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理学名作《近思录》●全14篇






儒理学名作《近思录》全14篇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道体(14-1)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为学(14-2)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致知(14-3)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存养(14-4)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克己(14-5)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家道(14-6)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出处(14-7)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治体(14-8)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制度(14-9)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政事(14-10)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教学(14-11)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警戒(14-12)
儒理学名篇《近思录》异端(14-13)
儒理学名作《近思录》圣贤14(完结篇)

《近思录》之来历
儒家思想在今天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人格修养和人生理念教育方面,拥有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而这种优势最集中的体现之一便是宋代理学圣人朱熹倾注十余年心血反复校订的《近思录》。
●宋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与朱熹会晤,

在寒泉精舍相与研读北宋新儒家四人著作,(以下四人)
♥周敦颐(濂溪)♥张载(横渠)

♥程颢(明道)♥程颐(伊川)​感其“广大闳(hóng)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于是精选辑录622条语录,共分14卷,辑成《近思录》,定为本门最重要入门书籍。
●书名取自《论语》子夏曰:"博學(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义。
●全书循着格物穷理,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从修齐治平到古圣王的礼法制度,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而吕祖谦、朱熹作为编选者之见解自然也多有反映,基本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是南宋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
●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相信读者也能从该书对“修齐治平、成贤作圣”这条修炼之路的详尽指导之书中获益。

延伸阅读
​​

​欢迎阅读,谢谢关注。
到顶部