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参选人、新北市长侯友宜8月25日现身中天电视,继柯文哲之后接受主持人卢秀芳专访,相隔四天,拼场意味浓厚。展望即将开启的访美行程,侯友宜表达,要深化台美关系,又要维系两岸和平,要协助美国在印太整个区域稳定和平上尽最大的努力,让美国清楚他的态度。
1
不过,在一中原则下的两岸和平和美国人定义的台海和平南辕北辙。
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公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在台湾部分指出,美国将与区域内外伙伴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包括支持台湾自卫,以确保台湾人民能有一个依循其意志与最大利益和平决定未来的环境,并威吓台海军事“侵略”。
从中看到,美方所谓“以确保台湾人民能有一个依循其意志与最大利益和平决定未来的环境”,形同支持岛内“自决”。而美国人维护的和平,是以干预中国内政为前提,将反分裂扭曲为对台“侵略”。假使侯友宜支持这样的“印太战略”,在这个制衡中国的战略下,又要深化台美关系,如何能化解两岸兵凶战危?
早前访日,侯也表达过类似立场,有岛内媒体人曾质疑,侯引述安倍“台湾有事日本有事”,提及“印太战略”,这是抗中的大战略,对于台湾扮演何种角色,应该再做论述。但从这次受访看,侯友宜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
2
专访中,对于蔡英文当局八年内台湾军费成长38%,防卫预算已经占GDP2.5%,都是史上新高,主持人卢秀芳问,有必要吗?侯友宜称,因为两岸局势不断升高,军备预算就会相对的提高,台海安定下来,如果两岸和平稳定,防卫预算就不需要编那么多。
事实真的如此吗?从2008年到2016年,国民党执政的八年被认为是两岸最和平稳定的时期,经贸交流人员往来最为热络,但这一时期,也是国民党和之前民进党军购策略进一步趋同的八年,为了满足美国要求,又堵住民进党攻讦所谓“国民党破坏台湾防卫”的口实,国民党经历从过去在野时反对“凯子军购”到全面启动军购的转变。
在此期间,美国售台武器表现积极,先后于2008、2010、2011、2015年共4次宣布对台军售。时任马办发言人陈以信在2015年8月24日曾表示,李登辉执政12年,对美军购总额162亿美元,平均每年13.5亿美元;陈水扁8年执政任内对美军购总额84亿美元平均每年10亿美元;马英九平均每年军购26亿美元,分别是李登辉、陈水扁任内2倍以上。
台湾并没有因为两岸关系的改善而减少防卫预算的编列,在军购立场上,朝野两党没有本质区别。而未来是否因为国民党的再度上台而改弦更张,至少从过往历史中没有给出任何充分的借镜。
3
侯友宜在专访中称,大陆越过我们的中线,绕台的军舰,再加上这些军演,对台湾人民来说感受是不好的,感受是反感的,会阻碍两岸的发展,两岸不需要箭靶弩张,要用对话代替对抗,用交流代替交恶,用善意取代恶意,彼此之间要用这样一个方式重启信任,面对大陆还是要去谈,不能不去沟通。另一方面,侯友宜又质疑赖清德,过去称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现在选举中又不讲,他向赖喊话,能够表示自己不支持“台独”吗?
但统独岂是沟通问题,台湾即使再愿意与大陆互动沟通,大陆也不可能容许分裂。如果反对“台独”,又称反分裂的行为让岛内民众不快,那国民党又当如何反独?蓝营过去一直称,民进党的“台独”是谎言,是搞假的,现在又质疑赖搞“台独”是真的,在立场上岂不自相矛盾?
尤其当民进党采行“渐进台独”路线,当赖的两岸主张连接的是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已经从“台独”逐步向“独台” 转化, “中华民国”这个原本在一个中国下的治权概念被上升到“国家”地位,成为“拒统”分裂的遮羞布。国民党在质疑赖清德“法理台独”立场的同时,更是在极力回避分离主义特征的变化,不敢厘清主权与治权概念的反独,在内容上是缺乏实质意义的,在具体行动上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4
这次专访,对于主持人问及侯的“九二共识”和马英九时代有何异同?侯友宜表示,他是学法律的,“中华/民国宪法”才是最上位的,任何共识都是希望能在“宪法”底下能够让两岸稳定下来,这才是我的目标与方向,这是2300万人的最大共识,“九二共识”也是在这底下的一个最大共识。
然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既然是两岸共识,位阶就不仅是在岛内宪制性规定之下的共识,更应该被海峡双方共同认可。
还原当年的历史背景,“九二共识”是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也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一个中国共谋统一是“九二共识”的应有之义,三十年来并无其他版本。
侯友宜现在刻意强调符合岛内宪制性规定的 “九二共识”,这种潜意识里认为“九二共识”在两岸之间还有不同版本的认知,正是被动接受了民进党刻意污名化的结果。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在大陆,而是岛内关于一个中国的法律定位与现阶段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产生严重冲突。 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台湾社会长期以来的国家认同分歧,认为强调合乎“宪法”的“九二共识”就可以破除绿营的攻击,这种逃避问题的做法,反而会让岛内更多人对“九二共识”厘而不清,而凸显一中政治内涵的诠释方式,也不可能为大陆接受,反而会让两岸政治关系向前推进变得更加艰难。
5
专访中,面对主持人卢秀芳进一步提问,两岸到底是什么关系?侯友宜表示,我们有共同的血缘文化,相对的包括很多宗教信仰,彼此之间很多事情可以沟通,一样的拜关公、拜妈祖。既然同文同种,只是制度不一样,我们叫“中华/民国”,他们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子而已,我觉得两岸没有那么难沟通,什么关系与否那只是一个名词,最主要的是很实质的去交流,彼此大家有互往信任,两岸就可以稳定下来,最主要是两岸稳定,实做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说柯文哲此前受访肯定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又表示两岸是特殊关系,少提“国与国”,算是投机取巧,没有答案的答案。那侯友宜对两岸关系的描述,则根本答非所问。如果两岸只是沟通问题,为何岛内有那么多“台独”,这些人只是因为不想沟通?而如果两岸之间的分歧只是名词之争,在侯友宜看来不重要,那国民党谈“九二共识”又何必整日把“中华/民国”挂在嘴边?侯友宜称交流比名词重要,那是否民进党所谓不预设前提的沟通,他也会支持呢?从这些回答,看不出与民进党之间有何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和此前由立场偏蓝的“外交官”介文汲和相对中立的学者郭正亮担任嘉宾,向柯文哲提出犀利问题不同的是,这次受邀嘉宾是前“立委”柯志恩和台南市议员谢龙介,二人与侯皆属同一阵营。纵观整场访问,没有直球对决,难见激烈的观点交锋。即便如此,有两位保姆护航,对于外界关心的两岸关系、“九二共识”等问题,侯友宜仍然讲得吞吞吐吐,不清不楚,从中看出当事人的怯懦。而结合中天鲜明的挺侯立场,在同温层抱团取暖尚不能对外答疑解惑,不仅让国民党的政策主张更加启人疑窦,也为今后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郭台铭宣布参选,台独大笑侯柯大哭,统一加速
赖清德叫嚣“台独”,妄称“大陆应该感谢台湾”
重提李登辉“特殊国与国”,墨绿柯文哲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