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女中豪杰(二十六)
吕太后一鼓作气成功封吕台为王,但风光之后她又做了很多妥协来善后(见链接:《冲锋暂停》)。
她一方面通过重用齐王与楚王的儿子拉拢刘氏诸王,另一方面通过列侯排座次的投名状,明确吕家与军功元老们共享天下的秩序。
应该说这一系列动作确实可以缓和眼下剑拔弩张的局面,毕竟吕氏这一年吃下的东西太多了,再不有所表示只怕就要让反对者都联合起来了。
总的来说即便吕氏这一回吃了个胖子,综合实力上仍然比刘氏皇族与军功元老们差太多。
如果一切都依照这一轮吕太后妥协后的局面平稳运行,吕氏家族最多和刘氏皇族、军功元老们三足鼎立。
而且眼下吕氏家族非常倚赖吕太后的执政权力,是三足中最弱,最不稳定的一足。
雄心勃勃的吕太后多半不会对此感到满意,可是吕家的野望已经展露无疑,吕太后但凡再有所动作,刘氏皇族和军功元老随时都会联合。
接下来该怎么走呢?从理论上来看,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军功元老和刘氏皇族中有所区别,拉一个打一个。那该拉谁又该打谁呢?这也不难选择。
军功元老大多聚居首都,而且在军中威信很高,对吕氏家族的威胁又大又直接,以现在吕太后的体量万不敢与其正面硬碰硬。
反观刘氏皇族,离得远且彼此分散,很多皇族虽然是国王但还没成年,短时间内无法联合起来,具备各个击破的条件。
所以吕太后很快就明确了思路,开始重点打击刘氏皇族的利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打击呢?
(高后二年)秋七月,恒山王不疑薨。行八铢钱。
公元前186年2月,吕太后宣布用八铢钱取代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吹响了对刘氏诸王大作战的号角。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吕太后不是要为吕氏家族争夺空间而向刘氏诸王发难吗?怎么不去搞点奇谋妙计,却发起新铜钱来了?
这需要我们回顾下此前介绍过的关于大汉发行钱方面的知识(见链接:《致命一击》)
。
秦帝国时期将秦国发行的“半两钱”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秦汉时计量单位,一两重24铢,因此半两钱的实际重量是12铢。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
刘邦成为汉王后,觉得秦帝国时期的半两钱太重太难用,所以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允许民间私自铸造榆荚钱。
刘邦货币改革的细节我们之前详细介绍过,这里简单回顾下。
官方说法是半两钱因为太重所以不方便使用,但这多半只是展示下爱民如子的态度,并非全部的真实原因。
经济学有个基本规律,那就是随着帝国朝廷在行政层面的扩张,物价通常会温和上涨。
随着物价上涨,一枚铜钱的价值会越来越低,但一枚铜钱却固定要半两的铜作为铸材,其铸造成本等于是越来越高。
时间一久,朝廷铸造货币就成了亏本活动,以至于钱发得越多,朝廷就越缺钱。无奈之下,朝廷也只能偷工减料缩减成本,所以出土的秦朝货币多有不足重,甚至只有三四铢。
大秦朝廷带头造假,民间自然就会有样学样,导致市面上的货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像样子,以至于在实际交易市场,去中心化的民间货币布的占比越来越高。
面对混乱的货币市场,刘邦和项羽做了不同的应对。
项羽继承叔叔项梁的策略,通过发行大钱的方式,稳定币价的同时加强西楚国中央在财政上的权威。
刘邦却反其道而行之,致力于将布排挤出货币市场,因而采用以黄金为锚,放开铸币权,允许商人根据市场实际调节铸币成本。
结局显而易见,项羽的货币策略听起来很好,但以西楚朝廷的能力根本没能力根据市场来判断和调节铸币成本,注定只能是一简空文。
