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老太气得把珠宝摔地上:再也不替你们这帮败家子守家了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女中豪杰(三十二)
公元前180年7月,吕太后病逝,汉帝国中央政局随即变得波云诡谲。其中有一个老太怒斥壮年男软骨头没脑子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郦)寄绐说禄曰:“…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
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禄然其计,使人报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
禄信寄,与俱出游,过其姑吕媭。媭怒曰:“汝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无为它人守也!”
军功元老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当时的上将军吕禄关系比较好,他跑来劝说吕禄:
太后去世了,皇帝年纪很小,你呢身为赵王,手里有一大块肥沃地盘,不赶紧去封国好好经营,非得死皮赖脸的在首都当什么上将军?不是惹军功元老们怀疑么?
你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辞掉上将军的头衔,把自己手里的兵权都交给太尉,再请梁王吕产也辞掉相国职位,与大臣们盟约之后二人一起前往封国。
这样一来,此时已然起兵造反的齐王必然退兵,军功元老们也能安心。
而你本人则可以高枕无忧的在沃野千里的赵国当大王,以后子子孙孙都是大王,多么美妙的前景啊。
吕禄觉得郦寄说得很有道理,便把郦寄的主意告诉相国吕产以及其他诸吕元老。
但是吕家众人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很多人觉得离开首都似乎也不是好事,一直没能形成决议。
不过吕禄心里已拿定主意,于是便带着郦寄一同出游,以示其态度。出游途中二人路过吕嬃府邸。
吕嬃是樊哙的遗孀,而樊哙一度是大汉军队一哥,活着时是吕系集团地位仅次于吕太后的大佬。
樊哙死后吕太后将吕嬃封为临光侯,可见其在吕家的地位。
吕禄要想采纳郦寄的建议自然不能无视吕嬃的影响力,这次途经吕嬃府邸多半也是特地过来商讨大事。
吕嬃坚决反对吕禄的想法,二人想必爆发了争吵,虽然吕嬃资格很老,毕竟吕禄和吕产才是话事人,一旦他俩下定决心,吕嬃也无力阻止。
吕嬃气得破口大骂:“你吕禄身为将军却把部队扔了,我们吕家还拿什么来自保?”
一怒之下,吕嬃把家里值钱的所有珠玉财宝全部扔到地上“我吕家已覆亡在即,还为别人守什么财呢?”
这个故事多半是真实的,但故事也很容易给后世人们一种错觉:
大家都认为吕嬃是经验丰富的,老谋深算的,而吕禄却太年轻,太愚蠢,太怯懦了。
很多后人难免会想,要是我有幸穿越成吕禄,我只要不像吕禄那样愚蠢,我不就可以保住吕家的地位,历史不就被我改写了?
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呢?
