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温度易学文化 原创有深度易经知识 | 喜欢点个“关注”!
易本正经傅师兄 ID:fushixiong85
生生之谓易 |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涉及对社会公众的观念引导,请读者自行斟酌、识别、参考。」
无论你是否相信,直到今天,
我们依然享受着易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傅师兄
【前文回顾】
迷信?易学才是第一生产力!【篇一】
我们继续聊“观象制器十三法”,
感受易经带给我们的智慧。
04-05
| 乾卦坤卦与衣裳
神农氏发明了农具,开设了市集。
之后来到了黄帝与尧舜的年代。
这个时期他们依据《周易》的智慧,创造了更多在当时来说“神奇”的发明。
他们教化民众利用这些发明,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为华夏民族的文明开启了新的篇章。
《周易·系辞传》:“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这段文字中最著名的话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道出了易学的本质: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在经历了上古时代伏羲氏的渔猎时期和神农氏的农耕初期之后,生产工具和生产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此时的社会结构必将迎来一次质的改变。
而黄帝时期的领导者,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变化,继而利用易学的思维,让我们的华夏文明再次攀上一个高峰。
丰富的食物与发达的交易机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大了如果不管理,必然会泛滥横流。
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管理问题。
而管理就要有人管,有人被管。
于是,阶级诞生了。
黄帝与尧舜时期,效法乾卦和坤卦裁制衣裳,制定了服制并确立等级,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天下。
我们现在看来,这种方法简直“匪夷所思”,我爱穿什么你管得着吗?对不起,那时候真管得着。
实际上,在等级观念非常弱的年代,用服饰这种最直观的方式让每个人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是非常有效的。
毕竟衣食住行,这是民之四维。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出门,但不可能一天不穿衣服,所以那个时期的统治者非常睿智的将服饰与每个人捆绑作为标识,这样就可以每时每刻区分出一个人的等级。
而且直到封建时期结束时,这一制度仍旧延续。庶民穿什么,士大夫阶层穿什么,君主穿什么,这些规矩必须遵守。
【以宋朝为例,不同品级官员的官服、官补、饰品各有不同。一二品的画龙,三四五品是山水,以下是花鸟。朝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
、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
还有就是,在黄帝之前,
大部分民众还都是以兽皮为衣。
于是黄帝设计出了“衣”与“裳”。
把衣与乾与天对应,居于上位,取覆盖之意;把裳与坤与地对应,居于下方,取包含之意。
再通过颜色、图案等方面的严格规范,就可以从服制上辨别出身份地位的贵贱。这一举措让当时的社会由乱而序,也开创了社会等级制度。
黄帝如何观察乾坤两卦而发明的衣裳呢?
东汉荀爽在《九家易》中有解释: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乾为天,坤为地,上为衣,下为裳。
在中国文化中,天地所代表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文化、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统治者将“天尊地卑”的含义体现在衣裳服饰上,无疑能最好地传达“卑高以陈”的统治理念。
直到后世五千年,“束发右衽”一直是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独有的标志。而如今我们虽然不再束发,但汉服正随着国潮的兴起逐渐复苏,尤其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我想,就算再过5000年,
这些传统服饰依旧会流行。
因为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对美的定义。
06
| 涣卦与舟楫
《周易》中有一句很常见的辞:利涉大川。
大川就是大河。
据考证伏羲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木筏,应付一般的小河还是没问题的。但想要渡过大些的河流是非常不容易的,木筏的成功率比较低。
《物原.器原》:“伏羲始乘桴,轩辕作舟楫。”
那时候如果有人隔着黄河骂你:你~是~傻~X~~
你基本只能干瞪眼。
忍不了怎么办呢?起一卦,
如果得到利涉大川,才能放心的去揍丫的。
不然还得干瞪眼。
只是骂人其实还好,如果上游的人在河里洗脚撒尿拉屎,下游的人虽说不一定尝得到,但架不住这玩意膈应人啊。
基于这种急迫的需求,人们通过观察涣卦的卦象,发明了能够渡过大江大河的工具——船。
人们用石器把把一段树木从中间剖开,平整、挖空形成舟船,再削剪木材制成船桨,这样一艘能在大河上航行的舟楫变诞生了。
据记载,当时制造木舟的方法是在整条木的外边涂上湿泥,把木条中间部分的干燥木材部分用火烧成炭,然后用石器凿下,依此法将整条木向内一层层用石器凿下,最后就刳(Kū)制成一艘木舟了。
我们看涣卦的卦象,上巽下坎。
巽为木,坎为水。
直读便是水上漂浮的木头。
巽为木,坎为中,涣卦整体互颐,大离之象,离为火,有用火烧烤木材中部之象。巽互艮,艮为石器,艮下为震,上二阴下一阳,用石器挖空木材之象。震又为动,左边坎为水,水上行动之象。
再看巽为木,加坎为中坚之木,
互艮坎为修剪成浆之象。
至此舟楫之象呼之欲出。
有了船有了浆,过河就不再是难事。民众不再局限于陆地,极大扩展了生存的区域,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散播于九州之内。
我有幸参观过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震撼于它的尺寸,
惊叹于当时造船技术的先进。
我们虽未赶上大航海时代的红利,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曾经征服过江海,
也无法阻碍我们成为海上强国。
现在是,将来也是。
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周易·系辞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点击
公众号名片
*
设为星标*
|
师兄精彩·
全部呈现!
往期推荐:
易经入门自修宝典 | 我把学易的路都帮你铺好了!
易学进阶之路:取象定象的秘密【十年心得真传】
什么是“易”,学易对人生有什么好处……
最明白的周易基础名词解读!【初学必看】
想学逆天改命?先明白易经中的吉凶悔吝再说!
易经•缘起 | 不会有人告诉你的易经最核心秘密!
六爻入门术语详解 | 增删卜易最佳伴侣
身边温暖的故事,没事看一看,会让你生出福相。
给人算卦会折寿?算了上万个卦,我告诉你真相……
聊聊师兄在生活中很在意的玄学小习惯【居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