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居然会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操碎了心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艰难缠斗(二十五)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
“始秦得水德,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
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服色上黄。”
公元前166年,一个叫公孙臣的人突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而且他还在随后掀起轩然大波,深刻影响了大汉政坛。
只因他上书汉文帝,要求改正朔。
公孙臣认为,秦帝国一统天下,应的是水德。
现在大汉取代了大秦,那么根据五行终始理论推断,土克水。
所以大汉克掉了大秦,就应该是土德。
而土德对应的是黄龙,所以咱大汉应该把衣服改成黄色。
这不是汉文帝时期第一次讨论改正朔,易服饰的事了。
早在十多年前,贾谊就曾经大力主张过。
我们也借此详细介绍过五行终始学说(见链接:《贾谊》)。
只是贾谊当年改正朔的上书原文没有留下来,我们不知道他具体说了什么。
而此次公孙臣重提旧事,也能让我们有机会欣赏这改正朔、易服饰背后的历史渊源以及背后的惨烈博弈。
受益于现代大量历史影视剧,一般民众大多知道汉武帝和此前皇帝的龙袍都是黑色的。
那为什么他们的龙袍都是黑色呢?因为秦始皇规定龙袍黑色。
那为什么秦始皇要把龙袍定为黑色呢?因为秦帝国尚水德。
五行这一套和政治联系起来,是战国时期邹衍的阴阳五行终使说兴起后的产物。
所以此前的商、周等王朝是没有什么水德火德那一套的。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
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把五行学说推到官方正统高度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认定,周为火德,秦取代了周国,当然就是要取克制火的德。
水克火,所以秦帝国应了水德,而且根据五行学说,水德对应黑色。
所以秦帝国的服色以黑为尊,于是龙袍就成了黑色。
当然,秦帝国官方推崇五行学说,应该不是单纯出自秦始皇的个人喜好。
早在战国时期,五行相始终以及周为火德就已经非常流行。
周王朝以黑色和红色为尊,而红色鲜艳,象征喜庆,在婚嫁和庆祝场合用得多。
所以后世逐渐认为周王室最喜好红色,五行学说兴起后,就给周安了对应红色的火德。
五行学说虽然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简单明了,还能解决颜色选择的实际问题,非常容易流行。
比如说魏国自认为是出自晋国正统,上接周王室。
他们因而自认火德,服色以红色为尊。
其余战国列强也基本上都根据对应的五行选取自己服饰的颜色。
秦国在实力强盛到独步天下,有灭亡东周意图后,或许就有以水德自居的意思。
不过最终官方明确秦为水德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而且始皇帝并不仅仅立水德,还为此推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比如将每年首月由元月改成十月,规定十月初一群臣入朝庆贺。
衣服、旄旌、节旗都祟尚黑色,还把河改名叫德水。
甚至行政上也推崇黑色彰显得肃穆、强调严肃、强力的推行法律。
通过秦始皇的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制行为。
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德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对应的五行符号。
他还涉及一系列与水德相关的服饰颜色、历法、政策方向等问题。
可以想见,与水德对应的其他金、木、火、土等四德的情况也会与之类似。
他们也都会相应发展出各自的一系列相关联的历法、服色、对应的数字,施政基本方针等等。
秦帝国很快灭亡了,刘邦建立的汉帝国取代了秦帝国。
但出乎意料的是,刘邦却没有宣布大汉是土德克掉了秦帝国的水德,反而以水德自居。
刘邦继承秦的水德,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政治行为。
刘邦起兵的时候流传一个非常著名的传说故事。
说刘邦有一个晚上喝醉酒了,路上遇到一条白蛇挡道,就拔剑把蛇给砍了。
没想到后面的人发现路上有一个老太婆在那里哇哇地哭。
人们好奇问老太,你为啥要在路边哭泣呢?
老太太哭着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我蓝瘦香菇。
人们前后一对比,发现原来刘邦就是赤帝的儿子啊。
刘邦借着这个故事,确定了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借此确定了自己队伍的颜色,既然是赤帝之子,自然是红色为尊。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这白帝、赤帝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当时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五帝指的是白帝、青帝、赤帝、炎帝、黄帝。
炎帝的炎字有火的含义,通常被认为属火,又叫做赤帝。
根据五行学说,金对应白色,火对应赤色,火克金,所以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
可以看到, 实际上这时候的五帝传说,还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终始那一套。
至于为什么是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就很难说了。
秦国最早祭祀的就是白帝,但后来炎帝、青帝都祭祀过,眼下更明确是应水德,尊崇黑色。
所以用金对应的白色指代秦国确实有点勉强。
后人多认为沛县丰邑一带多是当年从魏国大梁过来的移民,崇尚红色。
刘邦拉的队伍大多是这些魏国移民,习惯了以红色为旗帜。
于是他就顺势称自己是赤帝之子,是老天派来带领咱这帮红袍军的。
既然是赤帝之子,就应火德,而火克金,金对应白色,所以就要斩白帝之子。
至于白帝之子到底是指的秦国还是什么,恐怕在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向。
高祖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
建立政权后,刘邦祭祀沛县当地的土地神枌榆社。
然后还祭祀了主兵的上古大神蚩尤。
这说明此时的刘邦团队的性质是一支独立武装,还不是一个独立政权。
等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夺取关中后,其祭祀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史书记载,刘邦询问故秦时主管祭祀的官员,过去秦帝国都祭祀哪些上帝。
官员回答,我们共祭祀四帝,分别是白帝、青帝、黄帝和赤帝。
刘邦感觉很奇怪,不是有五帝么?怎么只祭祀了四个,黑帝哪去了?
