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632篇健康推文
夏季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的季节,不少人都会趁着这段时间到沙滩,希望晒出一身古铜色的皮肤。但晒太阳时要谨记做好防晒措施,不然有可能会引致皮肤癌!外国就有一名女子因青年时期经常晒伤,导致她患上了3种皮肤癌,需要终生接受治疗才得以保持健康。
来自澳洲悉尼现年48岁的Melissa Lewis已患皮肤癌十多年。自 2009 开始,皮肤科医生在她的全身发现了基底细胞癌,范围包括她的鼻子、前额、耳朵、胸部和小腿。及后,在2018年她被证实患上了一种更为罕见的皮肤癌——黑色素瘤。在黑色素瘤切除后的一个月,她又确诊俗称鲍恩氏病的原位鳞状细胞癌,在2022年,更一度发现患有乳腺癌而被迫中断皮肤患的治疗。
梅丽莎回忆指,由于被朋友怂恿,青少年时期经常待在游泳池边晒太阳,以获得黝黑的皮肤,因此经常晒伤,没想到长大后竟要为自己年轻时的无知而付出代价。Melissa Lewis强调,每个人都需要保护自己的皮肤,「黝黑的皮肤并无意义。我希望能在30年前就知道,可惜那时仍未有防晒意识。」
时至今日,她每年要接受两次皮肤监测和痛苦的治疗,以去除不断增生的癌细胞。
经常晒伤会导致皮肤癌?
紫外线(UV)是一种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穿透皮肤表面,进入皮肤深层组织。当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时,紫外线会与皮肤细胞中的DNA分子产生交互作用,进而损伤DNA的结构和功能。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这些DNA损伤可能会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和癌变,最终形成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属皮肤癌主流
非黑素瘤皮肤癌是白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每5名美国人一生中有1人将会患上皮肤癌。全球非黑素瘤皮肤癌的发病率亦正上升,原因可能由于人口老化和增加暴露在阳光下的危险有关。
一般而言,皮肤癌主要可分成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及黑色素瘤皮肤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则为皮肤癌的主流,当中可再细分成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约占皮肤癌的70%-85%。患者大多40岁以上,患处多为被阳光曝晒的地方,如头、颈和鼻子等。患处的症状形态方面则相对不一,包括:
.小块光滑、色泽像珍珠的皮肤.表面带有油光; 像隆起的红色硬块.偶会出血或痕痒.长出痂或疤.治愈后又再复发.看似鳞状扁平的红痂.溃伤但无痛.一般增生慢,绝少扩散,及早发现通常可治愈
大多数基底细胞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根治,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疗法和使用烧灼术刮除。大约有5-10%经治疗的个案会复发,常见于鼻、耳朵及耳后部位。新的发病部位亦会发生在其他部位,特别是那些有长期诱因的病人。因此长期复诊是必须的。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约占皮肤癌的15-20%。患者多在50岁以上,多发于过往经照射或烧伤的皮肤,常见患处包括头、颈、手和手臂,偶而也可能出现在上身或腿部,常见的症状包括:
.皮肤加厚.产生鳞片状红肿.容易流血,碰触即痛
症状在几个月内可快速成长,并经淋巴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份。在嘴唇和耳朵扩散的机率特别高,应该尽速求医。
大部分的鳞状细胞瘤可经由彻底的手术切除来根治。放射治疗亦是其中一个有效的选择,特别适用于治疗那些无法接受手术又年纪老迈或身体虚弱的病人。经治疗后,病人需定期复诊以监测复发或新的损害。
防晒措施可降80%患癌风险
只要做足防晒措施,已可减低80%患上皮肤癌的风险。此外,80%由阳光导致的皮肤损伤在18岁前已形成,因此防晒应从小开始。
.避免在上午11时至下午3时间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应穿上长袖衬衣、裤子、阔边帽和太阳眼镜等.户外活动时为皮肤涂抹防晒指数(SPF)至少15及PA++的防晒产品.防晒产品应每隔两小时涂抹一次,游泳后或冒汗后应再涂抹. 一岁以下婴儿绝不应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不应照室内太阳灯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