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没的妙计,看陈平如何巧解白登之围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荡平天下(五十四)
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
公元前201年冬,刘邦亲率的汉军先锋在平城外制高点白登山被围。
大部分记载都显示,最终汉军靠陈平秘计才得以脱险。
陈平的秘计到底是什么呢?匈奴传记里描写得绘声绘色:
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
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
且汉主有神,单于察之。”
冒顿……亦取阏氏之言,乃开围一角。
简单来说就是陈平献计刘邦走夫人路线。
东汉文人恒谭、应劭等人又进一步完善了剧情:
彼陈平必言汉有好丽美女,为道其容貌天下无有,
今困急,已驰使归迎取,欲进与单于,
单于见此人必大好爱之,爱之则阏氏日以远疏,
不如及其未到,令汉得脱去,去,亦不持女来矣。
阏氏妇女,有妒媔之性,必憎恶而事去之。
意思就是陈平的妙计比史书里记的那点还要精彩巧妙。
他告诉单于老婆,大汉皇帝被围得不行了,只能进献美女给单于。
大汉美女啊,哪是匈奴能比的?到时候单于肯定被迷得不要不要的。
单于老婆一听,醋意大发,于是就想尽办法劝单于放了刘邦。
故事是越来越精彩了,但也遭到了后世稍微严肃点的学者们的严厉批评。
因为这故事实在过于荒诞,以至于一点基本逻辑都不讲。
我们就不讨论冒顿单于可不可能听老婆话的问题了,毕竟已经被学者们反驳烂了。
我们就问下,汉军的使者是怎么精准找到阏氏并和她单独说一堆话的?
要知道这可是极其残酷的战场,上层建筑保护极其严密。
汉军使者如果正大光明过来,你一敌人,能见单于面磕俩头就不错了,你还想到处乱跑?
如果这是偷偷摸摸过去,请问他怎么分辨哪个帐篷是单于老婆?
怎么避开左右,单独和单于老婆见面还人不知鬼不觉?
稍微用下脑就知道,这所谓的妙计根本连实施的可能性都没有!
刘邦与冒顿单于的战略企图和战术动作此前已做了详述(见链接:《收复山南》、《生死时速》)。
白登之围的核心是刘邦率车、骑等轻装部队快速赶往平城。
匈奴之所以能围困刘邦是打了个时间差,在汉军后续主力赶到之前形成了部队数量优势。
也就是说一旦周勃率领的以步兵为主的汉军主力赶到,匈奴骑兵就失去了数量优势,无法继续围困。
前面介绍了,周勃率领的汉军主力在追击逃亡楼烦县的匈奴南路军残部。
楼烦距离平城不算太远,从刘邦被围的消息传到周勃部军中到这支汉军主力赶到平城,快的话也就三四天。
不过当时天降大雪,双方士兵冻伤等非战斗减员现象很严重,行军速度也会受到不小影响。
但不管怎么样,七天时间肯定也赶到平城了。
周勃履历明确提到他的部队赶到了平城。
而韩王信和匈奴的传记中对刘邦突围的战斗细节也做了记录:
(韩王信传)天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
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
入平城,汉救兵亦至,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
(匈奴传)冒顿…乃开围一角。
于是高皇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得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去。
韩信传明确说汉军突围后直接入平城,说明周勃部已经攻克平城。
匈奴传也说得很清楚,汉军突围后立即与主力会师,冒顿单于因而引兵退走。
这两份记载充分说明,汉军大兵已经赶到平城。
匈奴部队退去实际上是战局变化后很自然的军事动作。
不过各记载也明确说明陈平确实出奇计立下大功。
我们相信史书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记载,陈平确实出了奇计。
关键是其计秘,世莫得闻,官方档案只记载了陈平奇计立功,没记载这妙计到底是什么。
部分学者提出陈平当时的秘计就是和亲政策。
不过以刘邦当时处境谈复杂的和亲政策似乎不太现实,既没时间也没资格。
对于冒顿单于来说,现在刘邦及其大半核心班子都在自己碗里,和亲所得再丰又哪能与此相提并论呢?
