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后得寸进尺,军功元老们默默忍耐,背后心机却深不可测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女中豪杰(二十三)
公元前188年冬,吕太后将王陵赶出朝政,同时把审食其拉进了丞相班子。(见链接:《出卖》)
初一看这一局吕太后占了大便宜,但吕太后未必满足于此。
及为相,不治,监宫中,如郎中令,公卿百官皆因决事。
审食其升为左丞相,在做大型决策时拥有表决权,但他日常并不在丞相府工作,而是和郎中令一样在宫中办公。
虽然史书说公卿百官要决断什么事情都会找审食其,但这更多只是一种文学描述。
审食其作为吕太后的宠臣,又有左丞相的身份和表决权,公卿百官自然要卖他面子,有点大事跑过来向其汇报一番也并不奇怪。
可是权力并不仅仅是这些表面文章,我们此前也重点介绍过,相府的权力更多体现在日常行政运行与基层人事任免的细节中。(见链接:《萧何恐怖实力1》、《萧何恐怖实力2》)
这些日常行政运作和人事任免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可正是这些日常细节工作才能编织出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我们介绍过,萧何之所以拥有连刘邦也不敢轻易抗衡的巨大权力,正在于其执掌帝国日常行政与基层人事运营所编织出来的网络早已渗透到帝国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
所以刘邦刚抓住萧何就被自己的警卫司令跑过来严厉警告。实在是因为没有几个高官不欠萧何人情。
审食其被排除在相府日常运转之外,也就意味着他无法接触到维系相府乃至整个帝国的行政与人事运转的各类文书。
换言之,审食其无权插手相府的运转细节,也无力进入由这些行政事务与人事任免所编织的关系网。
没有关系网的审食其虽然能让大家都来汇报,但那都只是面上的交往,他短时间内没能力打造一个班子,无力对帝国的行政与人事施加足够大的影响。
吕太后的野心是打造一个权势足以与刘氏媲美的吕氏家族,仅仅让审食其当一个名义上的左丞相自然不能令其满足。
因此,吕太后又把目光瞄向了另一个重要职位——御史大夫。
高后元年,怨尧前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大约在审食其当左丞相后不久,吕太后把御史大夫赵尧免职,换上了任敖。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祕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上面这段对御史大夫官职的介绍来自《汉书·百官公卿表》,虽然主要说的是汉中期以后的情况,但和汉初也相差不远。
可以看出,御史大夫又被官方称之为“副丞相”,其对行政事务的发言权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御史大夫还是帝国的最高监察机构,同时还是皇宫内文书档案的管理机构,皇帝诏书的下发,文武百官的奏疏都得通过御史大夫来整理和传递。
用现代的地方机构类比,御史大夫相当于常务副市长兼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虽然地位比丞相低半档,但和皇帝的关系更加紧密。
因此,吕太后如果能够把御史大夫换成自己人,其分量比审食其这样一个名义左丞相还要大。
而眼下吕太后要更替御史大夫的难度也比更换丞相要小不少,因为御史大夫还是高帝时期的赵尧,他不但不属于军功元老,甚至还可以算是元老们的敌人。
我们此前给大家介绍过,赵尧是标准的文职干部,赵尧成为御史大夫本来就源自高帝敲打吕后与军功元老(见链接:《挑衅》)。
初,赵尧既代周昌为御史大夫,高祖崩,事惠帝终世。
难得的是,终惠帝之世,赵尧都一直是御史大夫。这充分说明,赵尧得到了惠帝的大力支持。
政治往往就是这么诡异,从大的站队来看,赵尧是高帝一手提拔,也一直旗帜鲜明的支持刘邦废太子,和惠帝是敌对阵营。
但从惠帝角度来看,赵尧敌对的是吕太后与军功元老们,不是自己。
不管当初惠帝是怎么依靠吕太后和军功元老的斗争当上的皇帝,眼下太后和军功元老们显然都是他的敌人。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赵尧是吕太后与军功元老们的敌人,当然就成了惠帝的朋友。
惠帝力挺赵尧可以理解,但是吕太后和军功元老们为什么让御史大夫这么重要的位子一直交给自己的敌人呢?
原理也很简单,太后和军功元老只是合作关系,不是真的好到同穿一条裤子。
如果想换掉赵尧,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谁来接替赵尧当御史大夫呢?
从吕太后的角度,御史大夫自然要换上一个吕家人或者和吕家关系很好的人,可是军功元老们哪能干呢?
要知道,只是为了阻止吕太后妹夫樊哙的权力扩张,军功元老们可是啥贱招都敢使(见链接:《匈奴》),现在御史大夫这么重要的角色,他们能让太后拿去?
从军功元老的角度,自然想要换个类似周昌这样的部队干部当御史大夫,可这太后也不能干啊?
不仅太后不会同意,皇帝更不会同意,太后和皇帝都反对,元老们自然也不会就这个问题去找不痛快。
既然吕家人和部队干部都不能当御史大夫,那么维持现状,让先帝任命的赵尧继续当御史大夫就是唯一的选择。
当时虽然吕太后和军功元老们手握实权,但是相国和御史大夫都是老臣,帝国的行政事务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辞诏(讼)凡九条。
直到相国萧何去世,吕太后和军功元老们才算打开缺口,让曹参代表军队系统获得了丞相的实权。
但曹参的态度也相对微妙,他并没有完全站在吕太后一边。他投桃报李,开放了被萧何牢牢把持的监管权力给惠帝。
这样一来,吕太后、军功元老和惠帝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太后和军功元老们必须联手才能压住惠帝,一旦太后和军功元老不能达成一致,惠帝的意见同样至关重要。
就这样,三足鼎立的微妙局势加上自己的人情练达,让赵尧得以坐稳御史大夫的位子。
不过随着惠帝驾崩,宫中已是太后独大,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朝廷里最大的两股势力是吕家和军功元老们。
无论是哪一派,赵尧都和他们不是一个阵营,甚至都可以算是敌人,他的御史大夫位子终于保不住了。
接下来最大的悬念就是,吕太后打算用谁来接替赵尧呢?
