问输赢,拿到球只会一直往前跑;打乒乓球时,他不论成败,只牢记“眼睛不要离开球”。
资质平庸的阿甘,做任何事都不期待有高回报,所以他最终能成为体育冠军、百万富翁。
奋斗的路上,如果你总是汲汲于一个结果,就会忽略了过程。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工作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别着急,放平心态,降低对结果的过度期待。
稳扎稳打,每一步都是迈向成功的坚实步伐。
比“循规蹈矩”更可怕的是“消极被动”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之别。”
每个公司里总有一些闲人,他们干完领导安排的任务后便无所事事。
他们觉得做完老板的事情就尽职尽责了。
然而,企业里除了听命行事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积极心态。
在新经济时代,“听命行事”的员工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企业更欣赏那些能主动自发工作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定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而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著名职业经理人卫哲刚进入职场时,曾有一段佳话。
1992年,卫哲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时,就到万国证券勤工俭学。
他翻译的一份年报得到了万国总裁管金生的肯定,管金生表示一定要见见这个年轻人。
就是这次见面,让卫哲成了“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与一般秘书不同,卫哲工作时积极主动,能够准确把握老板的需求,以高效优质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
起初,管金生只是让卫哲翻译年报、整理剪报,但卫哲却把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当作重要任务来对待,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他细心留意哪些剪报是老板看过的,然后进行引导,即使这并不是老板要求他做的。
渐渐地,管金生开始离不开卫哲的帮助,甚至不看剪报中午就吃不下饭了。
在处理给老板端茶倒水这样的小事上,卫哲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技巧。
开会时,他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时机去倒茶水,确保老板讲话的连贯性;有时只倒水不加茶叶,有时则会在适当的时候带着茶叶进去。
老板有抽烟的习惯,卫哲能够准确判断打火机里的油何时该换,让老板始终能够享受到最佳的吸烟体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管金生意识到让卫哲继续从事复印、倒水、剪报等琐碎工作实在是大材小用。
于是,年仅24岁的卫哲被任命为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证券界最年轻的副总。
请记住,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只是工作的基本要求,真正的尽职尽责需要我们具备自动自发的积极心态。
只有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才能获得工作给予的更多奖赏。
让我们以卫哲为榜样,勇敢承担更多责任,为事业的成功付出努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呢?坦率地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感到茫然。
实际上,“工作”是一个充满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没有人会告诉你需要做什么,你必须要主动思考。
自动自发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智慧、热情、责任。
当你清楚地了解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你的工作职责后,你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不需要老板吩咐,你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上下班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
对他们来说,工作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易。
对于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当你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请主动去做你要做的事情吧!不要等你的老板和上司来安排你的工作,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当你以积极的心态做好工作的时候,你将得到更好的回报。
写在最后
红尘就是道场,工作就是修行。
心态不好的人,会在这场修行中,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
心态从容的人,则会不断地精进自己。
你要做的,就是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把心态修炼成熟的时候,就是你逐渐强大的时候,点个赞和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如果你也存在读书慢、读完就忘,读了很多书但对生活没有改变的困扰,可以关注公众号,回复【读书方法】,获取价值300元的《掌握2小时高效阅读法,一年读完100本书》的电子版资料。
我在学习资料里面详细拆解高效阅读公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破解读书慢、读完就忘的难题,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读书方法论。
/重要提示/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公众号右上方“…”,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羽岩茶道」公众号,和我一起探索精神和财富自由之路,终身成长!
往期推荐
真正决定你收入水平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工作格局
工作的深度,决定你职业发展的高度
这三种"破圈"的能力,让你实现阶层跃迁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