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因在新书中点评前领导人马英九执政得失,引起岛内热议。春节期间,苏起接受媒体人赵少康专访,表达了他对台湾前景的忧心。
1
谈到昔日长官,苏起认为,马在蓝营2008年重返执政后是想把台湾带向对的方向,但受限于个人统御能力,最后是“白忙一场”。苏起将赖幸媛担任最要害位置的“陆委会”主委,称为最大的失败。他表示,2016年之后的国民党主席没有一人像当年在野党主席蔡英文一样,敢于如此强烈地批判现任领导人,形同每天照三餐批马,而赖幸媛却作壁上观。
对于马英九与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交恶,引爆2013年的“九月政争”,来年爆发“太阳花”学运,王与绿营暗地合作。苏起形容,马的最后三年已经成为跛脚的领导人。
专访中,面对主持人赵少康提问,苏起也道出国民党“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的形成始末。
苏起不否认,这是当初他为蓝营在竞选时提供的主张。而在前一年,他应邀到美国代表国民党演讲,为应对陈水扁暴冲“台独”路线,是将 “不独不统不武”作为演讲主题。但2007年“大选”期间,马英九在访美之后,与他搭档的副手萧万长再度赴美。苏起披露,是马将他拟定的“不独不统不武”改为“不统不独不武”,从中得以一窥马在竞选期间的考虑,他是在试图争取闻统色变的岛内民意。
关于“三不”政策的顺序调整,经由苏起娓娓道来,不只是马个人意志体现,背后引出的更是国民党成为在野党后,围绕两岸路线在党内激辩的一段往事。
2
事实上,在2004年连宋败选后,国民党内部就有一种声音认为,本土论述不足是选举罩门。根据岛内媒体披露,2004年8月,当时首任副主席萧万长就在中常会提出现阶段基本论述,定调“今天的中华/民国已经和台湾合为一体,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引起党内不同意见,甚至被担心是“领土定义案”。最后是党主席连战拍板改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民主和平的最大保证”。这一结果让萧万长认为,苦心孤诣为国民党设计的基本论述无法得到认同,来年三月请辞副主席。
两个月后,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两党领导人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实现历史性会晤,为两岸关系开启了崭新局面。但与这条深化两岸关系的主线相伴的是,蓝营内部始终潜伏着一条为扩大执政基础,深化本土论述的暗线,且并不因萧万长请辞就此偃旗息鼓。
2005年7月,马英九接任国民党主席。来年年初在他访欧之际,国民党却在亲绿媒体刊登广告,声称“中国国民党坚决主张,本于民主的精神,台湾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不论是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广告题为《台湾的务实道路》。
为此,当时荣誉主席连战致电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要求他对广告和媒体报道做出解释。尽管国民党采取了紧急消毒和灭火措施,宣称“台独”不是该党选项,但还是在岛内政坛引发强烈震动。可以说,彼时的国民党新任领导者已经流露出展现本土认同,争取中间乃至浅绿选民的强烈企图心。
3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因为提出“中华/民国是台湾”的两岸定位,一度萌生去意的萧万长再获认可,因为与马的主张一拍即合,他很快成为马英九的竞选搭档。为了与民进党争夺本土论述,国民党将“坚定地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写入党章,凸显百年政党与台湾的首度结合。马英九还强调“ 中华/民国与台湾已是一体,这是政治现实,没有不承认之理”,并称将择机重新宣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论述。
反映在因应民进党“入联公投”议题上,国民党则推出“返联公投”,时任国民党发言人苏俊宾强调,民进党讲的“台湾”是指“台湾/共和国”,国民党讲的“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就是两党不同之处。
十七年后,当借壳上市的“独台”路线已经跨越蓝绿分际,当这四个字已经沦为“台独”遮羞布,苏俊宾的话现在听起来,充满了历史的讽刺与吊诡。
毫无疑问,将“不统”置于“不独”之前的调整,是国民党在胜选第一的目标下,加速本土化的结果。选举结果证明,当国民党在策略上,选择比民进党还像民进党的方式,一定程度压制了谢长廷阵营操弄“统独牌”,但这种短期的成功也为蓝营重返执政后,面对“台独”势力疯狂反扑埋下隐患,更为两岸关系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此后的历史演进印证了当初部分学者的忧虑。国民党今天在岛内面临的进退失据的处境,也离不开那八年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这一时期的两岸交流成果丰硕,海峡双方缔造了一甲子不曾出现的和平局面,两岸关系也被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度。另一方面,正如社科院台研所前所长余克礼对岛内那八年的评价,他认为:
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去中国化”的“台独”文化教育政策,对台湾社会和青少年的历史文化与政治认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之后的)执政者不仅没有对其进行拨乱反正,反而坚持所谓“不统不独不武”、“亲美友日”和“只经不政”的政策路线,又进一步加剧岛内分离倾向,最终酿成“反中仇中拒中”的“太阳花”学运,为民进党重新上台全面执政创造条件。
时过境迁,作为当年国民党两岸政策重要参与者的苏起,基于对台湾前景的忧虑,并非旗帜鲜明统派的他都能够大声疾呼,与大陆尽早展开政治谈判是台湾的唯一出路,都敢于在新书中直面那八年的利弊得失。反观如今的国民党与当年的主事者,却似乎少了点面对问题的勇气,这或许也是苏起的新书在当下的意义所在。
从闽平渔惨案到金门船难,透视台湾社会反中魔咒
从苏起评马英九忧谗畏讥,透视国民党在台危机
谁让“中国”认同在台消失?他不批台独反黑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