从吕太后的角度,她必然要选择一个自己阵营的人来接管御史大夫。
可是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兼监察系统负责人兼宫中图书档案主管,需要非常强的行政经验与文书能力。
吕太后阵营里排位靠前的吕家人或者女婿张家人里,似乎都找不到合适人选。于是吕太后最终选择了任敖接替赵尧。
任敖,沛人也,少为狱吏。高祖尝避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
任敖是沛县人,属于第一批跟随刘邦的元老。
他的官方履历里记录了一个小故事:高帝刘邦曾经外出躲避官吏追捕,官差们就把吕后抓走,中间甚至还对吕后动手动脚,任敖一怒之下把看管吕后的官差给打伤了。
从故事来看,任敖和高帝刘邦不仅仅是老乡,起事前他们还是交情较深的朋友,而且任敖和吕后的关系非常不错。
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
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羽,遨迁为上党守。
陈豨反,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邑千八百户。
我们再看下任敖入汉后的工作履历:
高帝刘邦起事后,任敖以宾客的身份跟随,职务是专管监察的御史。随后任敖在丰县守护刘太公和吕后,一共守了两年。
刘邦称王后东击项羽时,任敖被迁任为上党郡太守,此后几年一直是上党太守。
后来陈豨造反,任敖坚守上党有功,被封为广阿侯,食邑1800户,属于此轮平叛战争中军功排位靠前的一批。
从任敖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他一直从事的是行政工作,军功不多,所以即便成为上党郡守这样的高官,也没有封侯。
其次,任敖是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刘邦,也就是说他不算刘邦的人。
当时刘邦阵营里最大的两支宾客势力分别是萧何和吕家,任敖算哪一边的呢?从各种信息来看,任敖显然属于吕家这支。
从任敖此前保护吕后击伤政府官吏的举动来看,他和吕家人在起事前就关系密切。
接下来他身为御史却在丰县守了两年,这期间的工作自然是专职保护刘太公和吕后,考虑到任敖的宾客身份,他只能是代表吕家。
彭城之战后刘太公与吕后被项羽俘获,而任敖没有被俘获记录,反而成为了上党郡守。
我们回顾下,彭城惨败后刘邦立太子,顺便将吕泽为首的吕家人调往关中,让他们以国舅身份牵制萧何的行政系统。(见链接:《吕家的定位》)
因此,任敖只有可能是以吕家宾客的身份跟随吕泽和太子进关中,这才得以在没有军功也没有汉阵营实际行政经历的情况下被提拔为上党郡守这样的行政高官。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敖和吕家有着非常深的渊源,目前的政局里他可以算是吕太后的人。
吕太后的阵营里,前排就坐的当然是吕家人和女婿张家人,可是吕家人和张家人真正能独当一面、委以重任的人实在不多。
任敖虽然是外姓人,可是他既有丰富行政经验,又在后续平叛战争中立过军功,还有中级别封侯,从各个层面看都是吕太后阵营里难得的帅才。
相信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吕太后如此赤裸裸的抢权,为什么军功元老们不坚决抵抗,制止吕太后拿走御史大夫呢?
这是因为,政治斗争不是单纯的好勇斗狠,不能只看重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
军功元老派系是同属军队系统,基于开国战争的历史渊源形成的松散联盟。
很多军功元老当年都是独立山头,彼此之间的依附关系并不深,甚至也曾经是对头。
当前的斗争主要围绕着瓜分惠帝留下的政治遗产展开。
吕太后阵营以血缘关系为核心,辅以当年历史渊源,在不伤害普遍军功元老利益的前提下,其凝聚力和决心都比元老们强。
在时机不成熟时强行去为了这三瓜两枣的利益展开争夺,并非明智之举。
尤其是对陈平和周勃这样的元老领袖来说,花大人情卖大面子去争这些事也是非常划不来的。
同时我们还需要仔细思考下,吕太后做这一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要立诸吕为王,把吕家培养成和刘家并立的大家族。
那最反对吕太后,最想和吕太后对着干的又是谁呢?当然是众多刘姓王爷们!
无论是吕家、张家还是皇族刘家,都是凝聚力很高的一家人,彼此间有的是热闹可瞧。
在这种局面下,陈平和周勃跳出来和吕家死命作对又是为哪般呢?替刘家人作嫁衣么?
因此,基于政治斗争的常识,陈平、周勃为首的军功元老现在也绝不会跳出来。
眼下吕太后决心很大,蹦得很高,但无外乎是在拿捏相对松散的军功元老这个软柿子罢了。
吕太后的目的当然不是这点油水,吕太后迟早要和刘家人大干一场,到时候指不定会啥样呢。
事实也是如此,别看现在军功元老们比较低调,随着吕太后和刘家人闹起来,吕太后马上就要拉拢他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