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颍川人。曾经在轵县张恢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提拔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单独晋见景帝,议论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是经他的手修改订立的,他也是鉴定的削藩派。
鉴定削藩
汉文帝之时,晁错曾经多次上奏陈述吴王刘濞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更加骄纵。
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祖刚平定天下的时候,兄弟少,儿子们又都年幼,于是大封同姓诸侯王,用来统治天下,封给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都不是嫡亲的诸侯王的封地(齐国刘肥虽然也是汉高祖儿子,但不是嫡子),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跟皇帝生出了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几案和手杖,对他的恩德深厚,他本该悔改自新才对,但他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他更会反叛。现在如果立刻削减他的封地,他反得快,但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
景帝下令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不同意见,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
后来楚王刘戊入朝,晁错借机说:“刘戊以前为薄太后服丧时,在服丧室里奸淫,请杀了他。”景帝下诏,赦免刘戊死罪,收回他的东海郡。
另外,之前几年,赵王有罪,削夺了他的常山郡;胶西王刘卬在卖爵事件上有欺骗,朝廷削去他封地中的六个县。
清君侧
朝廷的大臣们正在议论削夺吴王的封地。吴王担心削减封地会继续下去没有止境,因而图谋叛乱,没多久就联合其余六国发动叛乱。(下文将详细介绍)
当初,晁错更改的法令有三十条款,各诸侯王哗然。晁错的父亲听说这件事后,便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掌权处政,就侵夺削弱诸侯,疏远皇族之间的骨肉亲情,人家都怨恨你,你这是为了什么呢?”
晁错说:“就该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天子没了尊贵,国家就不安宁。”他的父亲说:“你这样做了,刘氏的家安宁了,但而晁氏的家危险了,我还是离开你吧!”
他父亲走后便服毒自杀了,临终前说:“我不忍心看到灾祸落到我身上!”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就都以诛杀晁错为名举兵反叛。
因谗被杀
景帝与晁错议论平定七国叛乱的事,晁错想让皇上统兵亲征,而自己留守长安。晁错说:“徐县、僮县附近地区,没被吴国占领的地方,可以送给吴国。”晁错一向与吴国丞相袁盎不友善。晁错在哪里,袁盎就避开,袁盎出现在哪里,晁错也一定避开;两人从没在一起说过话。
后来晁错任御史大夫,便派遣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贿赂之事,判他有罪;景帝下诏赦免袁盎,降他为平民。吴、楚反叛后,晁错对御史丞和侍御史说:“袁盎多次接受吴王的金钱,专门为他掩盖遮蔽,说他不会反叛;今天吴王果然谋反了,我想请皇上治袁盎的罪,因为袁盎一定知道吴王的预谋。”史丞和侍御史说:“假如在吴、楚反叛前,治罪袁盎,可能会制止反叛的密谋。现在叛军已经向西进发,治罪袁盎,又有什么用呢?而且袁盎也不会参加预谋。”晁错犹豫不决。
有人将此消息告诉了袁盎,袁盎非常害怕,便连夜去见窦婴,向他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当夜去见窦婴,向他说明吴王所以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上面前亲口对质。窦婴进宫向皇上报告了,皇上就召袁盎进宫会见。晁错就在面前,等到袁盎请求皇上避开别人单独接见,晁错退了下去,心里非常怨恨。袁盎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来向吴王认错,吴军才可能停止。
于是汉景帝沉默了很久,说:“把他杀了又会怎么样?我不会因爱惜一个人而辜负天下。”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愿皇上认真考虑!”景帝任命袁盎为太常,秘密地整治行装。没多久,汉景帝命令丞相陶青、中尉嘉、廷尉张欧上奏弹劾晁错:“所作所为不符合皇上的恩德信义,想疏远群臣百姓的感情;又想把城邑送给吴国,这不符合君臣的礼节,犯了大逆不道罪。晁错应该被判处腰斩,其父母、妻子、同母兄弟姊妹不论老少长幼一律处于死刑。”
景帝说:“同意。”晁错这时还全然不知。汉景帝刘启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壬子(二十九日),景帝派中尉嘉召晁错入宫,欺哄他一起坐车巡察市中,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