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3日,台前行政部门负责人郝柏村追思会在台北举行,现场公开他在住院前一天所写下的仿陆游诗:“反G保台绝非空,但悲不见中华同;两岸和平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除了要传达给郝家人,也要传达给“中华/民国”。
追思会主持人赵少康说,郝柏村这一生反G、反独、爱台湾、保卫“中华/民国”,对他而言,没有“中华/民国”,什么都没有了;如果“台独”消灭“中华/民国”,大陆一定消灭“台独”,台湾就没有了,“中华/民国”才是定海神针,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台湾,国民党只有拿回政权,才能保卫郝柏村一生保卫的“中华/民国”,保卫子孙。
这番话像绕口令,浑浑噩噩不知所云。回眸历史,当年郝柏村若可以保住这块在台湾省的招牌,他如何连“杯酒”都没有,就被李登辉“释了兵权”?
郝柏村信李忠党爱国,要与其肝胆相照,但事实证明后者棋高一招。他的“军头”身份成了民进党攻击的箭靶,他终究没看清形势,在历史的关口被人玩弄于股掌,私心与踌躇,也注定了他心心念念的国民党和“中华/民国”在台湾走向日暮途穷的命运。
晚年的郝柏村心系国家统一,但他的两岸观点未必清明,如果昔日反G是制度之争,现在大陆已今非昔比,像许历农将军说的,当年反的理由不复存在。当蓝绿拒统趋独已是不争的事实,反G保台恐只是自我催眠的一厢情愿。
事实上,这块招牌在台省一息尚存,还让它保着一口气的是祖国大陆,因为有了武备,有了《反分裂国家法》,原来说国民党是外来政权、虾米碗糕、流亡政府,把旗烧掉的那些人,如今才只得被迫承认这是超越蓝绿的最大公约数,但蓝营中的很多人,还在掩耳盗铃。
就因果关系而言,“台独”是因,大陆加强武备是果,但很多人却倒果为因。可是明眼人都知道,是“台独”要驱灭这招牌而不可得,才要借壳上市,把一百年前为民族复兴的符号推向了中国的对立面。
归根结底,从郝柏村到赵少康,他们不愿正视三十年来,随着两岸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昔日国民党课本里宣传的“没有太阳的地方”,经过大陆人民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能从一穷二白脱胎换骨,走向繁荣富强。
思来想去,他们剩下的只有以“民主”聊以自况,说穿了这是一种蒋介石式的精神胜利法。但自蒋经国以后,已经证明民主革新无法保台,一切乱源之始,是面对中国是去还是留的民族问题。
而他们内心的苦闷与挣扎,是自己或许割舍不断那残存的家国认同,但在理性情感上也已经彻底放弃了祖国同胞的召唤。而这种发自心底深处无以名状的悲哀,又用一种自大、充满优越感的极端行为呈现,进而导致面对大陆,在矛盾与纠结之下,明明已是井底蛙鸣,还自认立场超然高瞻远瞩。
用李敖形容陆以正的话说,“中华/民国”是他们一生的胶合与苦恼。这些人不愿梦醒,因为大梦成空只能继续昏睡,否定自己就更难堪了。这正是1949年失败者们的集体特征,当然这些人中间还有个把兵败山倒写成大江大海的龙应台!
▍延伸阅读
这场“审判” 马英九赢了吗
两岸关系不是当代版的“农夫与蛇”
赵少康的辛亥喊话折射国民党面对大陆的暗黑
对台湾这个认贼作父的逆子 祖国该拾起棍棒了
马英九如浮球 高过台独液面飘不到统一天空
分享、在看和点赞,至少要点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