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 | 执掌大权的吕氏家族为何还会落败? 解析扑朔迷离的诸吕之乱


往期文章
背叛农民起义有何结局?一个被韩信斩杀,另一个竟成了赵王
刘盈、刘如意争太子的背后,还隐藏了哪些专制皇权的秘密?
吕雉临朝称制,外戚、诸侯、权臣将上演怎样的派系斗争?
01
制衡
书接上文。
吕后临朝称制8年。
这一时期,吕氏家族的大部分成员被吕雉封为了王侯。
尽管吕氏逐步染指刘家的西汉政权,但值得注意是,吕后在世时,她本人有意识地在权衡吕氏、刘氏、功臣之间的三角关系。
为了让吕家人成为诸侯王,吕后采取了打压蚕食刘氏政权,而放任拉拢功臣集团的对策。
例如,赵王刘友,梁王刘恢相继被吕雉逼死。赵、梁二地封国的掌门人,取而代之的就是吕后的侄儿,吕禄和吕产。
在中央政府,吕后罢免了公开反对自己的王陵,而提拔陈平为丞相(行政权),同时还将周勃升为了太尉(名义上的军事权,军队调度的权力实际上还是在吕后手中)。
可见,吕后摄政时,她并没有选择同时打压刘氏和功臣集团,反倒还对开国功臣加官进爵。
因为她知道,如果一旦选择同时对刘氏和功臣集团开刀的话,吕氏必然遭到两者的反扑。

8年时间过去了,吕后虽然对西汉内阁进行了部分重组,但吕家的后代似乎并不具备独立执政的能力。
为什么质疑他们的能力呢?
因为,吕家侵蚀刘氏政权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从吕后封王封侯的名单来看,受封的大部分都是吕后的晚辈,也就是吕后的侄儿、侄女等人。
这些官二代与他们的长辈不同,吕雉、吕泽、吕释之这三兄妹可是西汉的原始股东,吕泽、吕释之曾屡次为刘邦建立政权立下军功;
吕家的二代们则在温室中长大,他们缺乏与之对应的能力,由于吕后执政的关系,他们才被破格封为了侯。

前面说了,吕后懂得权衡,吕氏早先是从刘氏诸侯王手中啃食西汉的政权,所以,西汉政府的部分行政权依然掌握在功臣集团的手中。
换句话说,吕雉一旦去世,吕家二代要面临的对手则是那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
就拿陈平和周勃的生平事迹来举例。
陈平最早是项羽的手下,机缘巧合之下投靠了刘邦。
陈平曾拿着重金贿赂离间项羽与楚军将相之间的关系;后来还与匈奴谈判替刘邦解了白登之围。

