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500字,阅读需要约9分钟)
三国迷们有一个经典争论话题,就是魏延的“子午谷之谋”是否具有可信性。
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计出子午谷),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 图片来源 《中国历史地图册》
后来,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即子午道进攻关中占据长安,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旧事,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此魏延经常埋怨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魏延提议子午谷之谋 / 图片来源 电视剧《新三国演义》2010版截图
诸葛亮之所以拒绝魏延的军事冒险,一方面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限,缺乏战略眼光。
投靠刘备之后,直到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和外交工作,直接参与军事很少。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曹军南下,刘琮投降。
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与孙权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四郡,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也就是说诸葛亮负责搞后勤工作,相当于汉初三杰之中的萧何。
攻打益州时,诸葛亮大部分时间留在益州做后勤工作。
刘备平定益州后,诸葛亮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次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输送兵源物资。
在刘备主政时期,诸葛亮唯一参与的军事行动是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
刘备临终前白帝城托孤,任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认可。
长期的后勤工作,导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如演义中的那般出神入化算无遗策。
诸葛亮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另一方面,蜀汉国小兵少,无法承担损失。
诸葛亮主政时期的蜀汉,人口不到百万,将士十万,而诸葛亮每次北伐只能带领五六万人。
魏延要诸葛亮分兵一万给他去走子午谷冒险,生性谨慎的诸葛亮自然不肯。
但兵法上讲究“以正合以奇胜”。蜀军兵少,如果与数量众多的魏军打阵地战拼消耗,稳扎稳打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更何况后期魏军看清了蜀军的后勤补给弱点,坚守不战拖延时日,迫使蜀军粮尽退兵,躺赢。
与演义不同,历史上的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反倒被同时代的人所诟病。
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评论: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翻译:然而诸葛亮的才干,训练军队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才干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
然而连年劳师动众,未能成功,大概应变将兵战略,不是他所善长罢!
《晋书·宣帝传》司马懿评论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翻译:诸葛亮志向很大但抓不住机遇,谋略很多但缺少决断,喜欢带兵打仗但不知道随机应变。
其实诸葛亮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有自知之明。
在《劝将士勤攻己阙教》中诸葛亮都承认自己军事水平不行。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成,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
翻译:《劝勉三军将士勤加批评自己过失的教令》
蜀军在祁山、箕谷两地数量都比敌人多,但不能击败敌人反而被敌人击败,那么这个问题不在于兵力少,而在我一个人。
如今我想要裁减军队,精简将领,明确刑罚,反省过失,为将来订正一个变通的方法,如果不能这样,就算兵力多又有什么助益呢!
从今以后,诸位如对国事有忠直的思虑,只管勤加批评我的过失,(这样)则事情可以做成,敌人可以消灭,平定天下的大功可以跷足以待了。
诸葛亮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相对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在军事才能方面远超诸葛亮,相当于汉初三杰中的张良。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襄阳县人,荆州名士,绰号“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当时俗语有云:“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也是诸葛亮二姐夫庞山民的堂兄弟。
刘备统治荆州时期,十分器重庞统,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庞统作为重要谋士跟随刘备率军作战,而诸葛亮则留守荆州。
戎马一生的刘备这样安排,显然是对二人的军事才能十分了解:庞统的军事才能超过诸葛亮。
刘备与庞统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为了夺取四川,庞统向刘备献出三条计策:
上策:“立即秘密挑选精兵强将,昼夜兼程不停赶路,突袭都城成都;刘璋不懂军事,平时又没有准备,大军突至,一举可定,这就是上策。”
中策:“白水关是通往成都之咽喉,又是返回荆州必经之路,此关隘由杨怀、高沛二人镇守,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名将,各持强兵,据守关隘、山谷,听闻他们曾数次上书劝谏刘璋,希望发还将军回荆州。将军你可派人到他们处问候,说荆州有紧急军务,要还军救助,并假装收拾行装,装作要离开川蜀;此二人既服于你的英名,又为你的离去而高兴,我推想他们必定乘轻骑来求见,你藉以捉拿他们,夺取他们的士兵,向成都进攻,这就是中策。”
下策:“暂罢取蜀计划,立即退还白帝城,与荆州军队合兵一处,徐图进取,慢慢消灭刘璋,这就是下策。”
刘备谨慎考虑之后,选择了中策,结果战事长达一年之久。
庞统十分不满,后来抱怨刘备没有在宴席上杀掉刘璋,一举夺取益州。
刘备与庞统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身为军师的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刘备称帝后追赐庞统为关内侯,景耀三年追谥为靖侯。
庞统之死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
与诸葛亮性格谨慎不同,庞统喜好冒险,经常剑走偏锋。
庞统自评: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诸葛亮评论: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陈寿曾评论: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
比如他曾建议刘备在宴会上一举擒获刘禅,让益州群龙无首,然后快速占领益州。这样做成本最小,受益最大。虽然有违仁德,但乱世之中可以顾不上这些小节了。
刘备、庞统和魏延 / 图片来源 电视剧《新三国演义》2010版截图
如果庞统不死的话,作为刘备身边主要的在第一线作战的谋士,他很有可能会代替诸葛亮掌握军权来指挥北伐。
与诸葛亮求稳谨慎不同,庞统性格大胆冒险,在军事上喜好出奇制胜。
魏延久经战阵,战功卓著,是蜀汉中后期为数不多的可以坐镇一方的大将。他镇守汉中多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对汉中的地理形势了如指掌,所以他提出子午谷之谋并非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建议。
如果由庞统来主持北伐,极有可能会接受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这样一来庞统率领蜀汉主力吸引魏军主力,而魏延的偏师从子午谷偷袭长安,有很大可能会夺取关中地区,然后守住潼关,再挥师西向夺取凉州,如此一来三国的形势有可能会发生完全的改变。
届时,蜀汉会成为拥有益州、汉中、雍州和凉州的大国,真正具有了能统一天下的实力。
子午谷之谋成功后,蜀汉疆域假想图 / 图片来源 作者自制图
蜀汉国小兵少,因为与其在祁山一带与魏军打阵地战消耗战,反而不如放手一搏,从子午谷出奇制胜,说不定真有获胜的可能。
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小有成就,但始终无法彻底击败魏军,更不要说占领关中了。从这点上来说,诸葛亮北伐是失败的,空耗国力劳而无功。所以诸葛亮死后,蜀汉君臣上下一致立即停止北伐,休养生息二十年之久。
可惜天妒英才,庞统的战死,让魏延也只能在诸葛亮手下叹息痛恨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施展抱负。而诸葛亮的“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能沦为空谈。
诸葛亮“克复中原” / 图片来源 电视剧《三国演义》央视94版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