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惊蛰|慎防寒流 学会「春捂」养生法 附3款养生食谱



监制/依森  编辑/毅然 校对/吴江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406篇健康推文
不知不觉,新一年已经过去两个月,星期一(3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惊蛰的含义是「昆虫被春雷惊醒而钻出来」,表示此时气温回升,春雷初响,虫类开始活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话虽如此,但大家还不可以将冬衣收入储物盒内,因为惊蛰经常会遇上寒流来袭,如果不想因此病倒,不如学习一下「春捂」养生法!
慎防「惊蛰」寒流!
每年的惊蛰时节,一般都是天气转暖的时期,但是有时也会遇到寒流天气。由于气候受到东北季风和南方气流的影响,所以在惊蛰之后,有时会出现寒流天气,尤其是在早春的时候,气温会骤降,出现阴雨天气,气温也会明显下降。 
幸好,寒流天气一般只会持续几天至一周左右,之后天气往往会转暖。因此,在惊蛰时节,虽然可能会遇到寒流天气,但是整个春季的天气仍然是以温暖和潮湿为主的。
何谓“春捂”?
「春捂」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春季气候温暖、阳气渐升的特点,帮助身体从冬季适应到春季的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春季容易出现的一些疾病。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际行动:
1. 衣着方面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因此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春捂的衣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穿上透气性好、保暖性强的衣服。像棉质、羊毛、羽绒等材质的衣服都比较适合春季穿着,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 注意分层穿着。春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穿多层衣服,早晚时可以逐渐脱下外层衣服。
- 注意保护头部和脚部。头部和脚部是容易受凉的部位,可以戴上帽子、围巾等配饰保护头部,穿上保暖鞋或袜子来保护脚部。
- 注意避免穿得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导致出汗过多,使身体失去水分,过少则容易感冒,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穿戴。
2. 饮食方面
春季是蔬菜水果的盛产期,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春捂的饮食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 减少寒凉食品的摄入。春季气温还比较低,不宜过多食用寒凉的食物,例如生冷食品、冰品等,以免损伤胃肠健康。
- 多吃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需要补充能量,可以多吃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例如鸡肉、牛肉、鸭肉、羊肉等,尤其是一些温补的汤品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 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春季是蔬菜和水果的盛产期,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粗粮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 注意饮食清淡。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应调整,因此春季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和辛辣的食物,避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3. 避免过度疲劳
春季气候逐渐回暖,人们容易感到精力充沛,但也容易出现疲劳。因此,建议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4. 中医按摩、食疗等方法
春季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期,建议可以通过中医按摩、食疗等方法,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春捂推荐食疗 附3款养生食谱
在此推荐3款适合惊蛰期间进食的食谱:
1. 莲子薏米粥
莲子和薏米都具有清热、利湿、健脾胃的作用,适合春季身体容易出现的口渴多饮、腹胀便溏等问题。
材料:- 莲子 50 克- 薏米 50 克- 糯米 50 克- 水 1000 克- 冰糖 适量
制作方法:1. 将莲子、薏米、糯米洗净,泡水30分钟。2. 加入 1000 克水,放入煲中,煮沸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3. 加入冰糖调味,继续煮 10 分钟即可。
2. 红枣姜茶
红枣和姜都具有温补、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适合春季身体容易出现的寒症和血液循环不佳的问题。
材料:- 红枣 10 颗- 姜 20 克- 冰糖 适量- 水 1000 克
制作方法:1. 将红枣和姜洗净,切片备用。2. 将 1000 克水放入煲中,加入红枣和姜,煮沸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3. 加入冰糖调味,继续煮 10 分钟即可。
3. 山药炒木耳
山药和木耳都具有滋阴、补脾胃的作用,适合春季身体容易出现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材料:- 山药 100 克- 木耳 50 克- 葱 1 条- 生姜 10 克- 食用油 适量- 盐 适量
制作方法:1. 将山药切成丝,用水泡软,木耳泡发,切成丝,葱和生姜切成丝备用。2. 烧热锅,加入食用油,放入葱和生姜煸炒。3. 加入山药和木耳,煸炒几分钟,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只要学会春捂养生法,加上适当的食疗,想要过一个健康的春天,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