何况大多数后世学者对和亲的理解有较大错误,我们这里先略过,后续再细说。
既然暂时想不明白陈平的妙计是什么,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
假如冒顿单于坚持要困死白登山上的刘邦,会发生什么呢?
很显然,接下来马上将要展开一场短促剧烈且无路可退的主力大决战!
现在的问题就是,汉匈双方想不想打这场主力大决战?能不能承受这场主力大决战?
先来看看匈奴这边,对于匈奴来说,主力大决战确实带来一个机遇:
有机会一举消灭汉帝国领导层和汉军精锐,此后从中原获取物资将变得容易许多。
但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这场主力对决也有两个大的制约,带来很大风险。
第一个制约是匈奴人口规模经不起任何大的损失。
我们详细梳理过(见链接《传说》),匈奴鼎盛时实控部队大约在20多万,一次性可机动兵力最多不过十三四万。
当前平城附近集结的汉匈双方一线战斗兵员总数很可能都达到十万规模。
此时天寒地冻,汉军非战斗冻伤减员可能高达20%-30%,这种不利的气候下强行决战,双方都将面临严重伤亡。
匈奴此前别部南下太原一带被汉军击败,伤亡恐怕已经有好几千。
如果再在恶劣气候下平城决战,很可能又要伤亡个三五万,这对匈奴来说是伤筋动骨的打击。
匈奴刚刚吞并东胡、月氏这样的草原霸主级对手没几年,相信吞并战争中战士减员不会少。
如果在平城战场一次性伤亡三五万,草原大后方能不能保得住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我们可能会想,万一赌一把成功了呢,如果操作好能以较低伤亡重创汉军呢?
可是战场地形和匈奴的战略诉求制约了匈奴,使得匈奴很难以较低伤亡战胜汉军。
目前的局势是刘邦大约1-2万车骑精锐被围堵在白登山。
包围汉军的匈奴部队估计有至少六七万骑兵,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赶来。
但与此同时,汉军大约5-8万的精锐中央军主力也已赶到平城。
双方部队数量相当,匈奴要想击败汉军的唯一方式就是利用机动优势反复调动分割汉军。
可是眼下匈奴的主要战略诉求是围歼冒进的刘邦部主力,这就意味着匈奴骑兵必须死守在白登山周围。
这样一来,匈奴等于是以短击长,拿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骑兵与装备更精良的汉军硬碰硬。
我们可以推测,即便能困死、吃掉刘邦,大决战匈奴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大家可能会想,匈奴不太敢决战,那为什么汉军不干脆借此机会主动发起决战,一举重创匈奴主力呢。
想法虽然很好,也有实现可能性,可刘邦他们恐怕不会执行这样的计划。
因为这样打刘邦和他身边的高官们可都要搭进去。
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这是平城之战后参战汉军流传下来的歌谣。
可以看出,刘邦为了出奇不意截断匈奴归路,部队轻装简行,带的粮草肯定不多。
再加上天降大雪,冻伤减员严重,士兵们手指被冻得都拉不开弓,发不动弩。
因此匈奴只要围困个十来天,刘邦等汉帝国高官将面临重大生命危险。
汉帝国还没有统一天下,与匈赵联军在平城一线形成一场伤亡惨重的决战非常危险。
去年汉帝国快速解决了臧荼的燕国和韩信的楚国,剩下没解决的强敌只有赵国、淮南国和梁国。
为什么汉帝国没有乘胜追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匈奴的存在。
别看现在这几个诸侯国都派出了部队与汉军共同作战,一旦汉军与匈奴陷入长期决战,鬼知道这些人会怎么玩。
要知道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最后都被定性为反贼,甚至新燕王卢绾最终也是反贼。
其中淮南王英布和燕王卢绾几年后都和汉帝国兵戎相见,大战一场。
而就在一年后,从代地撤军路过赵国途中,赵国就组织了一场对刘邦的刺杀行动。
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赵王张敖最后全身而退,但刘邦差点在赵国遇害可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汉军几乎全部精锐中央军如果在平城损失巨大,这几个强悍的诸侯王会怎么表现可真只有天知道。
至此局势很明朗,无论汉军还是匈奴部队都不敢也不愿立即展开主力决战,为他人做嫁衣。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形势已经逼到这个份上,很难说不打就不打,我好心撤退你趁机猛攻,我不是找死吗?
