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688篇健康推文
手术麻醉后常常感觉的身体很冷,除了手术室温度较低外,身体在全身麻醉或办麻的状况下,其应付低温的措施会被抑制,造成体温下降,如果不能及时保温,很可能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手术室一般会维持在摄氏 18 至 20 度间,目的是让医生在层层无菌衣底下能够较舒适地执行手术。而麻醉师会积极进行体温管理,避免病人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现象,降低身体的不良反应。
麻醉药会抑制肌肉收缩
麻醉药会造成周边血管扩张,使得较温暖的核心血液流向温度较低的周边组织,造成病人体温下降,这现象称为体温重新分布; 而麻醉药物也会抑制肌肉收缩,身体就无法藉由颤抖来产生热能。
根据研究,在没有积极的保温的情况下,病人接受麻醉后的一小时里体温会下降摄氏 1 至 2 度。当出现非预期性手术低体温时,会增加手术部位的感染机率和出血量,以及心肌缺氧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另外低体温也会造成麻醉药物的代谢速率改变,延迟麻醉后甦醒,肠胃道功能恢复也较慢,较容易产生恶心呕吐的感觉; 病人在恢复室清醒后,容易产生颤抖不适的状况,最严重情况则会增加整体的死亡风险。
两大因素导致低体温
有二大类因素会增加病人发生低体温机会,为「病人因素」和「手术因素」。病人因素像是老人或小孩、体重过轻、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系统性疾病风险较高。
至于手术因素,则有手术时间较长、胸腔或腹腔等重大手术、出血量较多需要输血,或是手术当中需要大量冲洗液冲洗,如泌尿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骨科脊椎内视镜手术等,都容易造成手术非预期性低体温。
因此,麻醉师会在术前访视时跟病人讨论手术低体温的预防,依据病人状况以及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选择適合的保温方式。
麻醉两大保温方式
保温方式主分为二大类,「主动式保温」和「被动式保温」,主动式保温工具有热空气式保温毯及输液加温器等,能主动且持续提供热源,热空气式保温毯是相当普遍且有效率的工具。
而被动式保温为本身无法持续提供热源,像是温被单等,效果则较差。刘书诚也提到,目前愈来愈被提倡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可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保温,提升麻醉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让病人更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