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吴江 编辑/平门 校对/项娇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459篇健康推文
提到「癌王」,大家就会想到难以发现、治愈率低的胰腺癌,其实胆道癌初期症状也容易让人轻忽,甚至有「隐藏版癌王」的称号。一位50多岁的胆道癌患者,一开始出现消化不良、胀气、吃不下等问题时,都以胃病视之,直到后续出现严重黄疸,不但皮肤变黄,起床后甚至连床单都睡成黄色就医,才发现已是肝内胆管癌第3期。医师指出,胆道癌与胰脏癌一样很难在早期发现,约6~7成病患确诊时已是晚期。
「隐藏版癌王」超致命!手术+化疗存活率未达3成
他早在5年前就开始出现症状,但是不以为意,只靠中医治疗像是胃病的征状,直到黄疸问题严重就医检查,才发现肝内胆管肿瘤已10.5公分大,所幸后续透过免疫疗法合并化疗,症状已明显好转。
胆道癌治疗棘手、药物选择有限,过去只有手术、化疗两种选项,即使接受治疗致命率还是很高,因此堪称「隐藏版癌王」。知名港星沈殿霞就是因胆道癌骤逝。虽然直接切除病灶是治疗胆道癌最有效的方式,但只有不到3成病患可以接受手术,术后也很容易复发,术后平均5年存活率仅10~30%; 至于无法手术、接受化疗者,平均存活期则只有8~10个月,晚期胆道癌的5年存活率更是小于5%。
胆道癌初期难发现!衣服变黄、茶色尿都是警报
胆道又被称作胆管,负责从肝脏将胆汁运送到十二指肠,胆道分布于整个肝脏、与胆囊连接,最后流入十二指肠。任何有胆道的地方都可能形成胆道癌,包括肝脏内的胆管、肝外胆管、胆囊,以及位于胆道末段、十二指肠开口处的壶腹,其中以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胆囊癌。胆道癌初期的症状非常不明显,病患通常难以察觉,胆道癌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黄疸:生长于肝门、总胆管附近的肿瘤,压迫胆道造成阻塞,使肝脏无法顺利排出胆汁,就会出现黄疸,包括皮肤和眼睛泛黄、小便呈现茶褐色、床单或衣物被泛液染黄等症状。
右上侧腹痛:通常肿瘤大到压迫周遭器官组织,才会引起疼痛。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由于胆汁被堵住,身体难以从饮食中吸收脂肪,会导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症状。
发烧:黄疸、发炎或胆管感染引起。
恶心
大部分生长在肝脏内部的肝内胆管癌,症状不太明显,只会出现恶心、食欲改变、腹痛等症状,因此很难及早发现; 除非肿瘤压迫胆管,引起黄疸,胆道癌才比较容易被发现。
胆道发炎是致癌凶手!10大危险因子一次看
胆道癌为什么会发生?多数胆管癌的成因和胆管内上皮细胞恶性变化有关; 如果胆囊常常处于慢性发炎,会使胆道容易变异,增加胆道癌风险。不过目前有许多胆道癌患者,仍找不出确定的致病原因。容易造成胆管癌的10大危险因子包括:
先天胆道构造异常;
罹患容易反复造成胆道发炎的疾病,例如溃疡性大肠炎、胆结石、原发性胆道硬化症等;
肝内结石;
肝脏内有寄生虫;
经常性接触戴奥辛、亚硝胺、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
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以及肝硬化病人;
肥胖;
65岁以上长者;
糖尿病患者;
抽烟、酗酒者。
其中,肥胖、糖尿病也是胆道癌的危险因子,这可能是因为体重过重的人,同样也较容易产生胆结石,不利胆囊健康; 另外,海外已有研究证实,高血糖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包括提高胆道癌风险。
护胆饮食怎么吃?胆结石、胆道癌都能预防
如果想要避免癌症上身,平时应该怎么吃才能保护胆道?
若想要预防胆道癌,需避免让胆囊过度收缩、增加胆汁淤积、胆固醇增加,陷入胆囊炎、胆结石的危机,甚至进一步引来胆道癌。
提供大家“护胆”的饮食要点:
禁止饮酒、咖啡、茶、可乐:这些饮品容易刺激胆道括约肌、引起痉攣,导致胆汁排出困难。
减少摄取油炸、油煎、油酥制成的食物:减少容易刺激胆囊得食物。
饮食尽量清淡:选择烹调方式时,以水煮、清蒸、清炖、烤、凉拌等为主。
多吃健康的食材,补足限制油脂减少的热量摄取:
增加主食类摄取,例如米饭、面食、番薯。
多选用油脂量低的瘦肉,去皮瘦肉的油脂含量多寡依序为:鸡肉<鱼肉<鸭肉<牛肉<羊肉<猪肉。
节制食用高脂食品,如芝麻、花生、核桃、杏仁等。
避免摄取全脂肪性制品,例如奶酪、冰淇淋、鲜奶油等。
每日水分摄取达2500~3000 C.C.。
固定时间吃三餐且份量固定,不要长时间节食。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