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 吴楚之争 楚国的亡国危机


01
前言
前546年,晋楚主导诸侯进行第二次弭兵盟会,中原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
在往后的40年里,晋国由于君主的权力下放到士族手里,霸业逐渐陨落。
前501年,齐国见晋国势衰,便拉拢卫国攻晋,试图挑战晋国的霸权,至此和平的局面破裂。
不过,就在晋齐要爆发战争之时,晋国士卿间发生了争斗;晋国这场内乱就成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的前兆。(在之后的文章我们详细介绍)
春秋战势的焦点逐渐向了南方。

此时中原诸侯不同程度的都受到内乱的影响,例如郑国七穆、鲁国三桓、齐国田氏。

02
吴楚之争
南方的楚国作为与晋国平权的大国,其北边局势暂缓,但东部的危机却浮现了出来。
此时吴国正在持续与楚国交战。

吴楚恩怨
我们先前对吴国的介绍相对比较少。
早先晋楚对抗时(邲之战之后),楚国的大夫巫臣与夏姬私奔,楚人顺势抄了巫臣的家,灭了他的族人。
巫臣得知消息后投奔晋国,并献身帮晋维护好与吴国的关系。
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得到发展;作为回报,吴国侵扰楚国的东边,扩张的同时又限制楚国北上的军事行动。
差不多就在那个时候吴楚就下了恩怨。

黩武导致的经济衰退和民心渐失
弭兵会盟之后,楚国静下心来对付东边的吴国。
前538年,楚灵王先是利用盟主的权威,联合诸侯共讨吴国;
吴人不甘示弱,反攻楚的棘、栎、麻三邑。
两国打得难舍难分的时候,楚国又与越国勾结,楚王学着当初晋国的套路,利用越国来限制吴国的行动。
不过,顽强的吴人在打防御战时并没有露出破绽。
楚人无功而返,转而打起了后边小国的主意。
趁着陈国的内乱,楚灵王灭陈、伐蔡、逼徐,向吴国显赫着自己威风。
不料由于多年间的穷兵黩武,楚国发生了内乱,这就给了吴国一个西进的良机。
原来,楚灵王本是楚国的令尹,他通过杀掉侄儿的方式窃取了王位。
由于得位不正,那时楚灵王还杀了大司马薳[wěi]掩,进一步打压薳氏大家族,以铺平自己登基道路;
接着他利用霸权,通过驱使诸侯讨伐吴国的形式延续自己的王权。
不过,内政发展的缺失,以及征战带来的经济负担,变成了楚灵王的死穴。
就在楚王出征徐国之际,薳氏家族为了复仇,联络陈、蔡等国,向空虚的楚都发动了政变。
事变中,楚灵王被逼死。众人推举了楚平王的登台,暂缓了楚国内部的矛盾。

楚平王时期的江河日下
然而,楚国的危机不仅仅来自于内部,东边的吴国此时哪里肯放过这个反攻楚国的机会。
在后续五年的时间里,吴楚双方多次在州来和长岸发生交战。
吴人在交锋中占得优势,逼得楚平王不得不安排附属国加强北边的部署,以防遭到晋郑两国的偷袭。

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到,此时楚国已经不能像早期那样主动进攻,而是极力进行收缩防守。
虽然楚平王布置了种种防御措施,但他一些为了满足私欲的行为,却导致了楚国由内向外的垮塌。
平王称君的第二年(前527),霸占了太子建的未婚妻(秦国女子),生下了熊壬,这致使楚王和太子建的关系恶化。
前523年,楚平王派太子建驻扎城父,巩固北方的防御事业。
仅1年后,楚平王听信了佞臣费无极的谗言。他琢磨着太子建常年在外,手握兵权,害怕太子为了秦女的事掀起兵变。
于是,楚平王下令赶跑太子建,杀掉太子的导师伍奢,并将熊壬立为新的太子。
伍奢的儿子伍子胥,为了逃命和复仇,模仿着巫臣的样投奔了敌对的吴国。

