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治恶:暴力外壳下最残忍的除害谎言,《周处除三害》值得一看


今天我们来聊聊《周处除三害》,我很少写影评,这应该是第一篇。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是因为看到了宣传海报上写着高分犯罪爽片,才提起兴致观看的。我以为《周处除三害》又是那种完美犯罪的罪案片。说实话,我本身就是一个罪案迷。这些年前前后后,几乎把能看的犯罪片都看了一遍。
甚至自己还试图动手写过罪案小说。但老实说,看多了也确实有点麻木了。罪案片中真正烧脑的其实不多。能突破自己想象力的,其实也不多。甚至大体上能自圆其说。在配合一些良好的光影效果,突出一些内心的感受,就算是好罪案片了。
但《周处除三害》却完全不是这样。
你说他的尺度说大吧,其实也不大。但关键是这种片儿,确实在咱们电影院估计正常上映挺难的,因为它传递了一种以暴制暴,以恶治恶的犯罪价值观。所以,《周处除三害》中的破案是根本烧脑的,它主要讲的是:除害。
这也就是把故事放到了现代背景下,如果返回到周处那个时代,这都能称之上是一个标准的动作剧情片。整个电影的时长其实非常长,有两个多小时。我都以为电影快完了,但它又坚持放了20分钟,详细的讲完“除”第三害。
所以,影片整个节奏是比较慢的,甚至有点拖沓的嫌疑。我说的是有点嫌疑,就是指再严重一点就拖堂了,这个将将好吧。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看看《周处除三害》这个电影,全文约3000字,无任何植入,可放心观看。

疑问:周处除了哪三害?
我相信有不少人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数,周处到底除了哪三害?
甚至应该有不少人都看完电影了,还在想这怎么就少除了一害。是不是在理发店除那一害的时候,把小弟也算进去了?或者是自己看的不仔细,漏了一害?有这样疑问的朋友们,估计都是对《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不太熟悉。
周处本身就是第三害。而电影也是以此为“扣”来起名字。陈桂林,就是第三害呀!
中学课本里讲过《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其实在《晋书·周处传》中也有讲到,京剧至今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剧目。东吴鄱阳太守周鲂的儿子周处,自幼孔武有力,喜欢欺负乡里,百姓把他与南山猛虎、长桥下蛟合称为城内三害。
周处知道自己在百姓中的口碑后,虽斩猛虎灭蛟龙,但依旧得不到认可,因为在百姓眼中,这第三害还没有除。后来周改邪归正,成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终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所以《周处除三害》是个关于改过自新的故事。
但电影不是,虽然故事线都是“第三害”消灭自我的过程。但典故中的是“改过自新”,电影中的是“找回自我”。所以,电影比典故其实是残忍了许多的。其中,关于人性的挣扎更是入木三分。

剧情线:“除”三害
接下来说一下电影的内容。
你要说这是年度最佳华语片,我觉得确实有点过了。影片讲述通缉犯陈桂林误以为自己生命将尽,于是决心除掉通缉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两大罪犯,并借此扬名的故事。
整个电影的故事线其实非常简单。
甚至有点像爽文小说,故事开始于台湾黑帮龙头红爷的葬礼上。黑社会江河日下,连龙头死了都要给道上的兄弟300块出场费来参加葬礼以壮声势。继任者铁头请这么多人来壮胆,但杀手陈桂林却混在其中。
在黑帮小弟崇拜的眼神中,陈桂林火拼了江湖帮会大佬铁头后,大摇大摆的走出葬礼。被门口的刑警陈灰认出,并在随后的打斗中又刺瞎了刑警的一只眼睛。这段打戏很精彩,最终最终陈灰不敌桂林,警枪被抢,匪徒扬长而去。
转场已经是4年后,地下医生张桂清专门给黑道匪徒看病,她告诉了陈桂林奶奶病重的消息,也转交了陈桂林奶奶留给他的塑料手表。这个手表的出现,一方面寓意着奶奶留给陈桂林的思念寄托。另一方面则是女医生“周处谎言”的开始。
张桂清为了给自己积阴德,骗陈桂林得了癌症,实际上生病的是自己。从某种角度来看,我倒更觉得这个塑料手表更象征着“谎言”的开始。我本来想把这个“周处的谎言”称之为“周处的诅咒”。
又感觉不是很合适,但你要说是善意的谎言,对陈桂林而言又非常残忍。总而言之,在女医生的欺骗之下。陈桂林认为自己命不久矣,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所以,他决定除害。
这就点题了,他要当周处。

