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室第一次手足相残,就在汉文帝治下


昨天的广告由于得到部分读者朋友的反馈客服态度差,下午看到后就删除了。
很久之前我们就和大家说过,本公众号秉持免费提供优质资源原则。
为维持我们的网络上的运营偶尔会接一些广告。
实际上,这两年来找我们的广告商如过江之鲫。
而放出来的广告百不足一,因为我们对其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
简单来说,我们放出的普遍偏向于类似美食、书籍等等比较简单明了直接交易的产品,或者一些公益、文化类和公众号风格相符的东西,当然这一类的报价也极为低廉。
报价数倍于一般商品的类型,或者商品中根据业界经验公认存在问题几率大的品类也都被排除了。
今后这条道路会坚持下去,也期待朋友们多多支持。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入继大统(二十三)
(文帝前三年)夏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杀辟阳侯审食其。
说起刘邦的分封刘氏诸侯,人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会引发手足相残。
而提起大汉帝国的手足相残,人们想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七国之乱。
但实际上,七国之乱并不是第一起来自同姓王的谋反叛乱。
同姓王由帝国的番屏变为皇权的最大挑战者,就发生在汉文帝时期。
第一起引发战争的叛乱也发生在汉文帝时期。
(文帝前三年)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为寇。
上幸甘泉,遣丞相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上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
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留游太原十余日。
公元前177年5月,匈奴大举入寇北地、河南地区。
大致就是匈奴从河套地区的黄河南渡,打到了陕北,随时可能威胁关中与山西。
这次入寇来势汹汹,汉文帝感到事态重大,决定组织积极防御。
文帝首先是派遣灌婴率精锐起兵正面阻截匈奴主力。
面对灌婴率领的汉军精锐,匈奴发扬其一贯精神,打不过就跑。
灌婴没能捕捉到匈奴主力,汉军也无法判断匈奴部队会不会向关中或者山西方向骚扰。
于是文帝将首都北军统一归嫡系亲信卫将军宋昌指挥,加强警卫,确保关中安全。
文帝本人亲自率一部分部队东进到太原,确保山西安全。
太原现在已经单独立国,国王是文帝儿子刘参。
太原国和北边大同一代的代国紧邻,代国现任国王也是文帝的儿子,叫刘武。
所以此时的太原国和代国联系紧密,太原国大臣很多来自代国。
因此代国大臣也纷纷赶到太原拜见文帝。
文帝时隔三年再次见到很多老部下,自然是非常高兴。
他不仅对老臣们都论功行赏,还按民里赏赐牛、酒,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的三年租税。
文帝驻跸并游览太原十余日,每日想必活动不断,非常尽兴。
但开心之余,汉文帝恐怕也忧心忡忡,毕竟这是20多年来匈奴第一次发起如此大规模的进攻。
我们此前详细给大家介绍过匈奴的社会和经济的运转原理(见链接《匈奴》)。
对于游牧部族来说,贸易和对外掠夺是极其重要的经济补充,也是维持王权的必不可少的方式。
汉帝国此时仍然对匈奴实施贸易禁令,但是从惠帝三年开始,就减少执法力度,事实上大幅放宽了对匈贸易禁令(见链接:《妥协》)。
所以此后十多年,匈奴都是贸易为主,对汉掠夺为辅。
如果是小规模的入寇,匈奴几乎年年都会有,汉帝国大体上也习以为常。
但是最近这几年来,匈奴对汉入寇频率似乎越来越高。
(高后)六年春,星昼见。……六月,城长陵。匈奴寇狄道,攻阿阳。
(高后)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
公元前182年春季和冬季,匈奴两次大规模入侵,此后汉匈边境局势急剧升温。
叔顿道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
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
通过史料所载的田叔向汉文帝举荐云中郡郡守孟舒时的对话可以看出:
云中郡曾经受到匈奴入侵,士卒战死者有几百人,云中郡守为此被免职。
