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780篇健康推文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总爱吃饭时加杯饮料,不只如此, 还有各种的点心和零食,久而久之身体摄取的醣份渐渐超出所需的份量,形成高醣的饮食的习惯。很多人以为糖就等如糖份,误以为只要不吃喝甜的食物饮料,就会足够健康,事实上糖只是醣的其中一种,高醣饮食不单会造成胰岛素抗阻,亦会令人肥胖同时亦无法瘦下来,严重甚至会造成糖尿病。
高醣饮食的陷阱
首先要了解醣是什么的一回事,醣是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可以分为复离醣类以及简单的醣类,包括多醣、寡糖、纤维、单醣等等,而糖是醣的一种,作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存在,有些糖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例如水果中的果糖、蜂蜜中的葡萄糖、以及奶类中的乳糖),其他的则是添加于食物中,所以由砂糖、水果内的糖、面饭主食到膳食纤维的菜及根茎植物都可以摄取到醣类。简单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及乳糖及其他糖类)容易被身体分解和吸收,是快速的能量来源。复合碳水化合物(即膳食纤维和淀粉)比简单碳水化合物需要更多时间消化,但不论快慢,摄进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血液中转为葡萄糖。
高醣饮食会造成胰岛素抗阻?
碳水化合物经过口腔胃部再到小肠会遂渐分解,最后在小肠作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中,作为人体能量来源,所以血液中的葡萄糖会随着进食及消化而有所变化,当人体摄进高量的醣,就会使血液的葡萄糖大量增加,使胰岛素大量必泌让血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来调节血糖。有多余的糖会储存在肝脏作为肝醣,待有需要时分解成为能量补给,而肝醣的存量有限,多出的糖分子就会转化为脂肪细胞。当体内堆积葡萄糖过量,然而血糖仍然无法被细胞充分利用,却继续刺激身体胰岛素分泌,最后形成胰岛素抗阻,使胰岛素无法有效将血糖送到细胞作为能量,大大提高患上糖尿病的机会。
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的慢性疾病,进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淀粉质等)时,经消化后会变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成为血糖。胰脏会分泌胰岛素,协助血糖进入细胞以供运用。当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无法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血糖便会上升。血糖过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长远而言,更会引起多个身体系统及器官破坏,包括:心血管、视网膜、神经、肾脏等。
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约有超过4亿1千万人口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患者,预计至2040年,患病数目将会增至6亿4千万。目前,本港约有70万名糖尿病者,即占总人口的1成,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数目明显正急剧上升。当中年龄小于35岁的人,有2%已患上糖尿病。而年龄大于65岁的人当中,更有超过20%的人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的常见种类:
一型糖尿病:与遗传及自身免疫系统因素有关,使制造胰岛素的细胞受到破坏,身体无法制造胰岛素以提供身体所需,一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3%左右。
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例超过九成,形成的原因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及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二 型糖尿病患者身体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抗拒,使细胞不能有效摄取及利用葡萄糖,导致过多糖份积存在血液。
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主要是怀孕期间荷尔蒙分泌改变而引起,通常在产妇分娩后就会消失。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体重下降.容易疲倦.视力模糊.常常口渴.小便频密.有饥饿感.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痕痒
即使有以上的病征,糖尿病仍然难以从中分辨,甚至糖尿病的患者没有上述征状,所以很多时候患者都会透过每年的体检来揭发自己糖尿病的病情。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当,血糖长期偏高,血管和神经系统容易受到损坏,令身体器官长期受损,甚至丧失功能。
器官并发症
脑:脑血管病如中风等
眼睛: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
心脏及血管:冠心病、心脏衰竭、高血压
肾脏:蛋白尿、感染、肾功能衰竭
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溃疡、感染 (下肢溃疡感染长期不愈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三大贴士预防胰岛素抗阻
留意碳水化合物摄取
糖(简单碳水化合物)位于金字塔顶层,即应该「吃最少」,; 而含丰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五谷类如面包、谷类食物、根茎类蔬菜可以适量进食。
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
GI是用来量度各类含碳水化合物(醣质)的食物在进食后对血糖影响程度的数值,从而表示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低GI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较慢,所以血糖的升幅自然相对较少,例如糙米、黑米、魔芋、黄豆等等。
慎选甜味剂
曾有研究发现阿斯巴甜、木糖醇、三氯蔗糖等含有甜味的人工代糖饮料会加剧食欲及对甜食的渴望,而且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