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
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回来后,了解了吕禄和吕产的决策,便责备吕产,说“大王您不早点去自己的封国,现在您就算还想去,去得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贾寿虽然反对吕禄和吕产此时出京归国,但他指责的是你俩为什么不早出京回国,现在你就算想回也回不去了。
贾寿的官职是郎中令,郎中令是掌握宫殿门廷侍卫的官员,级别很高,其掌控的部队属于南军。
南军理论上目前由吕产掌控,因此贾寿无疑是吕氏嫡系亲信。
贾寿责备吕产的话为我们透露一个重大信息:吕氏一系对于吕禄、吕产二人是否要放弃京城官职回到赵国、梁国早就开会讨论过。
以贾寿为代表的吕系实力派人物早就为吕禄、吕产的吕氏上层分析过局势,并且力劝他们放弃京城官职,回到封国,只是二吕始终在犹豫之中。
也就是说,郦寄的劝说只是促成吕禄下定决心,郦寄提出的建议吕禄早就听过,只是还没想清楚。
其实我们代入吕禄的角色,就很容易知道为什么贾寿等心腹劝说,吕禄犹豫不决,郦寄一劝说,吕禄就想明白了。
因为郦寄是军功宿将郦商的儿子,郦商军中排行第五,活着的军功元老里排行第二,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吕禄显然认为郦寄是代表父亲乃至整个军功元老来和自己达成协议的。
只是贾寿视野比吕禄、吕产广阔很多,指出您二位吕太后刚死就应该早点出京回国,现在局势变了,您二位想回也回不去了。
实际上,留守长安还是离开长安都是可行选择,我们不能认为某一个决定就是正确答案。
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及鲁王张偃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
淮阳王刘强,恒山王刘不疑、济川王刘太都是吕太后孙子,鲁王张偃是吕太后外孙,他们都被封为王。
但可惜的是,由于年幼,上面四个王都留在长安,没有回到自己封国。


我们看下上面两张图,第一张是吕太后驾崩时汉帝国的诸侯王国分布图,如果只看国王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下面的图,刘邦一系留下的几个刘氏王已经被彻底分割削弱。
然而,吕禄、吕产加四个年幼诸侯王都留在长安,只有燕王吕通也许有前往封国,这就使得吕太后的诸侯王国布局只是单纯的地图开疆。
这种局势下吕禄和吕产就面临选择:到底是保中央还是保地方。
后人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果,很容易得出事后诸葛亮的结论:似乎只要吕禄和吕产做出另一个选择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但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对于吕禄和吕产来说,到底要保中央还是要保地方,其实就是看到底是经营中央的军功元老们实力强还是目前主要经营地方的刘氏皇族实力更强。
吕禄和吕产不是傻子,他们麾下决策团队里的大批智囊更不是傻子,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决战时刻,就是想看看两大敌人到底谁更弱一点,先挑弱的对付。
军功元老和刘氏皇族到底谁强谁弱呢?这实在不好轻易下结论,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贾寿等智囊力劝吕禄、吕产离京,二吕依旧犹豫不决。
很多读者朋友肯定会奇怪,吕氏团队智囊们为什么要劝二吕放弃高官回国呢?这不是把大权拱手让人的懦弱行为吗?
其实如果我们不先入为主的受结局和故事影响,回看郦寄劝吕禄的话,就会发现其每一句都很中肯。
以你吕氏这么点实力,你有信心在关中和军功元老们掰手腕吗?你天天提心吊胆的你自己不难受吗?
你们回到赵国和梁国,手里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而且一旦假以时日,吕家一系7个王全部都能顺利掌控自己的封国,整个中原都是吕家天下。
到那时吕家实力不比现在龟缩在长安强?
贾寿当初劝说吕禄和吕产放弃京城想必也是类似的说辞,只是现在他改变了看法:
晚咯,军功元老和诸侯王已经联手成关门打狗之势,吕家想回也回不去了,只能留京殊死一搏了。
(吕太后)病困,以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梁王产为相国居南军
很多朋友肯定会想,吕禄是上将军,吕产是相国,文武大权都在吕家手里,吕家干嘛怕军功元老呢?
可是如果只要下两份委任状给两个好听的头衔就能掌控军政大权,那天下哪还会有权力斗争呢?历史上哪还会出现傀儡皇帝呢?
如果委任状这么有用,吕太后临死时直接让吕禄当太尉兼掌管北军的中尉,吕产当丞相兼掌管南军的卫尉不就得了?
你现在给吕禄委任状是上将军,日常在北军军中办公。
原来掌管帝国军事的太尉,掌管北军的中尉都还在,他们手下数以百计的中上层将领也都在,你这个上将军到底该怎么管他们呢?
你现在给吕产的委任状是相国,日常在南军军中办公。
原来掌管帝国行政的丞相,掌管官员监察的御史大夫以及掌管南军的卫尉都还在,他们手下数以百计的各级官员、将领也都在,你这个相国到底该怎么管他们呢?