对话指出此时孟舒担任云中郡守十多年,而孟舒大约在公元前197年被刘邦从赵国调出任郡守。
因此匈奴这次大举入寇云中大约在文帝即位之初的公元前180年到公元前179年之间。
此前见于史书的三次匈奴大规模入寇,或走甘肃那边的狄道,或在离关中较远的云中郡,对汉帝国的威胁尚不直观。
这一次匈奴入寇深入很多,一直打到了长安北部屏障上郡。
进了上郡匈奴既可以直接南下关中平原,也可以走蒲坂进山西,对汉帝国核心区域构成了重大威胁。
汉文帝忍无可忍,只能下诏表态全国进入军事紧急状态。
至孝文即位,复修和亲。其三年夏,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寇,于是文帝下诏曰:
“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无侵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
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地,非常故。
往来入塞,捕杀吏卒,驱侵上郡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
陵轹边吏,入盗,甚骜无道,非约也。
其发边吏车骑八万诣高奴,遣丞相灌婴将击右贤王。”
《汉书·匈奴传》详细记载了汉文帝应对匈奴入寇颁发的诏书。
在《汉书·五行志》中对这一次的紧急事态也有记载:
文帝三年秋,天下旱。
是岁夏,匈奴右贤王寇侵上郡。
诏丞相灌婴发车骑士八万五千人诣高奴,击右贤王走出塞。
通过这些细节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匈奴国内已出现对汉帝国不利的重大变化。
记载指出,汉文帝即位后为了缓解匈奴近年来的连续入寇,再次与匈奴和亲,并且赐予了大量的财物。
另一方面,这一轮大举入侵匈奴的并不是冒顿单于本人,而是匈奴的右贤王所部。
这充分说明,由于吕太后被迫妥协让步,匈奴经历了十多年的黄金扩张时期,实力大大增强。
匈奴的右贤王一部已经可以独自深入汉境,导致汉帝国倾全国之兵应对,疲于奔命。
那如果下次冒顿单于率本部加左贤王部一起前来,汉军又该如何抵挡呢?
况且匈奴骑兵擅长打一枪就跑,汉军这些年始终捕捉不到匈奴主力。
如果任由事态如此发展,汉帝国北疆的经济生产将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汉文帝在太原呆了十多天不会只是游玩宴请。
想必也就边疆今后如何应对匈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万万没料到的是,这边匈奴的事还没商讨明白,那边山东突然又出了大事。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自击匈奴,乃反,发兵欲袭荥阳。
于是诏罢丞相兵,以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将四将军十万众击之。
祁侯缯贺为将军,军荥阳。
济北王刘兴居反了,这是第一个向在位皇帝举起反叛大旗的刘氏诸侯王。
而且刘兴居是刘邦孙子,汉文帝是刘邦儿子,也即刘兴居的叔叔。
这是实实在在的刘邦子孙手足相残。
三年前,刘兴居还战战兢兢的告诉文帝,我没为你立下什么功劳,今请战前去清宫(见链接:《清宫》)。
今天,刘兴居和文帝终于兵戎相见,你死我活。
始诛诸吕时,朱虚侯章功尤大,大臣许尽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兴居。
及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
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意自以失职夺功。
三年前的诛吕政变,既是刘章、刘兴居兄弟俩的巅峰时刻,也是令他俩痛悔终身的黑暗时刻。
军功元老们忽悠他俩,你们赶紧让你哥哥在齐国起兵,这样你哥哥就是新的大汉天子,你俩一个是赵王、一个是梁王。
刘章和刘兴居那个时候的兴奋劲大家从吕太后的连载里想必都能感受到。
然而最终一切都随雨打风吹去。
齐王什么也没捞到,还被军功元老狠狠敲打了一番,被迫将嫡系亲信魏勃撤职。
政变后又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夺位大战,代表齐王一系的曹窟还因夺位失败被解职离开政治舞台。
刘章和刘兴居此时想必已经明白,自己完全被军功元老卖了。
他们想必也明白,以齐王一系的强大实力,自己如果稍微冷静点,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一边。