吴国的进攻
前519年,吴王僚趁着楚国的内乱再次向西攻打州来,并将其占领;
接着吴人继续西进,在鸡父打败了楚、陈、蔡、许的联军,进一步捣毁了楚国东边的防御力量。
由于怨恨楚平王废黜了自己的儿子,太子建的母亲邀吴军进入郹[jú]邑。这吓得楚人连忙加快了国都郢城墙的修筑工作。

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年幼的太子熊壬即位,称为楚昭王。
吴王僚趁楚国国丧期间,派公子掩余与公子烛庸领大军攻打楚国的潜邑;
或许是因为潜地属于楚国东部最后一道屏障的缘故,楚人不想让此地失守。
因此,楚人从多地调集了兵马救援潜地。一时间吴军前后受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泥潭。
此时,吴国大军征战在外,国内正好处于真空地带。
公子光抓住机会,命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事成后公子光自立为王,称为阖闾[hé
lǘ]。
吴王僚和公子光是堂兄弟关系。
先王诸樊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先后继承了王位。而公子光作为诸樊之子,他认为自己才是王位的继承人。

对于楚国而言,吴国的政局动荡并没有让楚人转危为安。
楚人不久后也发生了内乱。
费无极诬陷国内的郤氏,将其族人诛杀,结果导致国人的不满,费无极也遭到了清算。
不久后,阖闾又在伍子胥的建议下,派三支军队轮流侵犯楚国的边境,把楚国拖入了困境。并控制了楚国东边六、巢、舒鸠等地。
而楚国在内外交困之下,前去压迫盟友蔡国,向其索要高额的财物。
楚国对蔡国无休止的勒索,导致蔡国找晋国帮忙。不过,晋国表示也要收受贿赂才肯出兵,蔡国走投无路之下又投奔了吴国。

前506年,晋国召集中原18国进行召陵之盟。
这次盟会废除了先前第二次弭兵的协定,宣示楚国再次成为中原的敌人。同时晋国命蔡国讨伐楚的附属国沈国。
蔡侵沈,看似是小国的较量,但战争爆发后蔡沈背后的吴楚两国立马投入战争。
因为楚国想保护自己的盟国,而吴国也要为蔡国撑腰。
 
吴、蔡、唐联军顺着淮水进入豫章地区。
接着吴楚双方在汉水一带对峙,两军在小别山与大别山之间交战了三次,楚人因失利而后撤。
随后,吴楚双方又会战于柏举,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槩[gài]率军五千彻底击垮了楚国令尹的部队。
楚军四散而逃,这意味着楚国外围抵御吴人最后一道防线的全面溃散。
吴军乘胜追击,逼入了楚国的心脏郢都。

楚昭王见大势已去,带着自己的家眷弃都逃向随国;而楚大夫申包胥则赶往西边,寻求秦国的帮助。
伍子胥以吴将的身份回到楚国后,挖开了楚平王的坟墓,鞭其尸以报父仇。

03
小结
纵观春秋末期吴、楚两国的对抗。
楚国由于接二连三发生弑君的内乱,致使国内局势持续动荡;
灵王时期,常年的征战拖垮了楚国的经济,也殆尽了人民对君主的信任。
平王在乱世即位后,罢黜太子,杀伍氏,屠郤氏一系列操作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权,没能及时扭转楚国颓势的局面。
后期虽然吴、楚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内乱,但楚国率先倒下。
楚国国力衰退,楚将投吴,盟友背楚,各种因素交加之下,让吴国直接攻破了楚的国都。
 
不过,吴人并没有因此而灭掉楚国。
秦、越两国的参战以及吴国内部的矛盾,不仅救了楚国一命,还让春秋最后争衡的焦点转移到吴、越两国……
end
往期精选
晋楚均势下的交锋
晋国公室与士族的百年斗争
郑国的求生之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