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疾病|多种热伤害中暑最为严重? 6类高危险人群谨记5点防热伤害



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759篇健康推文
高温潮湿,小心热浪伤人。常见热伤害为热痉攣、热昏厥、热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最为严重,提醒如果出现身体发热、心跳及呼吸加速、皮肤发红且干燥等症状,就应提高警觉,尽速至阴凉处休息,去除衣物,用温水擦拭或风扇冷却体温。
热伤害种类繁多中暑常见且最严重
遇到热伤害,体温过高,可以使用退烧药物降温吗?当然不可,中暑是因中枢系统的体温调节失调所致,而感染造成细胞激素释放及产生发炎反应所导致的发烧,两者机转不同。使用退烧药,无法降温,还可能增加急性肾衰竭、肝脏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热伤害包含热痉攣、热昏厥、热衰竭和中暑,成因、症状分述如下,
- 热痉攣:在高湿热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因流汗过多或在休息时补充过多开水而非电解质溶液(运动饮料),促使体液丧失和电解质流失,体内的钠、钾离子浓度偏低,形成电解质不平衡的状态,导致身体不自主骨骼肌收缩所造成的肌肉疼痛,持续1到3分钟,容易发生于大腿、小腿与手臂。如果痉攣剧烈,甚至会影响腹壁肌肉,应尽快治疗。
- 热晕厥:在炎热环境中,长时间站立,因皮肤血管扩张帮助散热,血液会在体内重新分配,使大量血液和因久站而回流不顺的血液,跑到皮肤等周边血管和四肢,导致脑部血流暂时不足,发生暂时性晕厥。若不即时进行相关处置,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中暑。
- 热衰竭:主因为流汗过多,未适时补充水分或电解质而导致的血液循环衰竭,症状为大量出汗、疲倦、身体全身无力、头晕、头痛、说话喘、血压降低、脸色苍白等症状,患者核心体温会上升,严重时可能会失去知觉,变成中暑。
- 中暑:症状最为严重,因为热衰竭时,未能及时照护,可分为2种类型:
1. 传统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缺乏对于环境气温湿度改变的适应力,多发生在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
2. 劳动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发生在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的工作者,例如:军人、劳工、农夫与运动员,因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皮肤无法散热,呈干烫潮红状态,常合并意识不清、体温超过40°C(肛温40°C、耳温39.5°C、腋温39°C),以致中枢神经异常,若不为妥善处理,恐引发休克、心脏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横纹肌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致命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中暑患者死亡率约30%至80%。
如何预防热伤害?5点建议要记牢
如出现上述症状,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实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随时注意状态,若状况没有好转,就立即送医治疗。至于如何预防热伤害?以下提供几点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 儿童、老人、慢性疾病者、正服药治疗者、高温或密闭空间业从事者等高危险群,应适时补充水分与盐分。
2. 在湿热的环境或从事过于剧烈的活动,应适时补充水分与盐分,以及适当的休息及散热的机会。
3. 工人、军人、以及长跑者,适时补充水分与盐分。
4. 避免穿着会妨碍热量散出的衣物。
5. 服用药物、饮酒、肥胖的人随时补充水分与盐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