兄弟二人对由于自己的不成熟而酿成大错的事实,想必也会内疚、痛苦很久。
其实齐系三兄弟虽然没能争到大位,但仍然是百万里挑一的人生赢家。
刘襄仍然是大汉最大诸侯国齐国的国王,不出意外当到死乃至传之子孙都没有问题。
刘章和刘兴居都得到了2000户,1000斤黄金的重赏,此后还分别被封为城阳王和济北王。
虽然这两个王国都是从齐国拆出来的,但身为一郡的大王,这辈子吃香喝辣总是没问题的。
然而,人心苦不足啊,品尝过最巅峰的滋味再回到平淡。
哪怕这个平淡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巅峰,也很容易让人意难平。
夺位失败大约一年后,齐王刘襄就因病去世了。
夺位失败大约三年后,也就在一个月前,被封为城阳王的刘章也因病去世了。
刘襄死时最多也就30岁上下,刘章死时年仅25岁。
他俩的英年早逝,或许和大好形势下愚蠢犯错导致夺位失败有不小干系吧。
两个哥哥连连去世,让刘兴居更加的焦躁不安。
恰恰就在此时,匈奴大举入寇,整个关中骚动。
汉军几乎所有部队都出动了,连汉文帝都御驾亲征赶赴太原组织防御。
刘兴居已经无法忍受了,他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或许他还觉得再不做点什么自己就会和两个哥哥一样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
在刘兴居的设想里,大致觉得匈奴部队这次入侵没准和20多年前的平城之战一样,会牢牢黏住汉军主力。
甚至保不齐汉军主力会遭遇匈奴部队重创。
毕竟汉文帝的军事水平哪能和当年的刘邦比呢?
虽然刘兴居只是区区原齐国一个济北郡的国王。
可此时齐国另外两个王——齐王和城阳王,都是少年或幼儿。
刘兴居认为只要自己大旗一挥,齐国各郡大量齐王旧部就会齐聚自己麾下。
到时候以原齐国之力至少可组织五六万一线战斗兵力西向攻汉。
这支大军一旦得到匈奴配合,前后夹击之下,完全有机会击败汉军,立万世基业。
可惜,刘兴居的一切战略都是纯粹的幻想,匈奴部队根本就没有倾巢而出。
匈奴这次出动的部队只是大约活动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到甘肃省一带的右贤王。
当汉军大军出击后,匈奴部队更是没有与其正面交锋就远远遁去。
汉军和匈奴部队连仗都没打起来,刘兴居的和匈奴前后夹击的构想就成了泡影。
汉军得以腾出全部兵力从容应对区区一个济北国的叛乱。
汉军很快组成了柴武(又名陈武,排行第13的开国大功臣)为大将军,编制高达10万的部队出击济北军。
此外还派出了另一个开国功臣祁侯缯贺率预备队进驻荥阳。
秋七月,上自太原至长安。诏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
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城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
与王兴居居,去来者,亦赦之。”
八月,虏济北王兴居,自杀。赦诸与兴居反者。
汉军最迟在6月就赶赴济北战场,大体上很快就能兵围济北都城。
但是济北军已然反叛,不敢求活路,必然会据城死守,拼死抵抗。
此时匈奴威胁毕竟还没完全解除,太尉灌婴仍然在北疆时刻戒备。
如果在济北鏖战太久,损失太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匈奴的防御。
于是汉文帝下诏表示:这一次济北国背叛朝廷,是济北王的个人行为。
济北王刘兴居谋大逆,不仅坑害自己,还坑害了济北的所有吏民,实在是罪不可恕。
济北吏民们你们放心,在朝廷官军未到就拟作归顺朝廷以及以军队城邑降顺于官军的,一律赦罪,并仍官居原职。
与济北王刘兴居有关系的任何人,只要你不负隅顽抗,朕也统统给予赦免。”
得知自己还有退路后,济北军丧失了斗志。
八月,济北王刘兴居兵败被俘,他随后自杀。
汉文帝也信守承诺,赦免了所有参与刘兴居谋反事变的相关人员。
济北王刘兴居的失败,固然是源自他对匈奴的情况、战略毫不了解。
使得他在没有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贸然制定不切实际的战略。
但我们也要看到,心态失衡,无法接受现状是他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形势,汉文帝要面对的对手非常多。
即便是诸侯王,比济北王刘兴居有威胁的也有好几个。
换句话说,刘兴居安安心心的当他的济北王,足以愉快度过无比富贵且无忧无虑的一生。
只可惜,人心苦不足啊。
对于心比天高的大人物,我们无从置喙,只有感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