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 党争、弑君 晋国中衰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细节


01
前言
晋文公和晋襄公的去世,意味着晋国老一代君主和功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晋国随之发生了两场内乱。内部斗争导致晋国的霸业中止,进入了一段衰退期。
这两轮内乱,一场是襄公死后晋国各股势力针对立君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另一场是新晋的晋灵公被士大夫赵盾所弑杀。
这一篇文章我们将把焦点聚集到晋国的众大夫,看一看伴随着晋国的衰落,这些士族大夫们如何一步步影响并操控着晋国的运作。
02
曲沃代翼产生的影响
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必须回溯到先前晋国曲沃代翼的内乱。
曲沃桓叔、庄伯、武公三代人用了67年的时间,以小宗的身份灭掉了晋国的大宗,篡夺了晋国的政权。
在春秋时期,曲沃代翼是一场破坏当时制度的政变。
它能够作为典范,给小宗们开通了一道"合法"晋级为大宗的渠道。
因此,武公死后,晋献公为了防止其余小宗篡掉自己的政权,谋划了让国内公族势力自相残杀的阴谋。
他通过铲除公族势力,堵死了小宗晋级大宗的这个通道。
所以,无论是晋献公时期,晋灭掉耿、魏、虞、虢等国;还是骊姬之乱,晋文公回国称君;又或者是晋楚争锋的城濮之战。
建功立业的都是非直系姬姓的士族大夫们。自献公开始,晋国士族势力就盖过了公族。
 
接下来,我们就来着重分析晋国霸业初期的士族势力变化。
03
士族势力
当初,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的士大夫们有狐偃、赵衰[cuī]、胥臣、颠颉[xié]、魏犨[chōu]等人。
其中狐偃是文公的舅舅,两人有血缘关系。
赵衰有两个妻妾,大老婆叫叔隗[wěi],叔隗的妹妹是晋文公的妻子;赵衰的小老婆则是晋文公的女儿。
赵衰和叔隗生有一个儿子,名叫赵盾。
不得不吐槽,这个人物关系确实有点复杂。
晋文公回国后,重用了跟随他一起逃亡的人,还提拔了一些晋国内帮助过他的士大夫们。
其中在政变中作为内应的栾[luán]枝、郤縠[xì hú]、先轸等人也获得了重用。
城濮之战前夕,晋国攻打曹国,其一是为了对楚国施压,其二是为了报私仇。
原来,早先重耳流亡至曹国时,曹君对重耳的态度很轻蔑,倒是曹国的一个大夫对重耳很尊重。
文公伐曹,不仅命令手下不能侵犯这个曹国大夫,还声称要对其奖赏。
不过,由于晋文公给颠颉和魏犨的分封奖赏太低,对比之下他们二人心理不平衡,便抗命烧了曹国大夫的房子。
事发后,晋文公杀了颠颉示众,但是放过了具有一定才能的魏犨。
不久后,城濮之战爆发,晋国组织三军与楚国对抗。
晋国三军的人员配置是这样的:
先轸作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进行辅佐。
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
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
这个制度就是晋国的三军六卿制。
简单来说,晋国每军配备一个统帅和一个辅佐。而三军里面中军的地位最高。
虽然后续晋国的军队进行了扩充和缩减,但还是沿用了这个框架,只是统帅和辅佐也跟着增加和裁剪罢了。
晋国的军制也折射出一些细节。
从将领的职位和在三军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大致揣摩出他们的地位高低。
也就是中军高于上、下两军,主将高于辅佐。
六卿都是非姬姓的士族,可以看到公族势力在晋国几乎泯灭。
而众卿的管制爵位也采用"长逝次补"的世袭制。
就是说父亲死了,同姓氏后人继续接替这个职位。
所以,卿族的力量在晋国具有无休止扩张的潜力。
我们上面只列举了城濮之战的6名士卿,在晋国后续的发展中,其实参与执政六卿的姓氏家族有十多个;
他们轮流执政的同时,也在相互竞争搏斗。不少家族就亡于政治斗争当中。
到了战国时期,晋国这个棋盘上就只剩下赵魏韩三个玩家了。

据《史记》记载,晋国获得城濮之战的胜利,晋文公在奖赏的时候偏护了舅舅狐偃,元帅先轸的功劳还不及狐偃。
我认为这是影射众卿间的内部矛盾。

04
士族的第一轮洗牌
自城濮之战过后,晋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多年间与秦、狄、楚等国发生军事对抗。
在战场上不乏出现先前提到几个士卿大姓家族的身影,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到了襄公晚年,晋国老一辈的士族战的战死,老的老死。
按长逝次补的制度,新老交替也在悄然生息中进行。
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军两个将领间产生了一次巨大的矛盾。
当时晋襄公想立狐偃之子狐射姑为中军主帅,而立赵衰之子赵盾为辅佐。
可主持阅军的阳处⽗,以赵盾能力更出色为由,把赵盾改为了主帅。
原来,阳处⽗早先是赵衰的下属,所以才对赵家有所偏私。
 