刘邦向民间开放铸币权的特殊政策使得铜钱也成为去中心化的货币,和布进了同一个赛道,从而凭借其在货币属性的天然优势基本将布排挤出货币市场。
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弊端自然也有很多。
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
毕竟所谓的对民间开放铸币权,实际上就是对商人开放铸币权,商人一窝蜂地去铸币自然会带来混乱。
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由于商人利用铸币的机会大量造钱并趁机蓄积物资,使得市面上一度钱多物少,导致物价飞涨。
据说一石米一度涨价到1万钱,涨了三四十倍,一匹马也涨价到100金。
当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现象,毕竟市场会自发调节,铜钱的铸币成本最终会和其价值逐步吻合,使得绝大部分私人商贩无力参与。
不过这样一来,铸币权最终会被诸侯国及其附属的豪族富商所垄断。
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书明确记载吴国的刘濞通过铸钱和煮盐富甲天下,以至于国民都不用纳赋。
私人铸钱在汉初时禁时续,但诸侯国政府铸钱从没有被禁止过,其他诸侯国在铸钱上自然也不会甘居人后。
诸侯国可以私自铸币,就意味着他们有能力迅速累积大量钱币,迅速变现出大量军需物资,一旦想与中央对抗也更容易实现联合。
吕太后意识到吕氏家族想要坐镇中央,迟早要与刘氏皇族把持的诸侯王国对抗乃至决战,那就必须要从根上削弱诸侯王国的实力。
盗铸钱及佐者,弃市。同居不告,赎耐。正典、田典、伍人不告,罚金四两。
或颇告,皆相除。尉、尉史、乡部、官(简二零一)啬夫、士吏、部主者弗得,罚金四两。
智(知)人盗铸钱,为买铜、炭、及为行其新钱,若为通之,与同罪。
捕盗铸钱及佐者死罪一人,予爵一级。其欲以免除罪人者,许之。
盗铸钱及佐者,智(知)人盗铸钱,为买铜、炭,及为行其新钱,若为通之,而能颇相捕,若先自告、告其与,吏捕(二零六),颇得之,除捕者罪。
诸谋盗铸钱,颇有其器具未铸者,皆黥以为城旦舂。智(知)为及买铸钱具者,与同罪。
上面是《张家山汉简》出土的《二年律令》中与盗铸钱罪相关的处罚条令,可以看出吕太后时期对民间盗铸钱的打击相当严厉。
文帝五年春二月,地震。夏四月,除盗铸钱令
刘邦时期很明显的鼓励私人铸钱,后来的汉文帝全面恢复了刘邦的货币政策,特地废除了《盗铸钱令》,因而综合来看,吕太后时期在货币政策上做出了重大变革,恢复了秦时对私人铸钱的严厉处罚。
当然,吕太后时期严禁的是私人盗铸钱,并没有禁止诸侯王国政府自行铸钱,她也没有能力实施如此强硬的铸币禁令。
不难看出,吕太后在货币政策上一步一个脚印,针对性很强。
她先是严厉打击民间私人铸钱,逐步将铸币权收回到帝国和诸侯王国的政府,再进一步推出八铢的大钱,逐步将铸币权收回到帝国中央。
吕太后这里用的是用优质良币驱除市面上劣质铜钱的策略,在吕太后团队的构思里,随着大量足重好钱的推出,诸侯王国将无力跟随。
短时间铸造大量足重铜钱虽然会消耗大量铜矿物资,但是大量优质的足重好钱进入市场,就能稳定物价,逐步抬高铜钱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帝国日常经济运转需要的铜钱非常多,如此重的铜钱诸侯王国多半负担不起。
也就是说,发行大钱变成了帝国与诸侯王国比拼国力的竞争,吕太后认为,帝国能把各诸侯王国都耗死,从而垄断铸币权。
应该说,吕太后及其团队的这个思路从理论上看颇有道理。不过一直跟随的读者难免会有疑问,这思路不和当年的项羽如出一辙么?
用优质的足额的好钱引导,将劣质货币淘汰出市场,从原理上来说当然是无比正确的,可前提是你得有这个能力。
大钱冲击市场需要解决三个实际难题:第一,怎么处理旧钱?第二,怎么打击假钱?第三,有没有能力满足市面上对新钱的需求?
大钱面世后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此前市面上流行的数以亿万计的旧钱怎么办?
