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台湾方面粗暴驱离大陆渔船致两名渔民遇难,引起大陆各界强烈愤慨,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
对于台当局事后以执法为由,替肇事者开脱责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渔民自古以来在厦金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一说。
朱凤莲称,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充满善意,但对台方无视大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径也决不容忍。台方应尽快放船放人,做好善后工作,查明事实真相并严肃处置相关责任人,给遇难人员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交代。大陆方面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一切后果由台方承担。
相关回应驳斥了台湾所谓的“越界”说辞,也回击了岛内有人妄图在厦金水域认定两岸边界的图谋。
事实上,有类似想法者不只民进党当局。民众党主席柯文哲2月15日曾表示,“保护渔权、渔民权益和海疆是政府该做的,支持维护渔权,但驱离过程造成伤亡还是要表达哀悼。”他指出,更重要的是渔权问题,台湾和大陆最好能够坐下来谈,大家找出一套规则,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
但这岂只是渔权问题?即便过去两岸隔海对峙,大陆也从来没有伤害过台湾渔民,反而一直以来还在沿海多地设立台湾渔民接待设施,提供避风、补给、抢险、求助等帮助,换来的却是台当局变本加厉制造恶性事件。
往事并不如烟,三十四年前,当“闽平渔惨案”发生后,福建平潭县的受难者家属面对新华社记者,就曾捶胸顿足地表示,“台湾有人来到平潭,我们对他们像亲人一样,但台当局却这样残害我们的亲人,要还我们一个公道,要还我们的儿子!”
如今平潭是两岸融合发展的试验区,从中看出两岸双方谁真正拿出和平统一的诚意,谁是处心积虑制造对立与分离。
而标榜“两岸一家亲”的柯文哲只谈渔权,因为他不想承认“一个中国”,才想以此偷渡“台独”。
这种态度,也是很多岛内政治人物,面对海峡中线的态度。昔日台湾叫嚣“反攻大陆”、掌握空优时,台湾省的“中国”空军一直都在过线,等到不认同一个中国,面对大陆维护国家主权,祖国军机还没有飞到台北的天空,又说自己的感情被伤害。这种双重标准,是岛内社会国族认同异变的结果,连蓝营执政时,台当局领导人听到两岸都是中国军,都曾为此震怒。
所以,造成这起恶性事件的原因不在渔权,而在是否认同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对待彼此渔民判若天渊的态度,更是几十年来两岸关系诸多面貌的缩影。
从中看到,解严后的台湾并没有超越昔日戒严体制时,面对大陆那种油然而生的“敌情”意识、“匪/情”意识。70多年来,台湾主流舆论不曾有过对于内战与冷战结构的批判与反省,从国民党换到民进党,只有致力于反供戡乱意识形态的一再扩大化,无论岛内政局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反供、反民族、反统一的总基调。
在此基调下,即便在国民党标榜“人心思汉四海归心”的年代,台湾的军队在金门战地前线都曾制造多起枪杀难民或“投诚”人员的案例,像当年的司令官宋心濂、赵万富虽然都是外省人,但面对普通的对岸同胞,下达的却是一旦登岸“格杀勿论”的残忍命令,因此酿成1987年枪杀越南难民的“烈屿事件”,虽不涉及两岸关系,但也受到台军方相关命令的影响。
而在1990年爆发的“闽平渔惨案”中,当台湾军方在遣返作业时,竟然用横竖铁钉把人关进狭小的船舱让当事者窒息而亡,而台当局之后竟无任何歉意与检讨,在这类戡乱心态影响下,岛内部分人士对大陆民众表现的冷血与麻木令人发指。
这种心态,何尝不是此次大陆渔民遇难,从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到台当局“陆委会”没有任何愧疚感,甚至倒打一耙的真正原因。而在这种心态辐射之下,更让岛内一些人面对两岸关系时普遍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论谁让两岸心灵契合受到阻碍,拉远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在岛内一手制造这些破坏因素者应负完全责任。
据央视新闻2月18日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表示,福建海警局将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在厦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行动,进一步维护有关海域作业秩序,维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台独”当局的恶形恶状,也只有据理力争迎头痛击,才能践行两岸一家亲,切实保障认同一个中国的两岸同胞福祉。只有彻底根除岛内社会“拒统反中”,同时又对大陆予取予求的扭曲心理,也才能让健康的两岸交流免遭岛内独化意识的冲击影响,唤起更多人对当前台海局势的通盘思考与深刻认识,让在两岸关系中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统一民意得到真正的维护与彰显。
赵少康访苏起,谈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形成始末
从闽平渔惨案到金门船难,透视台湾社会反中魔咒
从苏起评马英九忧谗畏讥,透视国民党在台危机
苏起点破马英九任内失策,为何让国民党芒刺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