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杰富 编辑/依森 校对/毅然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147篇健康推文
肩颈僵硬酸痛、腰酸背痛、肌肉紧绷时,不少人习惯使用止痛药膏、喷剂或购买止痛贴快速舒缓不适,相较于口服止痛药,这些外用药品看似风险较低,却也要小心身体的不良反应!曾发生美国一名17岁田径好手在训练时突然暴毙身亡,解剖时发现疑似是酸痛药膏用的太多,体内累积过多毒素,未能及时代谢,造成的「水杨酸中毒」致死。选手的母亲后来才想起,她先前就有倦态、呼吸困难等症状,原以为只是训练太累,没想到竟是中毒征兆。
专家提醒,市面上出售缓解酸痛的药膏或贴布,最常用的成份为非类固醇消炎类(NSAIDs)与水杨酸类,以水杨酸含量6%的药膏为例,只要涂抹皮肤面积超过40%,就可能造成中毒,有不少人因为使用过量酸痛贴布、药膏,而出现皮肤红肿、身体不适等副作用, 提醒民众涂抹药膏或使用贴布,还是要有所节制。
NSAIDs成分长时间、大面积使用:小心引发肠胃不适、恶心、气喘、心跳加速等不良反应。
水杨酸中毒的症状:呕吐、耳鸣、持续头痛、呼吸困难与心跳加速等。
老觉得腰酸痛、肩颈酸痛吗?现代人生活紧绷,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当低头族或运动过度,身体常常有酸痛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时,除了口服止痛药外,大多数民众习惯使用止痛的乳膏、喷剂或贴布快速缓解不适感。但怎么正确使用保健康,却是个大学问!
患部酌量使用 降低用药风险
市面上出售的外用缓解酸痛药品琳琅满目,一般常见剂型有乳膏、贴布、凝胶及喷剂等,最常用的成分为非类固醇消炎类(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如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等,与水杨酸类如水杨酸甲酯或水杨酸酯。这些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功效,能暂时减缓局部发炎、轻微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
虽然外用酸痛药局部使用于疼痛处,经皮肤吸收的量有限,相较于口服或注射药物,不易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但不能为了药到痛除,就任意大范围涂抹、喷洒或贴满全身。身体若有局部酸痛,可局部使用贴布或药膏来舒缓疼痛。大面积、长时间使用外用药,或多管齐下同时涂擦乳膏、贴布和凝胶等用药行为,导致用药过量,可能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含有NSAIDs类药品成分的外用药,可能会引起皮肤红肿、发痒、刺痛、干燥、起疹或起水泡等不良反应; 而且根据文献指出,若长期或大面积使用,亦可能增加发生全身性不良反应的风险,如肠胃不适、恶心、气喘、耳鸣、发烧、喉咙肿痛和胃出血等。而含有水杨酸类成分的外用药品,使用后也可能会产生皮肤红肿、灼伤等症状; 文献指出,如果过量使用容易引起水杨酸中毒症状,例如呕吐、耳鸣、剧烈或持续头痛、呼吸困难和心跳加速; 国外曾发生过因自行使用大量含水杨酸类成分的肌肉舒缓外用药,而中毒的案例。因此,无论使用NSAIDs类或水杨酸类外用药缓解酸痛时,要听从医嘱或依照处方、说明书指示使用; 使用超过6小时要留意皮肤是否有红肿或痒等不良反应发生,并记得要避开眼睛、黏膜、伤口或皮肤损伤之患处,以避免感染或伤口恶化的风险。
合并用药勿轻忽 留意成分与剂量
有时因为身体不同位置的疼痛,可能会并用到含同类成分的外用药或口服药,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机率,例如有些女性使用含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成分的外用药,以舒缓因运动造成的关节疼痛和肌肉疲劳等症状; 若此时又因经痛,又口服含有布洛芬成分的止痛药,就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为上述三种药品成分皆属于NSAIDs类药物,同时以内服加外用的方式,可能导致NSAIDs类药品使用过量,发生恶心、呕吐、胃痛、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机率极可能增加。因此提醒民众在用药时要咨询专业医疗人员。对于曾有出血病史、对NSAIDs药物过敏、目前正在使用口服和外用止痛药的民众,就医时应告知医生及药师; 如果医生同时处方口服与外用止痛药品,要依医嘱使用,切勿自行增加使用量或延长使用时间。当用药期间出现皮肤红疹、嘴唇肿、发烧、喉咙痛、眼睛不适及口腔溃烂等,为药物过敏反应之前趋症状,应停止用药,尽速接受医生诊治。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