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和周勃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入继大统(十五)
公元前179年,贾谊跟随领导吴公调到首都长安成为博士后,旋即放了个大炮(见链接:《大字报》)。
可惜由于右丞相周勃、太尉灌婴等朝中重臣的极力反对,这一炮没有放响。
不过贾谊没有气馁,他再接再厉,继续放炮。
诏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
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违德。
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训其民。
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公元前179年10月,汉文帝突然下了一份令人震撼的诏书。
文帝说,朕听说古时候诸侯建国众多,各守其地,按时向朝廷进贡。
如此则百姓赋役不重,上下和睦快乐,鲜见有违民所愿的事情发生。
当今列侯多居于长安,离封邑甚远,吏卒供给输送甚为劳苦,而列侯也没有机会去教训其封邑的人民。
现令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在朝为官或诏令恩准留京的,可派其太子到封邑去。
汉文帝要把所有的列侯都赶回自己的封国去,这光听着就够刺激了。
进一步,我们此前详细介绍过,汉帝国的封侯遵循不在关内封侯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现在要把以军功元老为主的列侯都赶到数百里乃至千里之外的关外去,你说吓不吓人。
当然,很多军功元老都在朝中当官,文帝不可能有能力把他们的官职都给撤了。
所以文帝也说了,如果是在朝廷当官或者得到朕的恩准也可以留京,只要把太子派到封国去即可。
这么一看,好像也还行啊,军功元老们仍然在朝廷里当官,其太子则跑去镇守封国,不算太坏啊。
可是我们别忘了,眼下可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现在没官职,你说他该不该回封国呢?
这个特殊人物就是周勃,自打两个月前被迫辞去右丞相职务后,周勃一直没有新的任命。
到这里,想必傻子都看明白了,合着这份诏令的根本目的是要请周勃离开京城啊?
汉文帝为什么突然下这份诏令呢?贾谊的传记道出了原因: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虽然贾谊第一炮没有打响,但是得到了文帝的宠爱与信任。
朝廷众多法令的修改事宜,文帝都交给贾谊去做。
而这份让各个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的诏令,也是贾谊提出的。
他这猛地又放了个比第一炮还要响的超级大炮。
很可惜的是,贾谊关于让列侯前往自己封国的奏疏没有保留下来.
我们已不知道贾谊当时怎么写的了。
大家想必会很奇怪,此前相对务虚的提议汉文帝都不敢接受,怎么这回如此激进的提议却接受了呢?
二年冬十月,丞相陈平薨。
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帝之所以突然强硬,最大的原因就是陈平病逝了。
文帝颁布的让列侯本人或者太子回到封国的诏令,就是紧接着陈平病逝发布的。
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
有田三十亩,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平:“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之不亲家生产,曰:
“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弃之。
陈平是平民出身,从年轻时和哥哥一起耕种30亩地看,他家可以算是中等偏下的家庭。
但是陈平长相不错,属于美男子。人长得帅,就容易得到一些隐性福利。
陈平家境一般却能在年轻时四处求学读了很多书,这在当时很不容易。
其根本原因是他的哥哥一个人把田全种了供养陈平。
陈平嫂子为此抱怨,他哥哥甚至干脆把自己老婆给休了!
如果说陈平哥哥愿意帮助陈平只能说兄弟情深,看不出人长得帅的优势的话,陈平娶老婆就很显然和帅有很大关系了。
户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取,平欲得之。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
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
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之女?”
负曰:“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者乎?”卒与女。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平既取张氏女,资用益饶,游道日广。
陈平家里穷,有钱人家不肯嫁女给他,没钱的他又看不上。
此时有个富人张富的孙女由于接连克死了五个丈夫,没富户敢娶。
急于少奋斗几年的陈平就相中了这个寡妇。

但是陈平和人家门不当户不对,按理是没法娶上人家的。
可是张富偶尔看到了陈平,马上觉得这个帅哥不错,适合我孙女。
张富回家跟自己儿子商量,儿子不乐意了:
陈平出了名的不事生产的懒鬼穷鬼,怎么能让我女儿跟这种人受苦呢?
张富直接就骂自己儿子没眼光:像陈平这样的大帅哥怎么可能会一直穷呢?
