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2024参选人侯友宜本月初在日本接受媒体专访,就台湾与日本的关系以及两岸问题阐述自己的主张。
1
根据台媒报道,《朝日新闻》谈到岛内有很多智库或大学针对民众进行认同调查,访问的内容关于自认是“台湾人”、“中国人”或是“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以及“不回答”,记者问及侯友宜遇到这样的调查会如何作答。
侯友宜表示,他在台湾出生、台湾长大的“中华民/国国民”,是“中华/民国”行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他提到台湾的民调有些是选择题的形式,但也有采叙述的方式,因此若是他作答会选“不回答”,并写下自己的看法。
《朝日新闻》再追问,如果去访美国的话,被美国人问“Are you Taiwanese or Chinese”该怎么回答,侯友宜则说“中华民/国国民”。
有统派人士认为,对于身份认同,侯友宜始终不愿意正面回答,这是蓝营支持者不能归队的原因。而在独派名嘴看来,侯友宜不敢在台湾人与中国人二者之间表明立场,强调“中华/民国”是拥抱深蓝路线。
事实上,这两种反差明显的解读都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侯友宜对于国族认同以及此前对“九二共识”的模糊表态,反映的是国民党两岸主张逐步向绿营靠拢。如果因为不敢承认是中国人没有凝聚支持者,那当年蓝营就不会出现换柱一幕。2008年以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洪秀柱曾是国民党候选人中,唯一敢表明“中国人”身份认同的,但蓝营支持者并没有因此归队,反而党内当时对她的两岸立场攻击颇多。
对独派而言,当侯友宜不敢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竟还被视为拥抱深蓝,这更是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拥抱“华独”主张,并成功占据统独光谱中间区域的结果,当国民党即使拿香跟拜依然会被对手贴上“卖台”标签,更加证明岛内民意的持续独化。
2
其实,侯友宜对于身份认同的类似说法,也曾出现在2008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电视辩论会上。
当时对于民进党参选人谢长廷指责国民党参选人马英九的绿卡问题,后者表示,他的国籍是“中华/民国”,百年后要葬在台湾这块土地,“我烧成灰都会是台湾人”。彼时蓝营的政治人物也不敢大声表明自己是中国人。到了国民党重返执政后,为了向绿示好,听到有人谈“中国”,领导者还曾震怒。
根据台湾《联合报》2011年的新闻报道,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少将罗援在北京一场两岸退役将领联谊活动上,引述一位台湾已退役的高级将领的话说“今后不要再分什么国军、共军,我们都是中国军队”。
当获悉讲此话的是台“国防”大学前校长─空军退役上将夏瀛洲,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还曾公开驳斥相关言论,当时是中国国民党执政,却极力抵制“国共都是中国军”的说法。可见,在蓝营内不敢讲出“我是中国人”的何止是侯友宜?他最近在日媒专访中强调的“不统不独不武”路线,延续的也是国民党2008年开始的主张,扮演的充其量是跟从者的角色,只称他“蓝皮绿骨”反而是遮盖了国民党近些年整体的绿化趋势,更是变相替始作俑者开脱责任。
当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成为这场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禁区,坚定捍卫一个中国的,自然不是号称反独却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候选人和他们所代表的政党。而这场蓝绿白的争锋,也注定不会把焦点拉回“一中”正轨。在“独台”分裂现状下希望达成台海和平,则是他们共同的交集与目的,真正值得引起关注的远远不在侯友宜。
郭台铭箭在弦上,“八二三”宣布参选?
郭台铭裂解蓝营,屏东造势此地无银三百两
聚焦赖清德是否是“台独金孙”是掉入独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