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本市场少数小企业的股价十年增长十倍的大致框架是这样的:
1.每年营收增长 10%
2.因为固定成本增加非常少,虽然营收增长10%,但实际利润可能每年增长20%
3.债务水平很低,每年省下的自由现金流超过市值的 1%,可以用于股票的回购或现金分红。
4.一开始市盈率可能只有 25 或更低,等到慢慢被市场发现,更多投机者涌入,市盈率被推高比如到38,这就是1.5 倍的涨幅。
1.21^10 =6.73,6.73*1.5 =10.1 股价涨十倍就是这么出来的。
为了筛选出这种潜在目标,必须做到:
可能看到公司年收入增长10%的前景(等第一,价于十年2.6倍).要避免那种收入和利润随行业周期变化波动极大的公司。
要能看到公司在行业拥有一定的竞争壁垒,和潜在的增长超过十年三倍的路径。有些新兴细分行业的早期的事实垄断者,往往有这种潜质。
因为投资者对其潜在市场和市场的体量缺乏理解力,会因为单个季度收入增速变缓,而提早抛售,把股价压低。
要警惕那些要把大部分盈利拿去还债或重新投入购买各种器材和重资产,而实际自由现金流很少的公司,除非compensatingfactor,否则不能碰。
市盈率高的公司,只有在相应的更高的收入增速支持下,才有意义。否则如果如果购买了一个 PE = 40 的公司,之后公司即使利润持平但因为增长停滞,PE 减半,那么你收获的将是股价的减半。
人在世界上生活,要力求两个简单:一个是物质生活的简单,一个是人际关系的简单。有了这两个简单,你的心就会宁静。
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不要火一点就着,水一浇就灭,碰到一点点事情,就闹得惊天动地,这种太容易大喜大悲的人,自己才是最容易受伤的,弱者易怒如虎,实则内心如猫,强者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
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避开。/ 余华
生病最大的的福报,就是提醒你健康时的时间是多么可贵。
萨缪尔·约翰逊说,如果真理和一个人的利益背道而驰,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接受真理。
以此推论,如果现代医学和一个人的利益背道而驰,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接受现代医学。
说每个人对卫生的理解不同,容忍程度也不同,所以就有了落差。
比如我家,老妈容忍度如果是了,老爸大概是4,我是6,这样的话,在3时,老妈就开始发飙了,而老爸觉得还没必要,我则觉得別没事找事。到了我女友,她是8,因此总是看我在弄卫生,但她的厨房容忍度又低于我,所以厨房她又经常弄。
那说其他的,我的电脑则是井井有条的,所有明明白白的文件夹。但老妈的却很乱,老爸不用电脑。而老爸对车子就特别敏感。
说白了,就是每个人倾向不一样,所以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框死别人了,忍不了就自己干了,忍得了就比比谁更懒吧!
合作的前提是,把别人至少2年的朋友圈看完,把对方所有的社媒发言看完。没有30%的了解度,就没有信任基础,不用谈,浪费时间。
我对所有算法、热搜、大数据推给我的东西,都本能地抗拒。我讨厌“猜你喜欢”和“你有XX个朋友都在看”。我会因为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聊一个话题而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话题。不,我不是特立独行,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的品位、兴趣、习惯都应当是审慎的选择和某种需要保护的隐私。
黄峥:巴菲特讲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是我母亲都能听懂的话。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可能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污染的,当你对一件事做判断的时候,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实,了解之后你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还有勇气用理性、用常识来判断。常识是显而易见、容易理解的,但我们各种因为成长、学习形成的偏见和个人利益的诉求蒙蔽了我们。
巴菲特所选择的公司,其实是那些极其卓越的公司,卓越到万中无一,是市场中皇冠中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