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4月1日启程再访大陆,前中广董事长赵少康接受中评社访问认为,马英九此行应该会清楚向大陆传达赖清德无法代表台湾目前的多数民意,因为赖只获得40%的选票,显见台湾仍有60%的民意未支持赖。
赵少康强调,两岸还是应该要互相展现善意螺旋,而不要变成恶意螺旋,这样彼此善意的迭加,两岸关系才能改善,因为两岸之间和平还是最重要的,而马英九确实有意承接过去连战为了和平穿梭两岸的任务,而以马英九过去的经历,现阶段作为两岸间沟通的桥梁是非常适合的人选。
1
有意思的是,国民党立院党团书记长洪孟楷早前谈到ECFA议题时,说赖清德1月13日已经胜选,呼吁大陆要尊重台湾新民意,不要终止ECFA伤及无辜。现在赵少康又说,赖清德不代表台湾民意,实在不知道这两种说法哪个更代表蓝营?
从赵少康的言论不难看出,他本人包括一些蓝营政治人物,仍没有走出去年蓝白合的阴影。当初,他们认为六成民意支持下架民进党,希望侯柯配,但兜兜转转讨论了数月,最后在君悦饭店蓝白候选人直接撕破脸。
根据2024的选举结果,民进党的赖清德、萧美琴得558万票、得票率40.05%胜出,另外两组候选人,国民党侯友宜、赵少康得票数467万票、得票率33.49%,民众党柯文哲、吴欣盈得票数369万票、得票率26.46%。
按照赵少康的算法,因为赖清德仅拿下四成选票,就代表另外六成不支持赖,那蓝营只拿三成五的选票,不支持侯友宜的有六成五,不支持柯文哲的有七成四,侯柯二人也没有比胜出者更具代表性。
此外,根据台媒报道,柯文哲2021年台北市长任内,曾在针对包含市府高层及民众党核心成员在内的柯营团队展开统独光谱调查,无论是个人国族认同或对党的路线期待,全都落在中间偏独。这是之后蓝白整合难以成局的关键。因此,“下架民进党”的主张无法掩盖蓝白阵营政治DNA的不同。直到去年蓝白合会前会时,柯文哲派出的办公室主任还是民进党籍,形同破局前兆。
如果就统独光谱分析,带领民众党的是在对外政策上声称延续蔡英文路线的柯文哲,所谓“白色力量”根本就是分化出的一股泛绿势力。而即使因为绿营分化,国民党依然挑战失败,作为胜利者的赖清德选票减少,对应的不是蓝营政治版图的扩大,而是进一步的萎缩。
因此,不支持赖清德的民意,不代表全是非绿民意,更不代表都是反独民意。甚至这六成民意中选民的政治观点还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这一点,蓝营的政治人物,只有台当局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敢于道出实情,他在受访时认为,赖清德的支持者加柯文哲的部分支持者,显示主张“台独”的在岛内已经超过五成。
2
事实上,虽不能将“台独”等同台湾人民,但民进党三度执政的事实已经证明,“台独”意识从未游离于台湾主流社会之外。民进党的崛起、发展、壮大再到赢得执政,与台湾社会对其容忍、接受、理解、乃至支持存在内在关联。只分析政治市场的供给面、却不谈政治市场的需求面,无助于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当前的岛内民意。
赵少康呼吁马英九传达六成民意的声音,但马英九的声音在蓝营内部都已备受挑战。他在2024选前曾提出“相信大陆领导人”等说法遭到切割,选前夜站台本来受邀最后只得缺席。如果在选举时蓝营人士都在说,马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国民党。选后当他到大陆参访,又说他不只代表国民党,还能代表不投给赖清德的六成民意,这种说法反而凸显了赵少康观点的自相矛盾。
究其原因,蓝营人士和蓝营媒体不愿碰触统独议题,不想承认岛内民意倾独的趋势,就只能以“下架民进党”来美化反独民意,但台湾的政治格局无法支撑这样的论述,蓝白合必然破局,所谓“六成民意”的说法自然破功。
但至今没有走出败选阴霾的蓝营人士,还想在马访陆时,重拾他们过去脱离现实的说法,进而左右大陆对岛内形势的判断。这不只对选前遭切割的马英九不尽公平,也证明他们对于2024败选,也不愿意作出真正的深刻检讨。他们只谈六成选民没有投给赖清德,却避而不谈近七成的选民没有投给国民党,若不是柯文哲分走了部分绿营选票,蓝营的惨败不亚于四年以前。
至于马英九此行意义为何,参照当年连战破冰之旅,达成五点共识,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动两岸谈判,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为之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现今如要打破日益僵化的格局,更有赖在高政治层面主动寻求突破,而非否定或遮蔽矛盾本身,才能真正成就其个人的历史定位。而实现台海永久和平,团结依靠的更应是支持统一反对“台独”的全体中国人,比起所谓的六成岛内民意,前者才是两岸关系中真正的、压倒性的主流民意。
马英九让两岸春暖花开?张亚中:高政治结构难突破
齐邦媛病逝台湾,台独曲解《巨流河》用心险恶
他谏言马英九“将功补过”,公开主张两岸统一
23年前为开铡李登辉,他割腕血溅国民党中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