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后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无奈的一生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女中豪杰(三十四)
陆贾利用自己的资历与地位,极力撮合陈平与周勃,为军功宿将们后来的精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见链接:《陆贾》)
虽然我们不必夸大陆贾个人对于后来政变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
朝中众多类似陆贾这样原本不属于军功元老派系的老臣加入,是军功元老发难时机成熟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陆贾为代表的朝臣会逐渐站出来支持军功元老们呢?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从军功元老们的内部来看,越来越多的贵二代必然需要塑造一个像吕氏家族这样的敌人,也就促成了军功元老及其后裔越来越团结。
我们一直介绍汉帝国相对于秦帝国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爵位与身份、地位和财富之间过深的绑定(见链接《计划身份》、《爵位》)。
但是这种打破在汉初更多是潜规则层面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曲线实现。
在明规则层面和普遍人群的心里,爵位决定一切,爵位主要来自军功的观念依旧深入人心。
汉帝国没能被封侯的基层将士的爵位都必须降等继承,而且嫡长子继承的爵位最高只能到第8级公乘。
也就是说,第18级的大庶长,后代就变成了第8级公乘,再后一代就成了第6级官大夫…到第五代就会成为平民。
侯以上的爵位倒是可以世袭,所以那些功臣表中留名的军功元老,其后代可以继承他们的侯爵。
但也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其他儿子就只能降等。
根据帝国律令的规定,贵为第19级关内侯,其嫡长子之外只允许两个儿子成为第4级不更,其他所有儿子都只能是第3级簪袅。
要知道帝国给所有参与了开国战争的士兵都给了第5级大夫的爵位。
所以即便你贵为关内侯,绝大部分儿子连开国时的普通士兵都比不上。
军功元老们大多贵不可言,有很多儿子是常态。如今距离大汉开国已有20多年,第一代军功将领大多凋零,他们的儿子乃至孙子已逐渐成为帝国军队系统的中坚力量。
这些“贵二代”都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爵位,而要想提升爵位,就需要军功。
可是汉帝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得很大了,对外和匈奴或者南越打仗实在艰难,也不容易得到军功。
因此众多军功元老及其后裔越来越有共同的目标,越来越期待寻找共同的敌人,再把这些自己的敌人打成帝国的敌人,从而篡取大把功劳。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原本山头林立,矛盾重重的军功元老及其后裔,越来越团结为一个整体。
当然,军功元老及其后裔们需要敌人,但不一定代表这个敌人就是吕太后。
毕竟大规模战争才能诞生更多爵位,而刘氏皇族拥有关外大片肥沃土地,还有为数众多的军队,和他们干才有仗打,才能打大仗。
从这个角度来看,吕氏家族和军功元老也未尝没有合作的可能。
可是吕太后的临终遗命却来势汹汹,把军功元老们一下就逼到了墙角。(见链接:《遗命》)
面对着赤裸裸地要剥夺自己权力的吕氏家族,已然团结起来的军功元老及其后裔们自然就要对其正面应战了。
开国的军功宿将在历朝历代都是令人头疼的存在,不过我们仔细观察后世的历史就可以看到,皇权面对军功将领们依旧有他的优势。
毕竟皇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皇室更容易聚集为一个整体。
而军功将领往往可以分出很多派系,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很难亲密无间地合作。
随着战争结束,皇权可以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只要皇帝有足够的耐心与手腕,大多数时候还是有能力逐步将其打散。
吕太后代行皇权十多年,理论上她如果能全面地对军功元老开战的话,未必没有机会将其击垮。
问题是,回顾前面的连载我们就能发现,吕太后几乎就没有向其开战过。
吕太后这十多年来杀死了三个赵王,抢夺了燕王的封国,还不断欺负齐王,从齐王那抢走了好几个郡。
很显然,吕太后的主要手腕都用于对付刘氏皇族了。
吕太后是我国第一个知名的大一统帝国的女主,人们往往容易把她和后世的其他几个著名女主联系起来,尤其是800多年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但实际上吕太后和武则天有很大不同,武则天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她在起家后很长时间都得到了皇帝的全力支持。
然而吕太后一出道就和刘邦走到了对立面,她要走的路比后辈武则天要艰难许多。
吕家在刘邦的队伍中承担着制衡萧何且抚慰军功一系的重要角色,在开国战争年代,吕家的主要领头人是吕泽。
总的来看,吕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性格,他掌管吕家的时代并不热衷于扩张吕氏势力,朝中政局相对比较平稳。
吕泽意外战死后,由于吕家缺乏能扛事的男人,身为皇后的吕后被迫亲自上阵。(见链接:《挑衅》)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
吕后死后被官方认定为“为人刚毅”,其野心远在吕泽之上,这就注定了她一出山就必然闹得朝政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吕太后有着扩张吕氏的勃勃野心,可刘邦也同样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两者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矛盾。
吕后才成为吕家掌舵人,刘邦就发起了强硬的换太子运动,这就使得吕后不得不向军功元老一系一边倒。
在军功元老为首的大批朝中文武大臣的坚定支持下,吕后总算成功保住了儿子的皇位,如愿成为了吕太后。
惠帝登基后,史料记载吕太后曾经和审食其考虑过要尽屠军功元老(见链接:《发丧》)。
这段记载看上去并不真实,因为当时吕太后一系的实力远无法支持她干这么大的事。
但透过这段官方史料,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吕太后上位以后或许曾经考虑过与军功元老分道扬镳。
毕竟军功元老牢牢占据朝中军政要职,必然是阻挡吕氏扩充势力的一座大山。
然而吕太后最终选择了向惠帝曾经的敌人赵王刘如意开刀,这就把自己推向了整个刘氏皇族的对立面。
至此,吕太后只有和军功元老合作一条道可走了。
如果吕太后一开始不把矛头对准刘如意,而是和刘氏皇族合作对付军功元老,局面又会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很小。
吕太后想要和刘氏皇族精诚合作,前提就是儿子汉惠帝支持。
刘氏皇族其他人和吕太后只是名义上的母子或者亲戚,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他们必须以汉惠帝为纽带才能团结起来。
然而,汉惠帝和吕太后的关系却极其糟糕,汉惠帝才登基就摆出了一副要从母后那抢班夺权的架势。(见链接:《叔叔伯伯们》)
看上去似乎汉惠帝很愚蠢,没有吕太后的保护,他的皇位可就丢了,怎么他要和母后过不去呢?
