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也就是魏文帝,属于“三曹”之一。曹丕在政治上的成就远不如其父曹操,而在文学上的名声也难以匹敌曹操和曹植,历来被视为三曹之中文学地位最差的一位。不过,我认为曹丕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地位都是不可忽略的,他虽然政治不如曹操,但是也算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虽然他的才华不及曹植,但是他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却不亚于曹植。 一,“立嗣之争”的胜利
曹丕自幼天资聪颖,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得以广学博览。从六岁开始,他也在曹操的教导下学习了骑马射箭。从18岁开始,他就开始跟随曹操一起南征北战,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增长了见闻。这些经历和曹植是大同小异,他们人生的转折点都是发生在“立嗣之争”这件事情上。
曹操有二十五子嗣,但是长子曹昂早死,曹冲也在十三岁就夭折了,此后只有曹丕和曹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按照年龄来说,曹丕占据优势,但是曹植更有文采,于是两人一时难分高下。曹操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使得曹魏的大臣们也逐渐分为了两大集团。其中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拥护曹丕,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拥护曹植。
不过曹植的行为不检点,经常纵酒误事,这让他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217年,曹操外出,曹植留守邺城。没想到曹植又醉酒,并且擅闯司马门,奔驰于御道之上。此事之后,曹操便确定立曹丕为世子。之后,曹丕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219年,曹操出征汉中,曹丕镇守邺城。而魏讽乘机发动叛乱,谋攻邺城。曹丕则带领军队平定了这一场叛乱,保住了大后方。同一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让曹植出征,曹植却醉酒误了军国大事,两人在政治上的能力就完全显示出来了。
二,合格的守成之君
220年正月,曹操去世,于是曹丕继位,称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曹丕对中央官僚制度进行了改革,奠定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些改革主要有:(1)设立中书省,使尚书省的权力下降,沦为执行机构;(2),推行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取得中原门阀士族的支持;(3)诏令外戚、宦官不得干政;(4)削夺藩王权利,经常变更藩王封地,并且严密监督藩王。曹植在曹丕时代就经常迁徙,并且受到了监视。从这里来看,这并非专门针对曹植,而是针对每一个藩王。此举加强了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宗亲势单力薄,为曹氏失势埋下了隐患。
在经济上,曹丕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措施,例如“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他提倡节俭、薄葬,禁止厚葬淫祀。在文化上,曹丕恢复太学,组织人员整理书籍,推动了文化的恢复。虽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但是也颁布《取士勿限年诏》,提出“儒通经术,吏达文法”的人都可以得到推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儒学家地位的提高的。
曹丕在军事上的作为也是可圈可点的。在此之前,青徐一带有臧霸、孙观等割据势力,他们名义上臣服于曹操,实际上暗中发展势力。曹操去世后,他们就发动了叛乱。此后,曹丕三次发动伐吴战争,但是都没有和东吴交战。曹丕只是借发动战争来消灭青徐的地方势力,之后北方的统一就更加巩固了。220年,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攻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上庸三郡。虽然他在军事上远不及曹操,但是作为守成之君是足够了。三,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丕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自己也成为了建安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继位之前,曹丕就组织邺下文人学士从事文化创作,推动了建安文学的发展。曹丕本人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不如曹植,但是对文学的贡献却高于曹植。
曹丕也擅长于写诗歌,主要是五言体的乐府诗,大部分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其风格委婉细致,缺乏曹操那种豪迈之情。但是曹丕写下的《燕歌行》却是一首名篇,《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该诗通过“思妇”的口吻,写出了东汉末年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和夫妻分别的怨愤和惆怅。全诗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之盛赞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一般人都认为曹植的诗的水平更高,然而叶嘉莹却认为曹丕的诗歌更加理性,曹丕是“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曹丕在散文方面也有许多的创作,范围十分丰富,其风格语切情真、徘徊动情,被裴松之誉为“美辞”之文。在辞赋方面,曹丕一共创作了28篇,大多是抒情和咏物的行情小赋。这说明,曹魏时期的辞赋已经从两汉大赋发展成为了小赋。主要的代表作有《校猎赋》《寡妇赋》、《出妇赋》、《登台赋》等。不过总体来说,曹丕的赋也没有曹植的优秀,也没有写出《洛神赋》这样的千古名篇。
曹丕对于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文学理论方面,他写下的《典论》22篇是中国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可惜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今仅存《自叙》、《论文》两篇。该文从整体上评价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历史上的“建安七子”的说法就是来源于此。他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文人的气质决定了文章的风格;肯定了文学的历史价值,“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同时批判了中国普遍存在的“文人相轻”的现象。曹丕的《论文》是中国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北斗维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
收录于合集 #明朝
67
下一篇明清财政收入和支出对比:明朝养藩王到底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