你不可能完全废弃不用,不然民间只能继续使用旧钱,你的新钱由于数量太少反而成了吉祥物。
要解决旧钱问题,要么就是限时兑换成新钱,要么就是新老两种钱并行,但两种方案都面临很大的难题。
旧钱数量太大了,全部一次性兑换需要的新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大钱本来就耗铜很多,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兑换市场上的旧钱。
既然无法一次性兑换,那就只能新老钱并行,而且至少要并行一两年甚至更久。可如果并行的话,重了好几倍的新钱就太吃亏了。
新钱耗这么多铜,价值如果和旧钱一样,脑子活络的亡命之徒自然就会把新钱熔了改造成旧钱,那政府成了送温暖的大傻子了,而且物价肯定会迎来一轮飞涨。
事到如今,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强行规定足重的新钱价值比旧钱更高,比如说一个当十个。
接下来通过等价兑换回收以及新老旧钱并行等多种方式逐步自然淘汰旧钱。
史书没有记载吕太后这轮发行足重大钱的细节,但我们根据一般经济规律推测,最终大致也只能如此运行。
这样的方案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朝廷有没有能力把握市场的价值平衡点。
市面上的钱长期私铸,重量和材质鱼龙混杂,兑换起来异常复杂,实施兑换的人会不会从中各种弄虚作假,通过差价中饱私囊呢?恐怕很难避免。
通常朝廷管不住经办的官员,为了不亏损太多,往往要把新钱价格抬高到按重量计算的价格高不少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这样一来,新钱不但不能抑制物价,反而会由于定价过高而抬升实际物价,另一方面,新钱价格被强行定到虚高又会鼓励民间大量铸造假钱,熔掉新钱来牟利。
朝廷为了推行新钱,不得不大量调派人手缉捕追查私人铸造假钱,增加很大的治安成本。尤其是眼下诸侯王国非常强,盗铸假钱背后一旦有这些王爷的身影,帝国想要对付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上面这些都是小问题,只要朝廷能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好钱进入市场,不愁民间不用脚投票。
可问题是,朝廷有能耐铸造足以满足市场要求的钱么?
我们现在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没法说清楚大汉每年需要多少钱,朝廷实际能产多少钱,但我们可以结合后世实例做一些粗略的估算。
吕太后眼下在铜钱领域面临的难题唐帝国也遇到了,唐帝国尤其是龟缩关中的晚唐也曾经采用类似的方式解决问题。
大体上晚玄宗时期每年用近百万斤铜出产数亿文铜钱已经非常吃力,到了晚唐直接铸币能力大幅下降,要通过一些取巧的模式。
必须要注意的是,一年数亿枚铜钱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唐帝国每年还需要价值数十亿铜钱的上千万匹布帛流入流通市场。
到了宋朝,布帛逐渐不再是主流交易货币,可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价值数十亿铜钱的纸币。
现在我们就能感受到,以吕太后时期的汉帝国朝廷的能力,在布帛被逐出流通市场的背景下,恐怕没能力垄断铜钱的铸造权。
(高后六年)行五分钱。
吕太后的货币改革维持了四年后就作废了,改发行五分钱,五分就是半铢,铸币用料一下缩减为原来的十六分之一,看来,吕太后的新钱已导致朝廷财政濒临崩盘。
货币改革的失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朝廷财富,更让齐国、楚国、吴国等江淮强势诸侯王国的信用大涨,对吕氏家族构成了极其重大的打击。
此后的吕太后一系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正面抗衡强势刘氏皇族的能力。
表面上,接下来的吕太后突然间进入疯狂时期,大肆屠杀刘氏皇族,但我们要看到,吕太后此时对付的刘氏皇族主要是未成年。
面对已成年,实力雄厚的几大诸侯王,吕太后有心无力,甚至在对方挑衅之时也只能选择退让。
更可怕的是,货币改革的失败必然让吕氏一系在朝政中面临巨大的压力,让本来在与军功元老的抗衡中就处于劣势的吕氏雪上加霜。
至此,吕氏家族的出路已变得越来越窄,下节我们就会看到,敌人即将展开大反扑,吕家接连遭遇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