要知道汉惠帝已经16岁了,不是小孩子了,他很清楚他的皇位危机十之八九都是自己这位野心勃勃的母后给惹出来的。
若不是母后为了扩张吕氏的欲望和军功元老们眉来眼去,打成一片,刘邦又哪会执意废太子呢?
吕太后和军功元老们一个裤子,甚至不惜损害当时身为太子的惠帝刘盈的利益阻止他手握兵权(见链接:《出征》),汉惠帝只怕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吕太后得不到皇帝的支持,这就使得吕氏家族只能和刘氏皇族站在对立面,吕氏一系还很弱小,自然没有办法面对两个敌人。
所以他们要想扩张就只能和军功元老精诚合作,向刘氏皇族抢蛋糕。
好在惠帝早死,小皇帝年纪尚幼,吕太后终于得以全面代理皇权,吕氏家族也得到了跃进的好机会。
按理来说,刘氏皇族的力量主要在地方,吕氏家族主要坐镇首都长安,吕家和刘家应该井水不犯河水才对。
可是吕家在中央要扩张就要面对庞大的军功元老群体。
而吕太后和惠帝多年恶斗的结果就是军功元老们已经掌握了朝中大部分军政要职,吕家根本没能力单独与之抗衡。
要想从军功元老手中抢夺权力就必须要得到刘氏皇族的支持,可这些年来刘氏皇族和吕家一直是敌对关系,哪能说合作就合作呢?
吕太后一开始从军功元老手中抢了一些军政职务,但最终她还是把吕家扩张的矛头指向了皇室。
她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外孙张偃为鲁王,接连抢了齐王两块地盘。
这样一来,吕家和刘氏皇族就成了敌人,自然也就没能力和军功元老们继续作战了。
吕太后得到一定利益后便理智的暂停了扩张势头,先后向刘氏皇族和军功元老们抛出橄榄枝,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利益(见链接:《冲锋暂停》)。
吕太后摆出低姿态并不是她满足于吕家到手的那么一点利益想要收兵,而是她意识到了,吕家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两面受敌。
吕家虽然得到了全面代理皇权的机会,但是吕家本身的势力还非常薄弱,军功元老和刘氏皇族任何一家都比他们要强大。
吕家单独和任何一系争斗,都需要拼尽全力,而且未必能取胜。
现在如果与两家为敌,路必然越走越窄,所以只能暂时收手。
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占据主动权的一方想要打开局面,通常的做法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吕太后代行皇权,自然是主动一方,当然也期待在军功元老和刘氏皇族之间选择一个拉拢。
可问题是刘氏皇族与军功元老们也都不是傻子,更何况他们一个在中央,一个在地方,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想要挑动他们之间互动实在太难。
正因为很难打开局面,吕太后及其团队决意出大招以求突破,开启了小钱换大钱的货币改革。
吕太后一系不掌握核心军政大权,要想撬动局面,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掌握财权。
军功元老和刘氏皇族,军功元老内部和刘氏皇族内部都派系林立。
只要吕家手中有钱,自然就可以从容地砸钱拉拢收买,到时候一家打两家也未必不可能。
然而货币改革遭遇惨败,这也让吕家彻底失去了掌控全局的能力。
此役过后吕家不仅丢掉了御史大夫的职位,甚至还丢掉了一半外戚的地位。
在军功元老威逼之下,前少帝被废,女婿和外孙不再是外戚,势力大降。(见链接:《货币改革》、《废帝》)
至此,吕家已经彻底失去了在朝中和军功元老掰手腕的实力,被迫把目光重新转向了刘氏皇族。
接下来的几年,吕太后连续杀了两个刘氏诸侯王,还夺走了燕王的封国,继续分割削弱齐王,看上去威风凛凛。
然而,吕太后穷凶极恶的同时,新立的几个吕氏王以及自己的孙子王、外孙王却都不敢去封国上任。
很显然,吕家虽然看上去气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色厉荏苒。
于是朱虚侯刘章拔剑出鞘,大闹朝堂,吕太后对此无可奈何。(见链接:《黔驴技穷》)
随着刘氏皇族的强势反击,吕太后已无力继续压制刘氏皇族。
更重要的是两面受敌的吕家不敢离开首都,刘氏皇族留下的地方权力空缺,吕家并没有能够补上。
现在的吕家实际上只能靠吕太后苦苦支撑,一旦吕太后失势,想要平稳继承现有权力已然不可能。
纵观吕太后的一生,实在是激情澎湃的一生,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
她和丈夫皇帝斗,和儿子皇帝斗,最终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吕家的巅峰时刻,不得不令人击节赞叹。
可另一方面,如果她和哥哥吕泽一样淡泊名利,吕家固然不会有后来的辉煌,是不是也不会有后来的风险呢?
谁也不知道答案了,历史没有如果。
吕太后因狂犬病突然去世,她留下了一个非常激进,全面树敌的遗嘱。
我们不清楚这个遗嘱是已无力保持清醒的吕太后的本意还是吕家后辈自己的意思。
但这份不知轻重的遗嘱实际上让吕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