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八味之——风铃般可爱的浙贝母



“贝母”之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陶弘景言其“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所谓贝子,是指贝壳。贝母以鳞茎入药,其鳞茎形态犹如贝子聚合在一起。
贝母分为两种,即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主产于四川,浙贝母主产于浙江,它们都是百合科,但功效上是有所区别的。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就是“浙贝母”,顾名思义它盛产于浙江,也是浙江省著名八大药材之一。
初春是浙贝母盛开的季节,浙贝母的花朵呈淡黄绿色,花瓣有淡紫色的裂纹,清丽素雅,花朵倒挂在茎秆上犹如风铃,在风中仿佛摇曳有声。


浙贝母的典故
浙贝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在《新修本草》中记载到: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后世的《嘉佑本草》则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做了注释,其文称“唐本注云∶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今江苏镇江)、荆州(今湖北江陵)、襄州(今湖北襄阳)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以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江南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浙贝母了。

浙贝母属于清化热痰药,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而关于它能散结消肿,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江南有一位富商的左手腕上受了点儿小伤,当时,他并没有在意。没想到过了几天,伤口竟然肿起来了,剧痛难忍,兼有脓血。治了多日却仍不见效。请来了几位名医治疗,也无济于事。由于剧痛,严重影响了他的起居生活,身体也一天天地变得衰弱。
有一天,商人遇到一位四处行医的郎中,给他用了当地产的贝母,伤口开始出现了好转的现象。并且疮面也一点点地变小。商人非常高兴,找来芦苇棍儿,插到伤口中用来排脓。疮面终于慢慢结痂,没过几日,伤口完全好了。

其实浙贝母的经历说来也比较坎坷。浙贝母的原产地是杭州笕桥,其后移植于鄞县之象山,被称为象贝母。文献资料显示,贝母是清朝康熙年间由象山引入鄞州,在道光年间大量种植,也在这时候将“象贝”改称为“浙贝”。后来鸦片的暴利让农民放弃了贝母改种鸦片,在解放前象山贝母以致绝种。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老一辈的不懈努力,重新将浙贝母移植回鄞县西南部,才使这味重要的药材又得以复活。
浙贝母的功效


《纲目拾遗》记载到: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浙贝母是在秋冬季节出现概率比较高的一种中药药材,因为可以帮助清热化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吧。

清热止咳
浙贝母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且含有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可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所导致的咳嗽等症。

清肺化痰
浙贝母能开宣降泄肺气,清化热痰,用于风热咳嗽,咳嗽有痰者、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肺痈吐脓血。

降血压
浙贝母中含有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均能降低麻醉动物血压,抑制呼吸,浙贝母碱苷的降压作用更强。

散结解毒
浙贝母具有散结解毒,消痈的功效,能够用于痰火郁结多导致瘰疬之症;热毒壅结所导致的疮疡、乳痈之症以及治疗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之症。

浙贝母除了可以将其加入到中药配方当中之外,还可以用来泡水喝。近些年来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烈,食补养生已然形成一种趋势,而浙贝母经常被制作成饮品——浙贝母杏仁露,有很好的化痰镇咳效果,非常适用于患有肺炎的中老年人饮用。
浙贝母|杏仁露
将浙贝母、甜杏仁清洗干净,去掉杏仁的皮,然后将浙贝母和甜杏仁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煮沸,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我看看吧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分享给小伙伴哦
申明:本文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