于是张富不但做主把孙女许配给陈平,还借了很多钱给陈平,甚至娶亲需要的酒肉都自己出了。
陈平得到了老丈人的资助,一下就有钱了,更加成天在外游历不着家了。
所以啊,陈平那可这真是帅哥不用讲道理的典范啊。
平已前谢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为太仆。
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爵卿。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客在楚者往击。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
秦末大乱,平日就成天四处晃荡的陈平自然也闲不住。
他辞别兄长妻儿后就加入了秦末逐鹿中原的游戏之中。
陈平先加入了魏王咎的阵营,一路当到了太仆。
魏国很快就败亡,陈平却没有跟着沉沦,后来又加入了项羽阵营。
陈平被项羽封为信武君,还被任命为都尉,成为河内郡的军事一把手,可谓混得风生水起。
不久后汉军东出,陈平镇守的河内郡被汉军攻克,不得不逃亡到汉阵营。
陈平刚进汉阵营的时候很不受重视。
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刘邦面试的机会,结果还是7个人一起群面。
然而陈平见了刘邦一面后,情势又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他迅速被刘邦任命为军中主管纪委的高级干部。
一个空降兵管纪委,陈平立马遭到周勃联手灌赢的激烈反对。
他们给陈平罗织了一系列欲致其于死地的大罪。
可结果却是刘邦不但没有治陈平的罪,反而给他加官升级(见链接:《陈平》)。
大汉开国后朝廷中涌现出了许多性格各异的风云人物。
但这些风云人物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早早跟随刘邦的元从之臣。
绝大部分都是丰沛起兵甚至芒砀山时期就跟着刘邦了,再不济也得跟随刘邦打进关中,入主汉中。
这里唯一的例外就是陈平,只有陈平是等到汉军东出,革命都完成快一半了才加入革命。
陈平是标准的“晚革命”,可是陈平却一直是帝国主席台前排就坐的实权大人物。
陈平一直担任的军中纪委书记,从来没有获得过兵权。
可陈平最后却长期成为军功元老一系公认的头号人物,让众多一线将领臣服。
陈平的传奇色彩之浓可见一斑!
我们此前多次浓墨重彩的介绍过陈平,这里不再赘述。
纵观陈平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所以汉文帝上台后不甘心被军功元老一系压制,频频小动作出击。
可是文帝始终都把目标对准了周勃,陈平地位始终稳固。
陈平的人脉太广了,愿意卖陈平面子的人也实在太多了,让文帝很有点害怕。
最关键的是,陈平谨慎阴沉,重视细节的行事风格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很像文帝。
所以文帝面对陈平难免有种遇到老前辈的感觉,不知从何下手。
吕后称制后,陈平就一直是军功元老一系的领袖。
现在陈平死了,军功元老中很难再找到一个和陈平那样能捏合各方且资历威望足够的人物。
周勃?诛吕政变时他作为军中领袖曾经跳出来一段时间。
但事实证明和陈平比周勃的领袖能力差远了(见链接:《周勃1》、《周勃2》)。
汉文帝忍不住认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重创军功元老的大好机会。
另一方面,陈平病逝,丞相位置就空了出来,必须要重新任命一个丞相。
如果正常进行下去,周勃是陈平之后资历、地位和威望最高的人。
按正常秩序,周勃接任陈平的丞相顺理成章。
但汉文帝没法接受这个局面,因为周勃被免职后,文帝和他就等于撕破脸皮了。
现在周勃再回来,文帝和他已没法和平了,相处起来肯定会很别扭。
内心深处,文帝肯定期待自己的人来当这个丞相。
再不济也得让灌婴或者张苍当丞相,自己的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正是出于以上种种因素考虑,文帝决定采纳贾谊的意见,开展一次列侯返回封国的运动,把周勃赶出关中。
一旦周勃被赶出京,他就自然没有了接任陈平丞相位置的机会。
当然,让列侯回到封国不仅仅是针对朝中的军功元老。
这个政策对诸侯王也会有很大影响,我们后面再介绍。
如果汉文帝的构想能够得到实现,周勃将被迫回到封国,文帝将彻底打开局面。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文帝无可奈何:
十一月,乙亥,周勃复为丞相。
11月2日,距文帝要求列侯回封国的诏令不到一个月,周勃不但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国,反而复出再次担任丞相。
至此,丞相周勃、太尉灌婴、御史大夫张苍,军功元老们仍旧垄断朝中最重要官职。
从一年后汉文帝再次下诏提到这封令列侯或者其太子前往封国的诏令没有有效执行来看,文帝上个月发的诏令实际上已沦为一简废文。
很显然,文帝的倒周行动遭到了军功元老的集体反扑,失败了。
而且事情还没有完,汉文帝还必须要就自己的鲁莽行为向军功元老做交代。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见于天,灾孰大焉!