至此,赵盾执掌了晋国的大权,狐射姑也为此事怨恨阳处⽗和赵盾,这就为晋国内患埋下了伏笔。
据记载,赵盾执政初期的能力非常强,制定了规章法令,实行提拔贤才,追捕逃犯等举措,让晋国的根基更加稳固。
不过,晋国内部的矛盾却没有因此而消散。
不久后,晋襄公去世。
此时太子还在襁褓之中,周边的国际关系也逐渐恶化;
晋国人为了国家能平稳发展,希望新立一个年长的人作为新的国君。
因为这个问题,晋国国内分裂成了两派。
执政的赵盾主张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
而忌恨赵盾的狐射姑则支持襄公另外一个弟弟公子乐。
表面看双方是各持己见支持不同的继承人,实际上这是双方势力斗争的体现。
毕竟这些公子一直都待在其他诸侯国,就算回国当了国君,还是要听扶持其上位的士族大夫们的话语。
谁拥立的人上位,就能获得未来政治上的主动权。
赵氏和狐氏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意图,各自进行着行动。
赵盾派人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
狐射姑也派人去陈国邀请公子乐。
可以说两人在晋国内部基本平权,在正面的对抗中双方都不能限制对方。
这时,赵盾背地里破坏了狐氏的计划。
他派人埋伏在路上,暗杀了回国的公子乐。
狐射姑见自己的计划泡汤,便把怨气撒在了害他错失元帅官位的阳处⽗身上,派人将其刺杀,自己也逃出了晋国。
 
赵盾虽扳倒了政治对手,但他立公子雍的计划也没有顺利进行。
原来,晋襄公的夫人天天带着太子到皇宫里面哭诉,她以襄公的名义让赵盾完成襄公的遗愿。
赵盾招架不住舆论的压力,也害怕自己因反对皇后而成为别人诛灭自己的理由,只好得罪秦国,拒绝接纳公子雍,而迎立年幼的太子。
 
年幼的晋灵公即位后,其实主持朝政的还是赵盾一人。
虽然立公子雍的计划没有得逞,但赵盾阴差阳错的还是控制着晋国的大权。
五将乱晋
不久后,晋国世族的内斗再次升级。
原来,晋襄公在选赵盾和狐射姑为中军将领之前,还提出过选箕郑父和先都。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先克的劝阻。
(先克是城濮之战中军元帅先轸的孙子)
晋灵公即位的第三年,箕郑父、先都笼络同样失势的蒯得等人,将先克杀死。
赵盾为了平息晋国接二连三的霍乱,又把箕郑父、先都等人全部处死。
晋国众卿这一轮争权夺势之后,晋国内阁的第一轮洗牌基本就结束了。
早先与晋文公有血缘关系的狐氏彻底出局;曾经立下战功的先氏,剩下的后人也为数不多了。
取而代之的是赵、荀、郤这些与赵家有着密切联系的家族。
05
赵盾弑君
在得知晋国发生内乱以后,蠢蠢欲动的楚国再次侵扰中原。
郑、陈、蔡全部遭到侵犯。
楚国拿这三国的下场向宋国施压,兵不血刃的又获得了宋国的归附。
 
楚国闹得正欢的时候,秦国也因公子雍的事情出兵伐晋。
前619年,秦晋双方再次展开了持续多年的拉锯战。
受内乱的困扰,以及秦、楚在外部施加的压力,此时晋国已经不能更有效的组织力量来运营中原地区。
而在这个时期,郑国已向楚国靠拢;宋、齐两国分别陷入弑君的动荡。
中原的联盟再一次出现了松动,这就给了楚国北图中原的机会。
关于晋国中衰时的国际形势,我们将在之后的文章进行介绍。
我们把目光转移回晋国。
其实在襄公死后,主持晋国大局的,基本是获得政治斗争胜利的赵盾一人。因为晋灵公直到被弑杀时,都还没成年。
 
或许是在宫廷中长大,而又无人能对其约束的原因,晋灵公虽然年龄小,但是十分纨绔,还可以说十分的暴虐。
历史文献记载,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晋灵公大肆暴敛,看人不顺眼就随意将其杀死。
虽然士大夫赵盾等人对灵公进行规劝,但年幼的君主不以为意,久而久之对赵盾感到了厌烦,甚至还对其起了杀心。
 
晋灵公先后策划了两次暗杀赵盾的行动。
第一次,刺客认为赵盾是位贤臣,选择自杀而放弃了行动。
 
第二次,晋灵公摆设酒席宴请赵盾,想趁赵盾喝醉的时候用伏兵将其暗杀;
不过赵盾的手下发现了席下的端倪,并及时上报给了赵盾。
赵盾知道后急忙向国外逃亡,还没出境,他的堂弟赵穿就带着兵马进入宫中杀死了年仅14岁的晋灵公。
晋灵公被杀,其余士族没有以此为由,攻击赵氏家族。
可见赵盾在晋国的声望是非常高的,其地位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但这也表明,士族的势力已经能压过君室。晋国的众卿们正在逐步蚕食君主的能量……

虽然晋灵公死于赵穿之手。
但结合赵盾逃亡不出国,回来后又不追究和惩戒赵穿的事实依据,晋国的史官认为赵盾其实参与了弑杀君主的计划。
因此便有了赵盾弑君的历史记载。

end
往期精选
晋文公重耳归国之路
晋文霸业
简述晋国霸业期间的国际关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