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节食、不复胖! 3大定律搞定自律神经,他竟轻松减掉37公斤



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605篇健康推文
自律神经与激素会失调,是基本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虽然遗传或疾病等也会使其失去平衡,但除此之外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当生活习惯出现某种不良的变化,就会破坏自律神经与激素的平衡。因此,为了调整自律神经与激素,使其恢复控制食欲的功能,必须思考你的哪个生活习惯是打乱自律神经与激素的原因,并且将其修正。
而影响自律神经与激素的生活习惯,主要包含「营养」、「心理」、「习惯」这三个面向。
1.营养──只要营养均衡,不减少食量也不会胖
营养对于自律神经与激素的调整非常重要。
只要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自律神经与激素就会达到平衡,食欲也会稳定,吃的量自然就会减少。
反之,如果营养不均衡,也会破坏自律神经与激素的平衡,这么一来不管再怎么努力想要减少餐点的量,都还是会吃太多。
如果因为低糖饮食而不吃饭,身体就无法从食物中摄取糖类,必须在体内制造血糖。
毕竟如果血糖值下降(变成低血糖),身体就会因为能量不足而无法活动。
低糖饮食会为了维持血糖值而发生超过必要的糖质新生。
其实糖质新生也与自律神经有关,如果因为低糖饮食而总是处在发生糖质新生的状态,自律神经就会失调。
除此之外,如果是女性,铁质不足也是激素失调的原因。
女性因为有月经,体内容易缺乏铁质。
如果不靠着饮食与营养补充品有意识地摄取,铁质不足的可能性就会很高。
铁质不足就无法顺利制造血清素,于是激素就会失调。
举例来说,女性有一种困扰称为「经前症候群(PMS)」,会导致生理期前食欲增加、焦虑状况加剧。
PMS与铁质不足有关,因此就经验来看,很多人透过补充铁质就能让生理期前的食欲稳定下来。
尤其如果不靠营养补充品,而是靠着摄取肝脏补充,似乎更容易改善生理期前的身体状况。
以下这些营养素也会影响自律神经与激素,大幅左右食欲:
蛋白质
维生素B

当然,其他营养素也会影响自律神经与激素。但是刚才提到的糖质、铁质、蛋白质、维生素B、镁都是会对自律神经与激素平衡带来大幅影响的营养素,因此必须注意。
2.心理──吃想吃的食物,获得内心满足的人就不会胖
精神面的稳定对于调整自律神经与激素也很重要。
只要精神稳定,自律神经与激素就能取得平衡,食欲也会获得控制,变得容易瘦下来。
反之,如果精神崩溃,自律神经与激素的平衡就会变差,于是就会吃得太多。
当人类承受压力时,自律神经与激素就会为了抵抗压力而产生反应。
压力刺激交感神经,使身体变得紧绷,同时也会制造抵抗压力的激素「皮质醇」。
自律神经的这些反应将使得血压、心跳与血糖值上升,肠胃功能变差。
不过,皮质醇会增强食欲,因此可能导致吃得太多。
有些人会因为压力而吃不下,也有人会因为压力而暴食,这是因为压力有抑制食欲也有加强食欲的作用。
尤其平常因为减肥而限制饮食的人,如果承受压力,更容易出现因为食欲增加而吃得太多的倾向。
3.习惯──+1%的习惯,打造不复胖的体质
影响自律神经与激素的最后一项因素是习惯。
这里所说的习惯指的是睡眠、饮食、生活节奏与运动等。
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会扰乱自律神经与激素,导致因为食欲增强而吃得太多。
睡眠不足会破坏与食欲有关的激素的平衡。
具体来说就是抑制食欲的激素瘦体素减少,增强食欲的激素饥饿素增加。
实际上,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显示,相较于平均睡眠时间七小时的人,四小时以下的人变胖的机率高了73%,五小时的人高了50%,六小时的人高了23%。
很多人都因为睡眠不足导致食欲紊乱而瘦不下来。
这些人只要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能稳定食欲,顺利变得愈来愈瘦。
此外,吃饭速度愈快的人,BMI(Body Mass Index)愈高。
这项研究以在健检中心接受检查的37人为对象,调查关于生活习惯的询问事项与测量到的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回答吃饭速度比别人快的人,无论男女BMI都较高。
吃饭速度快,肠胃中制造的让人获得饱足感的激素就会减少。
此外如果吃饭速度快,吃饱饭时的血糖值也无法充分上升,导致无法获得满足感,餐后忍不住吃下更多东西。
由此可知,饮食习惯也是对激素产生作用,导致食欲紊乱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