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 | 彭城之战,有备而来的刘邦为何不能置出征在外的项羽于死地?


往期文章
星火燎原 项羽、刘邦两大集团有着怎样的革命路线?
广大农民推翻了秦帝国 丰硕的革命果实将如何分配?
从入主汉中到反攻西楚,刘邦如何在楚汉对决中掌握主动权?
01
舆论与契机
前205年,刘邦借项羽诛杀反秦战争的精神领袖义帝熊心为契机,趁此以讨逆的名义拉拢各方诸侯,正式向西楚霸王项羽宣战。
刘邦之所以挑这个时间点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为自己造势,那是因为沛公自受封汉王这一年时间内,已经在韬光养晦中收复了关中要地,加强了后方政治军事力量,恢复了农业经济生产;他不再是鸿门宴上要看项羽脸色行事的刘邦了。
而项羽此时正忙于与反对自己的的齐国开战,努力以霸主的身份维系分封格局。西楚霸王被迫吞食自己分封天下的恶果,将自己拖入了东部的胶着战争,延误了第一时间限制汉军东进的机会。
坐拥汉中与关中的刘邦,借着舆论的威力大举向中原进军,锐不可当之下招降了众多曾经受项羽分封的诸侯。

除了上述的诸侯王之外,参与了齐楚战争(反对项羽)的陈馀、彭越,甚至于项羽麾下的陈平也审时度势,主动投入了汉军的怀抱。
这不光是汉军军事力量的体现,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舆论带来的优势。

毛主席说过: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在反秦起义战争中,陈胜最先以"张楚"的旗号提出"伐无道,诛暴秦"。
在农民打赢陈县争夺战后,"张楚"这面旗帜点燃了华夏大地的革命星火,四面八方受压迫群众纷纷云集响应,其中就包括项羽与刘邦两大集团,这就是舆论带来的优势。
刘邦高举"讨逆"的旗号,就是让自己处于舆论和道义的高度,为自己拉拢更多的支持。从这一阶段的结果来看,刘邦此举显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瓦解了项羽的分封格局。
前205年4月,项羽剿灭了反楚的田荣,使齐国向楚国投降。但由于他暴虐的性格,楚军在齐地烧杀抢掠,迫使齐国的百姓奋起反抗,楚军不得不再次陷入了齐楚之间的纷争。
这也是项羽、刘邦用兵特点的不同。项羽是能杀便杀;刘邦则是能招降则招降。
02
彭城交锋
随着众诸侯聚集到刘邦一方,此时汉军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已经与楚国接壤。刘邦趁楚军陷入东部胶着的战争之际,率汉军与诸侯56万大军偷袭并占领了楚国的国都——彭城。

这也暴露了项羽政治决策上的失误。魏地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乃战国时期的四战之地。由于没有险要地势的屏障,因此汉军才能这么快就打到了楚国境内。

对于刘邦而言,此次东征似乎进展得太顺利了。汉军入楚后,沛公略显骄傲,他们霸占了楚王室的珠宝美女,又在楚国宫殿内吃喝玩乐,夜夜笙歌。
在军事部署上,约有30万汉军驻守在彭城外围,也就是说刘邦并没有采取对楚军进行追击的策略。
当然,对于项羽来说,当时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
齐国久攻不下,彭城又被偷家,楚军面临着没有立足之地,腹背受敌的险境。同时,由于中原诸侯纷纷倒向刘邦,在兵力和政治上,楚军也是处于劣势和孤立无援的状态。
不过项羽西楚霸王的称号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曾经靠破釜沉舟杀出来的。
由于楚军出征在外,粮草供给可能不多,打消耗战对霸王来说不可能占据优势;另一方面,齐楚战争打了好几年,项羽还不想放弃之前战场的投入。
因此,项羽命诸将继续围困齐国,自己则亲率3万精兵南下,奇袭彭城。

▲彭城之战示意图
《史记》记载,项羽从萧县出击再到夺回彭城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个人推测,项羽要从齐地长途跋涉火速救彭城,那这三万精兵很可能是骑兵,而不是步兵。毕竟步兵的行军速度没有骑兵快,每日能赶的路程也没有骑兵远,而且步兵会因为赶路而陷入疲劳。
刘邦在彭城表现太过骄傲是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中原地势平坦,汉军可能只是在彭城之外安营扎寨,没有修筑壁垒。
因此,项羽的这3万精锐骑兵在毫无阻拦的平原对骄傲又没有防备的汉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楚军先是从侧翼对驻扎在外围的汉军展开偷袭,迫使樊哙的部队无法在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楚军在主动进攻中趁乱歼敌十万;紧接着,本土作战的楚军又在当天中午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彭城。

尽管刘邦坐守彭城,但由于外围守军的兵败,以及楚军的突然到来。导致他无法在短时间内整理所有的军事情报,从而无法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毕竟,楚军的确是来得太快了。
刘邦极可能并不知道项羽究竟带了多少人马,他只知道城外的汉军溃败得如此迅速。
或许当时的汉王认为,自己刚刚占领楚都不久,项羽带着大军又突然兵临城下,自己可能会被城外的楚军和城内的百姓合伙困死在彭城。
因此,刘邦于仓乱中放弃了死守彭城的战术,而是选择出城与楚军进行正面的绞杀。
前面说了,无立足之地的楚军恰恰就是希望打这种速战速决的阵地战。
骁勇的楚军趁着胜势在彭城与仓促准备的汉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对抗。到底还是楚军的作战能力更胜一筹,刘邦不敌项羽集团,在慌忙中带着残将向西渡水而逃。
所以,才不过一天时间,项羽集团既能夺回彭城,又能逐步歼灭几十万汉军。
刘邦也因为自己的麻痹大意在彭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向西逃遁时,刘邦身边只有十几位残部。
可见,项羽、刘邦两大集团的第一次正面碰撞,还是善战的西楚霸王占据着优势。
楚汉交锋的局势瞬息万变,刘邦面临几乎全军覆没的惨败不得不做出调整。
刘邦在兵败后退守到韩国境内的荥阳,由于前线死伤太过惨重,沛公命坐守后方的萧何把关中只要能打仗的男人(老、弱、幼)都征集到前线作战,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阻止楚军乘胜西进,防止他们威胁到关中地带。
同时,为了避免后方起火,刘邦在楚汉荥阳僵持期间,亲自回到关中大赦天下安抚民心。
同时期,刘邦正式立刘盈为太子,并让萧何继续修订法令,修缮宫殿,萧何在维稳后方政局的同时,也负责安排将新兵、粮草等战略物资输送到前线。
彭城之战闪电般结束,标志着楚汉战争进入了新一轮拉扯对峙的阶段。影响楚汉战争走向的第三集团就要出现了……



「分享、在看、赞」一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