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易中暑! 「药物」也会增加中暑可能 服用5类药建议咨询医师、药师


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735篇健康推文

夏季又湿又热,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一不注意很容易就会产生中暑、热伤害。此外有5类药物可能会增加中暑风险,建议居民可以咨询医师或药师,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5类药物增加中暑风险 利尿剂、降血压药等都在列
太阳露脸天气晴朗,许多人喜欢趁这时候从事户外活动,不过随着气温上升,中暑的风险也随之提高。民众在外活动、工作时,要留意补充水分,并应尽量选择在一天之中较凉爽的时间外出。
不过除此之外,大家或许不知道,有些药物事实上也有增加中暑风险的可能,因此药物的使用上也要特别留意。有5种特定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增加中暑的风险,包含:
部分治疗偏头痛及过敏的药物:会促进血管收缩,进而影响流汗的散热作用
具有抗胆碱作用的药物:会抑制腺体分泌、减少流汗,例如:三环抗忧郁剂、抗组织胺等
乙型受体阻断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乙型受体阻断剂,会影响皮肤血流,降低散热功能
利尿剂:可能会增加脱水的风险
甲状腺补充剂:可能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身体热量产生
若有使用上述药物,切勿自行调整或停用药物,应咨询医师或药师,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保持足够的水分补充、维持室内通风以及做好防晒等。
中暑高危险人群要注意 补充水分、适当休息
除了服用药物者外,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人、肥胖者(身体质量指数BMI≧24)、慢性病患(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肾脏病等)、户外工作者、运动员或密闭空间工作者等,都是容易因高温造成热伤害的高危险人群。
天气逐渐炎热,任何人都有可能会有中暑情形产生,在湿热的环境下或是从事过于剧烈的活动时,都应适时补充水分与盐分,并且适当的休息、散热,减少中暑产生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