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春节期间在厦金水域发生恶性撞船事件,大陆代表与台湾方面在金门已经先后展开15次沟通,至今民进党当局也不愿给出交代。
“海委会”主委管碧玲早前被问,此事故能否按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的“广大兴28号”事件处理。管碧玲说,完全不一样的案件,“台湾没有过失致死的问题”。
这段回应看出,明明是撞死大陆渔民,台当局说司法还没有定论,但政治上早就定调。
这只是绿营立场吗?当然不是。那些批判台海巡部门没有录像存证,掩盖真相的蓝营政治人物以及政论名嘴,一样在急切澄清,金门撞船不能和当年的“广大兴事件”类比。
对于一线执勤者草菅人命,他们不以为然。相反,还认为民进党说法一变再变,让海巡人员“执法”正当性受损。他们不是在同情罹难者,而是在同情加害者,更不是要追究背后的恶意动机。因此,过了20多天,即便对撞船细节有所还原,岛内却没有人面对真相,敢于面对海巡部门的嗜血残忍。
事实上,仅就草菅人命这一点,台海巡犯下的恶行与当年的菲律宾就没有不一样。台湾说驱离大陆渔船是“依法行政”,当年台湾船员被射杀时,菲方起初的解释也是武力自保,他们也从来不承认自己蓄意伤人。
彼时的台湾主管部门认为,渔船当时处于台湾的“暂定执法线”以内,并未越界作业。退一步讲,即便是台湾渔船“越界”进入不存在争议、明确由菲方管辖的海域,菲方公务船也不能随意向渔民开枪,只能采取最低限度行动阻止“侵权”行为。更何况事件明显是发生在双方传统渔业重叠海域。
当时菲律宾拒绝认错,全台哗然,马当局祭出一系列反制措施,甚至还派出军舰护渔,迫使菲国政府认真对待该案。最终马尼拉地方法院宣判,八名开枪的菲律宾海岸防卫队员都被依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到十四年八个月不等。台湾官方才解除对菲制裁。
有位蓝营女名嘴在节目中说,金门撞船和广大兴事件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台湾)的错只是说没有密录器。她的潜台词是批评民进党当局不能捍卫“执法”正当性,言下之意,渔民罹难,台湾有理。
这位女名嘴还说,菲律宾开枪才残忍,显然她认为台海巡没开枪就不残忍,但后者把“执法”的船当成了谋害他人的工具,除了凶器不同,一模一样。
当然,这两件事确有一些不同之处。区别是台湾当年是被害方,如今则成了加害者。他们昔日身为被害者的态度与行动,如今面对罹难的大陆渔民,却不愿拿出相同标准看待。
还有,当年的广大兴事件,发生在台湾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海域重叠区域”,但金厦两地根据两岸宪制性规定,都在中国福建省。而金马也位于大陆的领海基线内,正是因为希望和平,过去才能维持默契。本来这片海域应该谈的是“两岸一家亲”的情,但台湾却要用“法”割断同胞的感情。背后的原因,除了“执法者”冷血,更在于台湾面对“一个中国”,早已无法又无情,才酿成这样的恶性事件。
这两件事最大的不一样还在于,当年台湾可没有惠菲二十一条,二十六条,不会降低门槛,招揽菲律宾的学生就读岛内高等学府,也不会为了台菲一家亲,运水接电筑路搭桥,更不会让菲方每年赚台湾地区1000多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都可以对菲律宾展现强悍,声讨追责,都可让菲方相关人员绳之以法。同样标准,四十年来,面对两岸关系,照尽阳光享尽恩惠的台湾,于情于理都不该用致人死地的方式回应大陆善意。而大陆也比当年台湾声讨菲律宾有更充分的理由,要求岛内社会对于这起恶性事件作出交代,给予相关人士严厉惩处,还罹难者家属一个公道。
当年广大兴事件发生后,大陆《人民日报》以及多家主流媒体,都发表文章谴责菲律宾对台湾同胞犯下的恶行,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声援台湾。11年后,当曾经的被害者变成加害者,却不见岛内舆论用同样态度谴责凶手。这样的冷血双标,正是这两起事件最大的差异,也是岛内社会面对两岸关系、面对大陆民众最大的不公道。
台湾对草菅人命拒不道歉,两岸第15度沟通无共识
徐巧芯告慰罹难渔民?为何有人总是看不懂台湾
赵少康称渔民有错在先,透视台湾双标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