台湾三大通缉犯中,陈桂林只排在第三名,第一名叫林陆河,因枪杀6名警察被通缉。第二名叫香港仔,走私枪械、贩毒绑架,无恶不作。除害也除己,因为本身他就是一害。陈桂林因此自比为周处。
当然有些朋友们也不必较真。你要是觉得这个医生是周处,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之后的除害过程,我倒是觉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他先是除掉了理发店的香港仔,救赎了一个被继父欺凌和性虐待的少女,也干掉了他的几个马仔。然后又在澎湖疗养院,遇到了满口的仁义道德的尊者。

这里的人都是一袭白衣,极其和善,无欲无求,吃素斋唱圣歌。他们说话的节奏、行为极其相似,明亮的光线中透着一丝诡异,非常像仲夏夜惊魂。
很明显,这是个邪教。
这个团体非常友好的邀请桂林吃饭、听经、讲经,而陈桂林听经时一口口的黑水喷出,如魔鬼附体,根本接受不了神圣,一直吐到昏迷。苏醒以后,陈桂林发现自己身处疗养院的医学部,医生告诉他,虽然你患有肺癌,但吐出黑水之后,明显已经不是晚期了,有奇迹。
陈桂林将信将疑,但求生的侥幸心还是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先治病。他埋掉了自己的枪加入教会,把所有的物品都放在木盒子里烧毁,就连奶奶留给他的粉色手表也放下了。他万分痛苦的接受鞭刑,悔罪入会,他祈祷自己还有机会。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被骗了。
当新的受害母子出现,同样的骗术再次上演。陈桂林仿佛明白了什么,随后他发现了焚烧炉中的机关,彻底掀开了骗局。他想救走单身母亲,却被邪教成员一刀刺中,单身母亲也在逼迫下自杀,邪教成员们把他们两个定在棺材里,埋在地下。
剧情到了这里我非常好奇,陈桂林到底该如何破局。没想到导演魔幻现实主义的过渡了,陈桂林撑破了棺材破土而出,挖出手枪来到邪教教堂,用3枪把尊者爆头。本以为一切已经终结,出门的桂林听到身后又想起了邪教的圣歌,所以他重新转头又回到了教堂,以极度暴力的方式除掉了几十个修道人。
这块儿的确实是按海报宣传中的暴力犯罪来的。颇有几分动作片的味道,估计也会迎来限制。
其实这两个除害的故事,并非改过自新,反而是陈桂林内心不断思考人和内心蜕变的过程。导演还是费了一些心思的,他把那种个体在面对生与死的大恐惧表现的很好,凶如陈桂林,即便再下定多大的决心,一旦产生侥幸的机会时,也总是会像赌徒一样再次求生。

陈桂林甚至一度以为自己的癌症,可以被这个骗子尊者治好。他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身外财物,任凭信徒们在他的身上极力的抽打,仿佛这些痛苦可以带走他的病痛,带来他的新生。但发现真相后,陈桂林再次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也最终又找回到自己要除害的方向,以一种极度暴力犯罪美学的方式结束了所有人的生命。
两害已除,然后是除第三害。
值得深思的结尾
第三害就是自己。
自首之后,在监狱的体检中的陈桂林得知自己从来没有得过癌症。但这个时候,他也依然搞不清楚到底误诊,还是尊者的诡异操作真的产生了天意。直到,地下女医生剃着光头来探头探监,才赤裸裸的如撕开了这个谜题。
她欺骗了陈桂林。

这个谎言,是很难说是有多少善意,因为夹杂了太多的自私,或者对于桂林个人来说,是分外残忍的善意。但她确实除掉了三害,甚至做到了警察都没能做到的事情。或许,真的是最有价值的谎言吧。
到此时,陈桂林已真的看破生死,也许是因为结局注定且无法更改,人就会变得特别坦然吧。此时的他才算真正的找回了真我,明白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最后在执行死刑前,他选择了拒绝打麻将,因为他真的没有什么留恋的地方了。
也许你会说,小美最后为桂林剃须时,分明感觉到了爱情的味道,只是被打断了。这样想就有点太恋爱脑了。你倒不如理解为,小美的“不舍”这就是观众对桂林以恶治恶的那一丝叹息和意难平。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无关爱情的故事。
至此,三害皆除。

结语
电影《周处除三害》整体看起来确实是非常爽,非常暴力。但背后透露的人性也确实很复杂,很无奈,很纠结,这让整个这个电影的一口气看下来,并不是那么酣畅淋漓,反而是一种错落的纠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电影是成功的,很好!
因为他带给你强烈的感官之上的另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因为我也就是在看完电影的不到半小时内,通过手机的话筒写下了这篇感想。我相信应该有不少大神会分析出更多的彩蛋。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相信很多人能学会《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了,你说是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起码还有点教育意义,是吧?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