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女中豪杰(十三)
公元前192年春天,冒顿单于向汉帝国吕太后发了一封国书(见链接:《调戏》)。
这封国书在表达自己诉求的同时,还轻佻的借用吕太后的寡居身份羞辱太后,展示自己的强横和志在必得。
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
《汉书·匈奴传》说吕太后面对冒顿单于的挑衅非常愤怒,召集丞相陈平以及樊哙、季布等大将,商议斩杀匈奴使者并发兵攻打匈奴。
不过当时的丞相是曹参而不是陈平,可见匈奴传记里的记载多半来自二手史料的添油加醋。
太后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太后,以哙言为然。
布曰:“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
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
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鉴于匈奴传记不太可靠,吕太后收到冒顿单于国书后的反应我们以汉帝国名臣季布的传记为准。
据说吕太后召集众多高级将领议事,上将军樊哙表示自己愿意率领十万汉军主动出击,狠狠打击匈奴的嚣张气焰。
众多大将都拍吕太后的马屁,所以都说樊哙说得对,但是一个叫季布的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季布一开口就把人给吓坏了,季布说樊哙可以直接被推出去斩首!
你们想啊,当年高帝带兵三十多万去和匈奴打仗,最后被困于平城白登山,他樊哙当时可也是跟在军中的。
樊哙当年跟随英明神武的先帝带30多万人,也避免不了大军被匈奴围困,更是险些连皇帝带大将们被一锅端掉。就冲你这点水平,现在居然夸海口说带十万就可以进攻匈奴,这不是在欺君吗?
况且,秦朝因为用兵匈奴,引起陈胜等起义造反,大秦帝国因此直接嗝屁!
眼下我大汉满目疮痍,连年征战给百姓、给国家带来的创伤远未医好,你樊哙今天居然在这当面阿谀逢迎,这是意欲动摇天下啊。
看上去,这就是一个忠直的大臣犯颜直谏的故事,但我们稍一分析就能发现这件事的背景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这次反对意见闹得很大,争吵得很激烈,参与会议的人都被震住了,吕太后收拾不了局面,最后只能休会,再也不讨论对匈作战事宜。
这也不能怪吕太后怂,实在是季布的指控实在也太严重了,按照季布的说法,樊哙不仅犯了欺君之罪,更是动摇国本,简直就是个大奸臣。
史料说得很清楚,这次会议是吕太后主动召集的,而且会议主题就是要斩匈奴使者,发兵攻打匈奴。
也就是说对匈开战是吕太后的意思,而樊哙发言更是在做最终拍板。因为樊哙在功臣榜中位列第五(见链接:《功臣榜》)。
随着萧何病逝,陈豨叛乱身死,樊哙实际排位已上升到第三。
更重要的是樊哙是吕太后的妹夫,是吕太后小集团在军中的代表人物,其实际地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军队老大。
可见,以樊哙的身份地位,他表态要亲自挂帅带十万部队扫荡匈奴,本来就是一个走过场般的程序。谁曾想突然有个季布跳了出来。
季布何许人呢?孝惠时,为中郎将。
他此时只是一个中郎将,属于皇帝警卫部队的高级军官,地位不能说低,但和樊哙比显然有天壤之别,在这次高级别军事会议中,他可以算相对较低级别的军官。
可他却让吕太后和樊哙不敢坚持原定目标,这对吕氏一系权力与威信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问题来了,一个级别较低军官的反对意见,吕太后真的有必要如临大敌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看下季布的履历:
季布,楚人也,为任侠有名。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项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乃之雒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布匿其所,乃许诺。侍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布召见,谢,拜郎中。
原来季布和滕公夏侯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可以说,季布就是夏侯婴的人。
夏侯婴的身份是太仆,掌管皇帝出乘的车马,兼管全国马政与畜牧业,说得通俗点就是皇帝司机兼交通部长、畜牧业主管。
太仆和皇帝非常亲近而且是皇帝出行时的第一安全负责人,隐形地位极高。
而且我们注意到当年英布造反时有个“故楚令尹”薛公也是夏侯婴门客(见链接:《三策》),可见很有可能刘邦有意让夏侯婴收纳来自楚地的贵族强豪,其对夏侯婴的信任可见一斑,夏侯婴的实力之强也可见一斑。
吕太后能够掌握实权主要依靠和军功元老的合流,而吕太后能获得军功元老们的信任和妹夫樊哙有着极大的关系——正因为吕太后和樊哙的亲戚关系结合樊哙军中顶级元老的地位,让大家认为吕太后可以是自己人。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刘邦这座大山在的时候,大家可以精诚合作,随着吕太后掌权,军功元老们的利益诉求自然也会分化。
一旦和匈奴开战,一线主将的地位将大幅提高,战争中大量新人会被提拔,被封侯,主将的势力将极速膨胀,那主将会是谁呢?显然只可能是樊哙。
于是会前主要军功元老们商议后决定让季布打头阵提出反对意见。
应该说,推出季布这个人选非常讲究。他是夏侯婴的人,夏侯婴的地位非常稳固和超然,作为皇帝出行安全第一责任人,身份又非常敏感。
简单来说,吕太后如果不给夏侯婴面子,夏侯婴就是军功元老们转向惠帝最好的接触人与中间人。
另一方面,季布本人来自过去的项羽阵营,位置相对边缘,这样的人出面既能直接代表军功元老的意思又不直接撕破脸皮,后续元老们完全可以再派个人出来打圆场。
可能有朋友会不理解,军功元老们不能接受樊哙势力急剧膨胀,那要求吕太后必须把周勃、陈平等其他军中将领、参谋也列入主将,大家保证同等地位与权力不就得了?
