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叛乱丛生——一文读懂七国之乱始末(三:七国起兵)


上篇文章说道,吴王刘濞与朝廷矛盾很深;楚王刘戊在为去世的薄太后服丧期间饮酒作乐,作风不良,被人告发,汉景帝遂削减其封地,他心怀不满;赵王刘遂下辖的常山郡被削,心怀不满;刘濞又派人前往齐地,说服齐地诸王谋反,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先后响应。
诸齐响应
吴王刘濞担心朝廷削减封地会继续下去,没有止境,因而图谋叛乱。他考虑到不能与其他诸侯王策划这件事,但听说胶西王刘卬勇猛,好读兵书,诸侯们都怕他,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去游说胶西王。
应高见到胶西王说:“现在皇上任用奸邪之臣,听信贼臣谗言,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对诸侯王处罚确实很重,而且一天比一天重。俗话说:‘狧糠及米。’吴国和胶西国,都是有名的诸侯国,一同被朝廷监视,不能得到安宁了。吴王身体有疾病,二十多年没入朝,常常害怕被怀疑,无法为自己辩解,总是耸起双肩、一只脚压着另一只脚约束自己,依然害怕不被宽恕。我私下听说大王因爵位的事受到朝廷的处罚。其他诸侯被削夺土地的事,罪责都没达到大王您所触犯律法的程度,恐怕朝廷对您不止削夺封地而已!”
胶西王说:“有这事,你说怎么办?”
应高说:“吴王自认为和您有同样的忧虑,愿顺时势,循事理,捐弃自身去为天下消除祸患,大王您也同意吗?”
胶西王十分惊慌骇然地说:“怎么敢这样呢!皇上虽急苛,我不过就是死罢了,怎能反叛呢!”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蒙惑天子,侵夺诸侯的封地,朝廷内其他大臣很痛恨他,诸侯王也都有背叛的心思,人事已坏到了极点了。彗星出现,蝗虫灾起,这是万世难得的好机会;百姓的忧愁困苦,圣人凭借此而兴起。吴王想对内以杀晁错为名,对外追随大王之后,纵横天下,军队所到之处都会投降,所攻击的地方没有不敢不服的。大王如果能真诚地许诺一句话,那么吴王就率领楚王一起攻入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抵御汉军,修好营寨,等候大王来临。大王有幸光临,就可以吞并天下,两位大王分割天下,不是很好吗!”
胶西王说:“好!”
应高回去报告吴王,吴王仍然担心胶西王反复,便自己作为使者亲自前往与胶西与胶西王当面约定。
胶西国的群臣中有听说这一情况的,劝谏说:“天下诸侯的土地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发动叛乱,太后会担忧,这不是好计策。现在侍奉一个皇上,尚不容易;假如吴王与胶西王的事情成功,两个国君抗争,祸患会更多。”
胶西王不听劝告,于是派遣使者约齐王(后并未反叛)、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一起举事,他们都答应了。
楚王反叛
当初,楚元王刘交喜好读书,和鲁申公、穆生及白生共同向浮丘伯学习《诗经》。后来刘交做了楚王,任命他们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会喝酒,楚王每次设宴,常为穆生额外准备甜酒。到了他儿子武夷王、孙子刘戊即位,也这样去做,后来刘戊就忘了这么做,穆生退席后说:“我应该离去了!不再准备甜酒,说明楚王有意慢待我了;再不离开,楚人就要给我戴上刑具夹到街市上示众了。”于是,便称病不起。
申公和白生都极力劝他继续为楚王效力,说:“你不想想先王对我们的恩德吗?现在楚王稍有小处的失礼,怎么能至于这样呢!”
穆生说:“《易经》上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以礼待我们三人,是因为道还存在;如今,楚王忽略了道。怎么能与失道的人长期相处呢!怎么仅仅是因为楚王礼节有亏的缘故。”于是,他谎称有病,离开了楚国。
申公和白生继续留在楚国,楚王刘戊渐渐显露出荒淫残暴的一面,太傅韦孟作诗规劝,楚王不听,韦孟也离开楚国,去了邹国。后来刘戊因犯罪被削夺了封地,便与吴王合谋。
申公、白生进行劝谏,刘戊让穿上红褐色囚服,到街市上舂米。休侯刘富派人去规劝刘戊,刘戊说:“叔父不和我合作,我起事后,先攻打叔父!”休侯刘富很害怕,就带着母亲太夫人一起逃奔京师。
七国起兵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等到朝廷削夺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诏书一到来,吴王刘濞便立刻起兵,杀死汉廷任命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等都举兵反叛。
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劝阻楚王刘戊,刘戊杀死了张尚和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官王悍劝阻赵王刘遂,刘遂将建德、王悍烧死。
齐王后悔反叛了,便违背与吴、楚两国订立的盟约,守住城池。济北王的宫城城墙坏了,没修好,郎中令就劫持了他,使他不能发兵,胶西王和胶东王为首领,联合菑川王、济南王共同进攻齐国,围攻临淄。赵王刘遂于是调兵到西部边境,等待吴国、楚国的军队联合发动进攻,又派使者到北方要求与匈奴联合出兵。
吴王动员国内的所有士卒,下令全国说:“我今年已经六十二岁,还准备亲自率军出征。我的小儿子才十四岁,也要身先士卒。上与我年龄一样的,下与我小儿子年龄相同的人,都要从军出征。”总共征集了二十多万人。吴王派使者到南方去联络闽、东越,闽和东越他们也都派兵助战。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