吕禄、吕产二人在首都的这堆头衔说得不好听点,实际就是些空职罢了,实权仍然掌控在军功元老们手中。
想必很多朋友对此会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史书似乎还提供了反例:
勃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勃北军。
后来周勃想去北军搞事一度被拦住进不去,幸亏主管符节的纪通是军工元老的人,他假传天子号令总算让周勃进入北军军中。
所以后人更是据此认为,要不是吕禄不是傻到脑袋冒烟的把权力交出来,军功元老哪有机会斗赢诸吕呢?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错觉,周勃进入北军被拦截这很正常。
军队必然有军队的规矩,后世很多例子表明即便皇帝要进军营,那也得走正常手续。
如果周勃以太尉的身份发公文要来视察北军,北军自然不会阻拦。
可周勃是来北军搞政变的,必然是不走正常流程想要偷偷进入军中,那么部队予以拦截请出示手续也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我们要问的是,周勃最后进去了么?周勃偷偷摸摸进军营搞政变都能顺利进去军营,这不正证明了军功元老一系的影响力和实力么?
当然大家肯定会想,那要是吕禄没有放弃上将军官衔,周勃恐怕就进不去北军,那诸吕就不会突然死亡。
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可问题是,吕禄守在北军最多不过让其暂时避免被突袭,并不代表吕禄就能控制得了北军。
一个简单的例子,难道吕禄和吕产不想把陈平、周勃等一系列军功元老们一网打尽吗?他们做梦都想!
如果吕禄和吕产真的能掌握北军和南军,他们捏死陈平周勃等军功元老就像捏死蚂蚁一样容易,他们还会等到现在?
事实上从事后事态进展也能看出,北军和南军的将士大部分都是军功一系的后代或者支持者,军功元老只要振臂一呼,大伙都跟着走!
吕禄和吕产每天镇守北军和南军,也就能看着这些军人不发难罢了,他们没有能力让部队跟他们走去镇压军功元老。这也是两人萌生去意的根本原因。
吕禄和吕产非常清楚,自己现在很被动,军功元老们暂时没有发难不过是部队将士还比较散,军功元老们还没完成串联。
一旦串联完成,军中随时可以发起兵变,到时候吕禄和吕产只能乖乖引颈就戮。
这也是为什么贾寿要数落吕产,因为你一开始就要看到这一点赶紧跑路!
到时候军功元老们为了皇帝人选没准争得不可开交,你俩没准还有点时间在地方上好好整合。
现在看明白了自己斗不过军功元老再想跑,哪有这好事?
(吕太后)戒产、禄曰:“高祖与大臣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大臣不平。
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真正让吕禄和吕产陷入困境的导火索恐怕是吕太后的临终安排。
吕氏已经得罪了刘氏皇族,军功元老也对吕氏非常不满,太后死后很可能会发生政变。
可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只是让吕家后人时刻不离宫中,带兵紧紧守卫皇宫,连送葬都不敢去。
这种被动挨打的方案,守得住一时,又怎么可能守得住一世呢?
根据吕太后的临终安排,皇后和审食其牢牢控制皇权,等于把刘氏皇族排除在外,彻底得罪了刘氏皇族;
强行给吕家人相国、上将军俩不伦不类的职务,等于彻底得罪了军功元老。(见链接:《后事》)
如果只得罪刘氏皇族,结好军功元老,那么吕家后人还有机会和军功元老们合作;
如果只得罪军功元老,结好刘氏皇族,那么也许刘氏皇族会优先把军功元老当敌人。
这样的布局吕家继续保持权倾天下的局面固然不太可能,但或许还有一丝全身而退的机会。
可或许是吕太后因狂犬病去世得太突然,来不及清醒的处理后事;
又或许当时吕太后已无力安排后事,是利令智昏的吕家少壮舍不得到手的利益集体疯狂代吕太后作此决策。
总之,极度激进冒险的吕太后后事安排,已不可避免的让吕氏一族走向穷途末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