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谈判常识——必须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进入战争状态还要保证限制吕太后——樊哙一系,不是几句承诺可以实现的,需要大量的实际职位、职务与细节权力的安排。
你如果一开始就奔着这个主题去,把自己的诉求和底线全摆出来,那么吕太后一定会讨价还价,最后你的诉求能实现一半就要烧高香了。
所以一开始就直接冲着不赞同甚至要把樊哙就地斩首 去,吕太后再讨价还价,军功元老们的诉求就容易达成。
军功元老们的态度让吕太后陷入了沉思,如果不能让樊哙掌全权,吕太后不愿意和军功元老们分享部队的指挥权与控制权。
这几年来虽然吕太后获得了实权,可是儿子惠帝的强硬反对让吕太后身心俱疲,而军功元老们也总是明里暗里的把惠帝当可选项来压制吕太后。
如果让北部边境恢复战争状态且樊哙又不能全权掌握一线部队的话,黄河以北的赵国、代国与燕国等刘姓王国的实力将大大加强,樊哙以外的其他军功元老们的实力也将大大加强。
吕太后觉得这样的前景太危险了,自己和樊哙联手也没任何把握掌控局面。
尤其是眼下军功元老态度强横,里面还有个惠帝在大闹天宫,樊哙一旦出征,再发生当年韩信事件怎么办?(见链接:《真正主角》)
吕太后决定放弃对匈作战的企图,与匈奴和谈:
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
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吕太后让汉帝国的大秘书长张释(史书中此人名字记载极为混乱,一共有五个相近但不同的名字,本连载采纳主流意见,记其名为张释)回了一封国书。
单于没有忘掉我们这破败的国家,以书信赏赐我们,我们很害怕。
退朝后自己思虑,我年老气衰,头发、牙齿脱落,走路也走不稳,单于听别人错说了,不值得单于降低污辱了自己。
敝国没有什么罪过,应该被宽恕。我有两辆御车,驾车的马八匹,奉送给您平常坐。
吕太后把姿态放得这么低,于是和谈就达成了:
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三年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
然而,冒顿单于和吕太后这么费劲巴拉转了半天,最后就是达成一次新的和亲?这和亲不是早就达成了么?(见链接:《和亲》)
如果真的就仅仅是达成一次和亲,那冒顿单于可以说近乎什么也没得到,但实际上冒顿单于所获极大,堪称获得了新生!
归根结底,我们必须理解冒顿单于到底想要什么。
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从篇幅来看,史书里记载的国书只是对原始资料的摘抄,因此我们很容易误解其含义。
国书里 “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是很关键的一句话。如果用下流的思路去看,这句话是在对吕太后耍流氓,可如果我们用正常的思路去看,这显然是冒顿单于在向吕太后提要求。
有了上节的基础,我们应该很清楚冒顿单于的诉求是什么——开放边境贸易。
匈奴国土经济模式单一,牧民普遍生存困难,对外掠夺和对外贸易的诉求异常强烈,而对中原贸易可以说是其立国之本。
对外掠夺固然是最简便的改善生活的道路,可由于强大汉帝国的存在,向富庶的中原掠夺非常困难。
而离开了中原的战略物资,匈奴想要向东胡、月氏、丁零等草原强豪掠夺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现实很可能反过来,被驱逐,被夺走大片领土的东胡、月氏等草原强豪对匈奴仇恨很深,一旦匈奴没有了军备优势,他们随时可能反过来掠夺匈奴。
这也就是为什么匈奴不惜摆出强硬的决一死战的态度,因为刘邦时期开始的对匈强硬贸易封锁的政策已经危及匈奴国本。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
这次和谈能够达成,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吕太后做出妥协,答应就此放开商贾禁令!
我们详细介绍过,商贾律实际上就是从源头狠狠打击走私,对匈奴构成毁灭性打击。(见链接《商贾律》)
但吕太后陷于内部困境,思来想去后终于不敢对匈强硬,放开了《商贾律》,我们后面会介绍,此后汉匈之间的边境走私迅猛发展,匈奴又恢复了中原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和此前比,最多成本稍高一点。
这轮交锋最终匈奴占到了便宜,汉帝国被迫让步,但是作为成熟的政治家,吕太后知道让步可以,但不能太过,否则对方必会一步步蹬鼻子上脸。
于是吕太后就有意曲解冒顿单于国书的意思,借口我年纪大了不好看了,给你送个美女再次和亲。这一招避开了与匈奴的直接谈判。
废除《商贾律》只是大汉内政,和对匈奴边境政策没有任何关系,大汉的对匈政策没有任何变化。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虽然匈奴实际上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但明面上双方的相处章程包括边境的贸易禁令实际上都没有任何变动,这样就能阻断冒顿单于进一步讨价还价,得寸进尺的空间。
应该说,《商贾律》属于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方案,废除商贾律对民间未必都是坏处,从促进商业流通增加人民生活质量角度,也有很多好处。
不过不管怎么说,吕太后的妥协让冒顿单于大获成功,匈奴迅速恢复元气,不仅巩固了其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还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