周勃则是在沛县起兵时就跟着刘邦。
无论是反秦起义战争,还是楚汉争夺政权的战争,周勃都是第一梯队冲锋陷阵,攻城拔地的军功人选。

如何与人打交道,圆滑的陈平最有经验;如何领军打仗,老道的周勃最有威望。
所以,吕家的二代要篡夺刘氏政权的阻力不是那一丁半点儿。
吕后在病逝前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她对两个侄儿嘱咐道:"我死后,大臣们肯定不服气,他们一定会去执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盟约。所以,我把长安城南北两军的军权交付给你俩。你们千万不要出城给我送丧,一定要把守住皇宫,攥住军权。"
吕后知道自己执政时期并没有彻底完成西汉政府由刘姓改为吕姓的改造。
因此她在临终前还任命吕产为相国,吕禄的女儿做皇后。
这是吕后迫不得已之下,留给吕家亲属最后的遗产和馈赠。
02
失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吕后的这个遗诏,无疑是将西汉政府的行政权(吕产任相国)、军权(吕产、吕禄统领禁军),乃至皇权(吕禄的女儿为皇后),统统交给了吕家的人。
这无疑是在昭告天下,未来的西汉王朝吕家人说了算。
显然,这打破了吕后生前吕氏、刘氏、功臣之间三者的平衡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吕后最后的选项。
要想夺取政权,要么靠这群吕家二代自己发力,要么靠吕后强制抬这么一手。
从概率上来讲,显然是后者的成功率要高一点。
这条诏令一出,也无疑将功臣集团推到了吕氏家族的对立面。
早先吕后的妹妹吕媭经常私底下说陈平的坏话,但吕后懂得制衡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她摄政时并没有对陈平下手,反倒还给陈平升官。
陈平知道吕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他假装不问政事,整日戏弄妇女才骗过了吕后的耳目。
吕后一死,吕氏家族集军、政、皇权为一体。
三大集团的制衡关系破裂,陈平显然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变得愈发的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陈平、周勃等人不投靠诸吕,而要联合对抗吕氏的一大原因。
因为吕氏掌权,功臣集团的既得利益保不住了。
03
诸吕之乱
前180年,吕后去世。
控制权力中枢的吕氏家族想趁掌握军权之际发起叛乱夺取政权。
长安城内逐渐漫布了阴谋的气息。
朱虚侯刘章是刘邦的孙子,也是齐王刘襄的弟弟。他们都是刘氏利益集团的一员。
由于皇室内政治联姻的需要,常年居住在长安的刘章娶了赵王吕禄的女儿。
正因为如此,刘章暗中发现了吕氏的阴谋。
吕氏一旦发动政变,那刘、吕两大家族将彻底走向决裂,这是关乎未来性命生死的问题。
因此,血脉里流淌着刘氏纯正血液的刘章,将吕氏的计划秘密地传达给了哥哥齐王刘襄,以及中央的官员陈平和周勃。
这样一来,掌权的外戚、失势的功臣,以及被打压的刘氏诸侯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
随着齐王刘襄邀刘氏诸侯共同领兵西进,这场西汉政府的政权争夺战正式拉开序幕。
战争也好,政变也罢,最重要是什么?
是兵权。
没有兵,没有枪,一切都是空谈。

秦汉时期,中央的政令都需要通过圣旨向外颁布,也就是说权力的中枢位于未央宫。
所以,吕雉要在临死前把皇家禁卫军的军权交给自己的两个侄儿。
理论上讲,吕家人只要利用军权守住皇宫,控制住傀儡皇帝刘弘,便可以向外发号施令。
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观点,为什么要质疑吕氏家族的执政能力呢?
当时陈平任丞相,周勃任太尉,但他俩有名无实,早被吕后架空了,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行政权和军事权。
长安城内禁军的军权掌握在吕产和吕禄手中,西汉功臣集团若要直接闯入皇宫,靠威望刷脸卡夺取兵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当时不仅仅是吕氏和功臣集团的较量。
外围的齐王刘襄正率兵向京城施压。
面对齐军的压迫,吕禄、吕产在犹豫中竟还让开国功臣灌婴领兵前去作战。
根据西汉功臣表,萧何功劳排第1,曹参排第2,周勃排第4,郦商排第6,灌婴排第九,陈平排第47。(这些功臣下面会提到)
吕家二代没有正儿八经的打仗经验,无奈之下只好让身经百战的灌婴率兵上场。
这也说明以吕雉为代表的吕氏长辈去世后,吕家这些官二代们正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可是犯了大忌。
果不其然,灌婴只把军队开到荥阳(还没出西汉地界),就不再前进,反倒与齐王刘襄私下联系,相约不再进军,静观京城之变。
如果说外围的军事部署是吕禄等人失误的话;
那接下来吕家人拱手让出军权的操作,要么说明吕氏决策能力的上限实在太低,要么说明驰骋政场多年的陈平、周勃过于老辣;
吕氏族人与功勋集团的比拼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圈子,老一辈有老一辈的关系网,二代也有二代的交际圈。
好巧不巧,吕禄这个吕家二代与开国功臣的二代郦寄(郦商的儿子)的关系非常要好。
作为官二代,他们时常一起游玩打猎,把酒言欢,是无话不说的密友。
吕雉临终前千叮万嘱,让自己的两个侄儿千万要牢牢攥住皇宫的军权。
可吕禄不听姑妈的忠告,偏偏要去相信好友郦寄的话,这就成为了吕氏政变失败的导火索。
原来,周勃和陈平绑架了已经年老的郦商,他们这是在逼郦寄与功臣集团站在同一边。
没在政坛混迹过的郦寄,哪里玩得过陈平。
所以郦寄只好按向吕禄说:"你们吕家已经有三人被封为了王。如今齐王带兵在外威胁,朝中大臣也在怀疑你们。不如现在把将印(军权)交给太尉(周勃),把相印(行政权)还给大臣,你们再回到自己的封国(赵、梁、吕),这样一来,大臣不再怀疑你们,诸侯也会退兵。眼前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了。"
封建王朝听说过专制集权,还没听说过在争夺政权过程中主动让出军权和执政权。
面对内外势力的施压,吕禄偏偏就听信了挚友郦寄的话。
我们或许能用行为经济学中的『缺乏理性』和『损失规避』两个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吕禄会信了郦寄的话。
缺乏理性
假如你打算在网上买一个新手机,并且你还通过各种渠道发现这款手机的好评率高达99%
正当你准备下单的时候,你身边亲近的亲戚或同事对你说:"别买,前段时间我买的这款手机屏幕出问题了。"
请问你会如何做决定,买还是不买?
有相关的实验表明,身边人的建议会干扰我们做出理性的选择,人们往往还会放大这种负面的影响,即使我们从概率学中知道这款手机的好评率达99%
郦寄就是这个身边人的存在。
损失规避
同时,人性往往也是趋利避害,厌恶损失的。
同样是100元,遗失100块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能比捡到100块的获得的快感更大。
让灌婴出击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吕禄已经承担了部分损失。
如今染指中央皇权受到各方阻力,那我吕禄退而求其次,安安心心守住眼前一亩田,当一方诸侯总可以吧?
及时止损这或许是吕禄当时的心理活动。
然而,政变往往是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零和博弈,要么赢,要么输。
在这方面妥协和让步换不来两个赢家。
吕禄在决策上的犹豫和让步,给了太尉周勃抢夺禁卫军军权的可乘之机。
前面说了,吕后把两支禁卫军的军权分别交给了吕禄(统领北军)和吕产(统领南军)。
禁卫军中的北军和南军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西汉,南军主要负责皇宫内(未央宫、长乐宫等宫殿)的护卫工作,人数规模一般有1-2万。
而北军则是负责京畿,也就是整个长安城的安防巡视工作,人数规模一般多达几万人。吕禄恰好就是这北军的统帅。