由此看来,刘邦之所以能全身而退无外乎让匈奴明白双方的利害关系和立场。
核心是让匈奴相信汉军也在尽量避免硬碰硬的主力决战。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还有韩王信的韩军余部,现在被整合成了伪军。
如果伪军和匈奴骑兵配合,匈赵联军就有了正面抗衡的步兵,也有了据城固守的工事能力。
因此,一旦伪军与匈奴部队会师,联军就有了正面阻挡汉军主力的部队。
匈奴骑兵就可以抽出手来,利用机动性从左右两翼冲击汉军侧背。
这时匈奴就敢于与汉军进行主力大决战!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决定决战与否的关键是伪军是否赶到战场!
那陈平出的神妙秘计也就呼之欲出:
冒顿与韩信将王黄、赵利期,而兵久不来,疑其与汉有谋
陈平献策让汉军不惜一切代价,派少量使者冲出重围找到王黄、赵利率领的伪军,劝说他们不要赶赴平城。
王黄、赵利率领的伪军主要由前韩军组成。
他们不清楚前线局势,接到冒顿单于军令自然会迅速前往平城会师。
但刘邦和冒顿单于都是机动部队快速进军,步兵为主的伪军赶到平城需要晚上几天,这就有了时间差。
汉军派来的人赶到伪军阵中后,根本不需要劝说,只要把匈汉军各自部署与战场形式介绍一遍就可以。
伪军赶到平城后,唯一作用是什么?
不就是去把匈奴骑兵从正面解放出来,当炮灰吗?
王黄、赵利都是一世之雄,这种人物不可能是傻子,个个比猴都精。
我们不妨想下,如果我们是王黄、赵利,可能赶去当炮灰吗?
王黄、赵利都是代地土著,身份是匈奴扶持的伪军。
这意味着他们是汉军的敌人,又不是匈奴直属,和匈奴上层建筑不熟。
他们的地位完全来自他们对当地的影响力,而他们对当地的影响力又主要靠手里的部队。
一旦部队打光了,当地还有谁会鸟他们呢?在当地没了影响力,他们还哪有活路呢?
表面上,抗命不尊是重罪,可人王黄、赵利可不是你冒顿的人。
大雪纷飞我迷路了,走不动道了,不行吗?
最关键的是,我确信没了我做炮灰你只能退走。
那你个山高皇帝远的名义上司,我能怕你?
我就不如你愿来当炮灰,你远在草原还能咋样?
你山西还要不要了?代地还要不要了?你还不得继续大力扶持我?
终于弄明白了陈平的妙计,相信很多朋友会觉得,就这?咋一点也没有故事里的神妙精彩呢?
可问题是,陈平的妙计实际上难度非常大。
要准确判断出伪军是否赶到是当下战场关键环节。要准确判断出伪军一旦明白了战场形势一定不会赶来。这可是千难万难的事。
还记得我们当初怎么为大家介绍陈平的么?(见链接:《陈平与张良》)
陈平相当于刘邦的秘书长,最主要的任务和最擅长的事务就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
白登之围的局面恰好碰到了陈平的长处。
很多影视剧、小说、演义里有各类花哨的奇谋秘技,固然很精彩。
不过这就好比影视剧、小说里神乎其神的武打动作。
现实中、擂台上谁要摆出一堆影视剧里的武打pose,大家肯定都会问,这人在跳舞还是演戏啊。
最后,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有部分朋友马上看懂了,也有很多朋友似乎没看懂,反复问我到底啥意思。
其实很简单,从1700到800,大家还不赶紧对自己最近几年的个人、生活、职业和投资等所有情况做一个紧急的梳理?
做任何决定尤其涉及个人前途的决定,不能时刻反复告诫自己眼下是个什么情况,几年后是个什么情况。
对任何人来说将是莫大的灾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