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679篇健康推文
●血便未必是痔疮,也可能大肠癌●痔疮的血便多为鲜红色,不会威胁性命●大肠癌年轻化,建议及早做大肠镜筛检
俗话说「十人九痔」,生活习惯改变,久坐、久站、饮食西化等因素,几乎人人都有轻重不一的痔疮问题。痔疮最常以血便症状被察觉,但并不是所有的血便,背后代表的都是痔疮,也可能是大肠癌引起。
直肠出血 粪便暗红色
排便出血,第一时间先观察血液颜色,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如果是鲜红色,可能有二种情形引起,一种是便便太硬导致肛裂、卫生纸擦拭太过用力; 另一种是痔疮血管破裂。鲜红色的血便大多不会威胁到性命,但也可能是左侧大肠出血所致,位置靠近肛门口,粪便也会呈现鲜红色的血便,左侧大肠出血则可能是大肠癌的症状之一,建议观察一周后,排便时仍鲜血直流,应尽速就医。
若血便的血液颜色属于「暗红色」,显示在粪便产生时,粪便就已与血液接触,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大肠直肠出血。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粪便颜色,通常会几近「黑色」,但出血量超过60cc以上,且血液未经过消化液作用就排出,出血量越大颜色就会越鲜红。如果出血位置是在小肠或右侧大肠,粪便多呈现「暗红色」。
痔疮、大肠癌 哪些症状?
●痔疮常见症状:血便、肛门有肿大的异物感、肛门口有搔痒或灼热感、直肠肛门会触痛或持续疼痛、有块状物从肛门脱出、贫血等。
●大肠癌常见症状: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血便有黏液、体重减轻、排便不干净、时常腹痛、贫血等。
大肠癌血便 通常已是晚期
当大肠癌出现症状时,特别是血便,通常都已经是晚期。大肠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大肠癌的发生与细胞基因改变有关,当生活习惯改变,嗜吃红肉等,都会刺激肠道,肠道细胞病变初期会形成管状腺瘤,管状腺瘤形成后约三到五年就会变成癌症。
形成大肠癌肿瘤后,可能会有各种因素开始出血,初期都属微量出血,等到出血量变大时,有明显的血便,或肿瘤大到让患者有感觉,通常癌细胞都已转移,其余症状包含体重减轻或排便不干净等,都难让患者主动察觉,因此早期筛检格外重要。
大肠癌好发于50岁以上,建议定期进行粪便潜血检查。粪便潜血检查准确度高达九成以上,现行的粪便潜血检查是采取抗体方式侦测红血球,不会因为吃了猪血、鸭血等食物造成误判。
不过,粪便潜血检查的结果,无法判别是痔疮造成的出血,还是肿瘤造成的。揪出早期大肠癌最佳的方式仍是照肠镜,可以透过肠镜监测肠道内是否有息肉,透过切片等方式确认息肉是恶性还是良性,在腺瘤发展的过程中,就先早期发现,并介入治疗。
如果家族没有大肠癌家族史,30岁后,可以检查一次肠镜,没有息肉的话,可以五年后再检查,如果有息肉则建议每二年再检查一次。
近年大肠癌的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有相当大的关系,大肠镜检查的年纪应下修,50岁以上居民一定要检查至少一次,后续则建议每两年检查一次。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