随后醒悟过来,原来这个黑帝就是等着我来为他修建啊。
便在北畤设立了黑帝祠,汉王国也开始以黑色为尊,服饰也由赤色变成外黑里赤。
刘邦一开始说自己是赤帝之子,现在突然又变成了黑帝化身。
这本身就说明,刘邦对五行终始这一套并不怎么相信。
我们此前也介绍过,帝王求神拜签往往并不是真受神职人员摆布。
他们往往是拿神棍当枪使,借其增加自己决策的权威性(见链接:《代王的抉择》)。
刘邦一开始称自己是赤帝之子,服饰颜色尊崇赤色,主要是因为队伍人员多来自旧魏国。
此时改以黑色为尊,赤色穿到里面去成为次尊,无外乎人员结构变了。
当时汉军刚刚在彭城之战损失惨重,仅靠老部下已无法再具备竞争力。
那么坐镇关中的汉军就必然以旧秦国人为核心班底。
既然部队和朝廷机构的基层成员逐渐变成秦国人为主,就有必要改服饰颜色了。
秦国贵人习惯穿黑色,以黑色为尊已经很多年了,汉军需要入乡随俗。
这个时候再穿红色战袍就等于时时刻刻彰显自己外来人的身份。
因此,刘邦和他的汉王国改以黑色为尊,继承秦国的所谓水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
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
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上面一段来自《史记·历书》对大汉开国后继承秦帝国水德的相关历史总结。
汉高祖刘邦借口祭祀黑帝的祠庙是自己所建,顺势表示自己获得了水德。
当时负责汉阵营历法工作的是这方面的专家张苍。
张苍也支持刘邦的看法,认为大汉就该应水德。
此后到惠帝与高后时期,20来年里,对于水德和黑色问题,朝廷并不太关注,没有做任何改动。
按理来说,秦帝国是当时天下各路英豪共同的反对对象。
汉王国继承了秦帝国的水德,看上去是站在了天下群雄的对立面。
可从后来的实际进程来看,汉应水德似乎没有引发太大的负面影响。
群雄在劝进刘邦的时候,把他诛暴秦也列入功德之中,显然并不认为汉的水德是秦帝国的延续。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秦帝国推崇五行终始学说,自称自己行水德。
结果十多年就转崩瓦解,沦为天下笑谈。
五行终始理论也就因此失去了很多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路上层建筑都清楚,汉继续尊水德只是为了不改变秦地士民生活习俗。
此时大伙更看重自己的地盘和权益,自然也就没兴趣拿这点虚称做文章。
直到贾谊进入朝廷后,五行理论下的正朔和服色问题才再次被人提起。
贾谊是公认的儒士,而五行终始理论属于阴阳家。
按理来说,儒家和阴阳家扯不到一块去,此前的儒士也从未关注过国家要应水德还是土德这类问题。
但贾谊看中了一点,因为儒家讲究天命(见链接:《万古长夜》)。
天命是周王室鼓捣出来的理念,根本诉求是为了突出君权神授。
贾谊认为阴阳家五行正朔观念的流行,和天命、君权神授的理念殊途同归。
于是他大力鼓吹汉文帝改正朔,更换尊崇的服饰颜色。
史书虽然没有记录贾谊提出要以什么为正朔和正色。
但既然是要改制以代替秦帝国的水德,多半也是要应土德,以黄色为尊。
贾谊的改制提议遭到了以周勃为首的军功元老一系的坚决抵制。
汉文帝随即搁置此事,此后十多年都没有再提。
但是文帝对于祭祀和天命的兴趣并没有消失。
公元前167年,他就通过废除秘祝,再次展露出自己对此的关注(见链接:《秘祝》)
接下来,汉文帝在祭祀领域开始动作不断。
比如说,过去朝廷负责祭祀神灵的祝官不负责各地名山大川的地方神灵。
各地神灵都交由所在诸侯国的祝官在本国祭祀。
文帝以济北王和淮南王先后谋反为由,取消了诸侯国的祭祀权力。
改由朝廷祝官每年四季各祭祀它们一次。
就在公孙臣上书不久前,文帝还下诏对祭祀一事改制。
这次诏令借当年粮食获得大丰收的机会,提出了两个改制点:
一是加大朝廷祭祀规模,几大祠堂都增加了车辆、木马以及圭、币、俎、豆等各类祭祀用品。
其次则提出当下的祭祀中,向皇帝个人的祈福内容太多了。
要求祠官今后只向神祗致敬,切不可再为皇帝个人祈福。
汉文帝这次改制变动不算很大,既展示了其仁政,也暗含其对天命的关心。
所以我们可以说,公孙臣这次上书是在暗查上意。
甚至更进一步,这次上书只怕就是文帝本人的意思,借公孙臣的手昭告天下。
时隔十多年,汉文帝再次提出改制提议。
而且当年领衔反对此事的周勃和灌婴也都已经离世。
但文帝的改正朔、易服色的提议仍旧遭到了朝臣的坚决抵制。
只是这一次领衔抵制的换成了丞相张苍——军功元老一系的行政口领头人。
张苍反对,汉文帝支持,关键就看同在决策层的三号人物御史大夫的立场。
偏偏此时的御史大夫是同属军功一系的冯敬。
想当年,领衔反对贾谊的四人小组,冯敬就是其中一员。
那个时候,张苍尚且对改制易服色以及驱赶贾谊的问题态度暧昧,没有明确表态。
可见,冯敬对改制易服色的态度只会比张苍更坚决。
决策层三票里有两票坚决反对,汉文帝一下就被动了起来。
理论上作为皇帝,可以一票否决臣属的任何反对意见。
可是公然与所有群臣唱反调,无疑会极大损害自己的权威,引发未知动乱。
于是文帝这次还是承认了决策层的表决结果,没有采纳公孙臣的改制提议。
只是,汉文帝会轻易承认失败么?他还会不会继续闹点幺蛾子出来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