众所周知,秦汉时期调集军队不是靠威望刷脸,而是必须要手持兵符(虎符)才行。

为防止兵权被窃取,兵符一般被剖成了两半,往往难以伪造。兵符一半放在军队,另一半则由君主保管。两块兵符合在一起时必须完全一致,才能调集军队。


因此,即便周勃坐拥太尉这最高军事官员一职,他进入皇宫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与北军军队会面,而是找到管理符节的纪通。
周勃一面让郦寄出面游说拖住吕禄,一面又与纪通合伙矫诏,这才惊险地率先从吕禄手中抢到了兵符,获得了北军的统治权。
当时,人数更多的北军禁卫军虽纳入功臣集团的管辖范围,但周勃和陈平并没有冒险与依然控制南军的吕产起正面冲突。
南军人数虽少,但他们毕竟是负责把守皇宫的禁卫军,称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
为了增加政变的成功率,周勃决定逐步断绝吕产与南军之间的联系。
周勃先是让刘章把守通往南军的大门,从外围切断了通往南军阵营的道路;
同时,曹窋(功臣曹参之子)在未央宫内响应周勃的计划,他私自让卫尉看住吕产,不要让他进入未央宫的殿门。
未央宫,就是皇帝每日起居行政的宫殿,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所有中央政令都从这里传达出去。
曹窋这么做,就是为了杜绝吕产挟持皇帝,篡权发号施令。

不过,曹窋没有兵权,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完全挡住吕产的行动。
因此曹窋又寻求周勃的支援,太尉周勃急忙命刘章领兵一千,让他们以护卫皇帝的名义,进驻未央宫。
就在这皇宫内,功臣集团与吕氏家族之间展开了直面的交锋。
这天傍晚,掌握军事主动权的刘章开始对吕产展开了绞杀行动。一夜之间,吕产及其随从全都在未央宫内被斩杀。
血洗未央宫,这意味着吕家在失去禁卫军兵权的同时,也彻底失去了翻盘夺取政权的机会。
不久后,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吕媭(吕后之妹,樊哙之妻)等吕家上下的所有男女,以及樊伉(樊哙之子)、张偃(吕后的女婿)等与吕氏有血缘关系的旁系分支全都遭到功臣集团的清算。
刘邦虽去世多年,但其立下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盟约,成功地利用利益制衡了各大集团,保卫了刘氏家族的西汉政权。
刘氏江山,也即将迎来华夏打字自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分享、在看、赞」一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