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
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
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11月30日出现了日偏食,汉文帝趁机向全天下发表声明,做出深刻检讨。
这是历史上第一封由皇帝发出的罪己诏书。
我们简单翻译下这份罪己诏书的内容:
朕听说过,天生人民,天为人民置立君主以进行治理。
君主无德,施政失衡,上天就示以灾异以儆戒其治道不宜。
而十一月三十日发生的日偏食是上天见责的征兆,显示朕的过失是很多的!
朕能继承大统,以卑微之身托于士民侯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我一人。
朝中还有两三个重臣,他们就是我的大腿和胳膊,是我的左膀右臂。
朕下不能治育百姓,上致日月星辰的失序,朕的德行是十分缺乏的。
各大臣接诏后,请都认真检讨朕的过失,请多批评朕尚没有了解与考虑到的问题。
这一封诏书汉文帝对自己做了非常深刻的检讨,把自己批评得非常狠。
而且其中很明确地表示,天下虽然是朕的天下,但还有两三个股肱之臣和朕一起共同治理天下。
这里说的两三个执政的股肱之臣,显然是指的周勃、灌婴加上张苍。
文帝在直白地表达,我和父皇刘邦一样,与你们军功元老共天下。
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你们的天下,朕知道错了,请你们务必要原谅我。
接下来汉文帝还特地表示,你们这些大臣接到诏书后,请都认真检讨朕的过失。
你们只要发现朕有没有了解与考虑到的问题,尽管直接告诉朕、批评朕。
很显然,文帝把姿态摆得很低,一副虚心接受元老们批评的态度,想要尽力弥补之前的过失。
我们此前介绍说汉文帝沉稳甚至有些阴沉,但他毕竟是个年轻人。
尤其是文帝喜欢和比他更年轻的贾谊玩到一块去。
他很可能受到飞扬跳脱、好出风头的贾谊影响,一不小心就犯下大错。
汉文帝这一次的举动很明显操之过急,不得人心。
周勃是把你从藩王抬到皇帝的头号功臣!
没有了周勃,你不但当不上皇帝,搞不好性命都有风险(只要看看文帝怎么对他弟弟的就可以想象)。
周勃就算对不起天下所有人,他也没有对不起你,他也是你一家子永远的大恩人。
人们常说,知恩要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没有,那就是把无情无义几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那天下谁还敢和你走到一块去呢?
你提拔重用类似贾谊这样的年轻人就可以笼络人心呢?就可以把天下人当傻子了?
我们再怎么有功于你,能比得上周勃的一根手指头么?
周勃尚且如此,我们跟着你干还能指望有好果子?
一个人可以刻薄寡恩,但必须以重情重义为基调和底色。
所有的刻薄寡恩都是有理由的,都是能让人相信只要自己注意点就可以避免的。
不然你只会迅速众叛亲离,陷入无休止的纷乱烦扰之中。
后世无数帝王将相用他们的经历乃至生命,证实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汉文帝此前和周勃的斗争,陈平才是主角,文帝在暗处。
大家即便都懂是文帝要干恩人了,但大家都会安慰自己,谁叫你周勃得罪陈平呢。
可现在陈平死了,文帝赤膊上阵,这就把忘恩负义的负面形象抛之人前,迅速丧尽人心。
好在汉文帝有一个后世帝王很不容易拥有的大优点——虚心,不好面。
他立即下发中国史上第一份罪己诏,非常诚恳承认错误并真心道歉。
虽然看上去丢了大面子,却避免了难以预料的惨烈后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